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99
小儿脑性瘫痪俗称脑瘫, 是一种由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 以智力缺陷、癫痫、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 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 为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次研究为探讨脑瘫康复疗效对患儿家长心理的影响, 选取289例脑瘫患儿及其直系家属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289例脑瘫患儿及其1位直系家属为研究对象, 患儿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疗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 ①临床病历资料完整者;②患儿符合脑瘫诊断标准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或随访失联者;②意识不清或语言障碍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其中男177例, 女112例;年龄0.5~5.9岁, 平均年龄(3.4±1.1)岁;家长学历:高中及以下55例, 大专99例, 本科104例, 本科以上31例。根据患儿康复疗效分成有效组(n=214)和无效组(n=75),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康复无效组的患儿家属予以心理干预措施:①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 了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产生的源头, 并以此为依据拟定详细的干预计划;②加强对脑瘫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及疾病知识普及力度, 使其充分了解和谐的家庭氛围对脑瘫患儿成长及病情发展的积极影响, 让其对脑瘫疾病的发病规律、预后配合等具有更深入的认知, 利于患儿家属调整心态, 树立治疗信心;③通过舒缓的音乐、探讨其兴趣爱好、倾听其心声等方式, 帮助患儿家属排解压力, 转移注意力, 舒缓不良情绪;④举办脑瘫患儿家属座谈会, 使其在具有相同经历的群体中找到归属感, 并以相互倾诉、交换经验等方式缓解情绪, 提高临床护理配合度。
1. 3 评估标准[3] ①SAS评估标准以50分为分界值, 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②SDS评估标准以0.50为分界值, 轻度:0.50~0.59;中度:0.60~0.69;重度:>0.70。
1. 4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SDS及SAS评估结果差异及无效组患儿家属在接受心理干预后的心理评估结果。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无效组患儿家属多存在中、重度不良情绪, 同有效组患儿家属在SDS及SAS评估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心理干预后, 无效组患儿家属不良情绪明显好转, 同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为探讨脑瘫康复疗效对患儿家属心理的影响, 选取289例患儿及其家属为受试对象, 发现治疗无效的患儿直系亲属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 不利于为患儿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杨锦[4]也在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 其认为家庭经济条件、患儿家属受教育程度等均为影响脑瘫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在被告知患儿临床疗效不理想时, 经济条件较差且文化程度较低的患儿家属不良情绪较其他受试者而言更突出。本次研究未就其中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仅发现脑瘫康复效果同患儿家属情绪间存在关联性, 无效组患儿家属需接受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 以降低不良情绪对患儿治疗及干预的影响。本研究发现, 受试家属在参与健康宣讲会、脑瘫患儿家属座谈会等活动后, 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在构建起治疗信心后, 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患儿的护理中, 有利于为患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以获得更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失败后, 其家属多存在不良情绪, 及时对患儿家属予以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 利于为患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对其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