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与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医疗行业风险高、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医患关系日益复杂,患者和家属的素质参差不齐,突发事件多,造成医务人员的压力非常大,这些不良的应激对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果这些负面影响得不到有效缓解和释放,其危害也将越积越深,如今有心理疾病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医务人员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更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危、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1]。为此,笔者于2013年10月-2014年5月以重庆市合川区卫生系统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过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和协调,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合川区区级医疗机构、卫生院(包括社区服务中心,下同)临床医护人员共计625人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25份,回收有效问卷570份,有效率为91.2%。
1.2 方法 参与调查人员均为本院神经内科医生,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量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共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及其他,采用1~5分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反之则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总分≤160分为心理症状阴性,总分>160分为心理症状阳性[2]。
1.3 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数据汇总后录入EXCEL 2003,校对后导入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有效的570名医护人员中,男性276名(48.42%),女性294名(51.58%);年龄<30岁223名(39.12%),30~39岁179名(31.40%),≥40岁168名(29.47%);临床医生320名(56.14%),临床护士250名(43.86%);区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293名(51.40%),卫生院医护人员277名(48.60%),高级职称人员34名(5.96%),中级职称人员143名(25.09%),初级职称人员393名(68.95%)。
2.2 心理症状阳性的比例 医护人员18.95%(108/570);临床护士23.20%(58/250),临床医生15.63%(50/320),临床护士与临床医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级卫生单位医护人员25.60% (75/293),卫生院医护人员11.91%(33/27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医护人员SCL-90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与中国正常人常模比较[3],该地区医护人员在总均分及抑郁、恐怖因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际关系和偏执方面得分低于正常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及精神病性等方面得分则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该地区临床护士与临床医生SCL-90得分的比较 与临床医生比较,护士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及总均分方面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精神病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及偏执等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5 区级单位医护人员与卫生院医护人员SCL-90得分的比较 区级单位医护人员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明显高于卫生院医护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人员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加之医疗工作本身的高风险性、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医护人员面临着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压力[4-7]。因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理应引起医学界及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外各大机构的研究表明医护人员中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自信心不足和情绪消极、抑郁等方面,并且医护人员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与岗位的风险成正比,即风险越大的岗位,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8]。为此,笔者对重庆市合川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国内多项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我国医护人员,发现他们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多项因子得分都高于国内常模[9-11]。李昌松等[12-13]研究发现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更为明显。笔者对该地区医护人员的SCL-90评分与中国正常人常模比较,在人际关系和偏执方面得分低于正常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这两方面医护人员普遍比一般人群处理得好,这可能与医护人员经常与人打交道,能更多地为他人着想,也更有经验等有关;而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及精神病性等方面得分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医护人员比正常人群的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这可能与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有关,他们常处于劳动强度大、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而且目前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笔者将该地区临床护士与临床医生的SCL-90得分比较发现临床护士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及总均分方面明显高于临床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精神病性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及偏执等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同时,护士心理症状阳性率高于医生(P<0.05)。提示护士比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这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直接接触的几率更大,因此护患之间发生矛盾的可能性更大;而且,由于患者对医学认知的局限性,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也比对护士更高。随着当今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逐渐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优质护理,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事护理工作的人群也成为职业压力最大的群体[14]。
笔者将医护人员按照其所在医院级别分为区级医院与卫生院进行比较,发现区级单位医护人员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明显高于卫生院医护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区级单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卫生院医护人员差。这可能与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所接触患者数量更大、病种更复杂、疑难危重患者更多、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期望更大及目前医患关系的更加复杂化有关,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的压力更大,也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这与林贤浩[15]的研究结果相似,即高级别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更差。
综上所述,重庆市合川区医护人员多项SCL-90因子分与正常人群有差异,说明该地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卫生院医护人员差;临床护士较临床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因此,社会及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给予更多的关注,必要时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努力保持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230.html下一篇:临床护士抑郁心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