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心理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在中职学校起步较晚,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咨询与宣传等等方法都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优化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中职心理可开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师资配置,还是硬件设施,都不是很理想。而且学校的很多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也是一知半解,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上也是模糊的,片面的。同时,中职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只是学生青春期的问题,或是心理教师的事情。另外,中职教师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正常的学生,认为极少部分的学生才需要心理指导。上述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不规范,盲目的进行实践性教育,脱离于理论的规范,导致课堂实践出现了偏差。
二、优化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
1.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优化的思想准备工作
1.1了解中职生心理特点,为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教学拓宽实践思路
中职生群体有其特殊性,就学习成绩来看,很多成绩较差,极少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迫于无奈而选择职业高中。就心理特征来看,不少存在自卑感、失落感,学习主动性较差,与教师存在较大的隔阂。此外,迫于残酷的就业压力,不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容易迷失自我、丧失求学的信心。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中职生身上的不良习惯较多,无形中分散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力,错误地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学生不良的道德品质上。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中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要认清中职生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
1.2 认清中职生的差异性,为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奠定思想基础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中职学生是中国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为了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重视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考虑到中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要不同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在这个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校环境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密切结合。由此,绝对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而应该探索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模式,为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心理基础。
2.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阶段内容设计
中职阶段学生人格尚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此时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分阶段地进行教学,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例,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可安排如下几阶段教学:
第一阶段为整体调查和分析阶段。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取点,通过量表测验有极度自我、明显焦虑倾向的学生要重点指导;取面,洞悉学生的心理行为倾向,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常见的问题,如人际交往问题、新环境适应问题等等作为常规问题对待;取数据,通过量表测验,比如智力量表测验,用数据说话,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智力水平不逊于任何人,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阶段为人格塑造和意志力训练阶段。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这种心理特征总是在处理事情、与人接触等方面表现出来。个体随着年龄的增加,思想与行为方式会有较大的区别,这说明了人格有可塑性。遗传是人格形成的生物学基础,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是人格形成的现实因素。许多青年人,由于家庭、学校、个人经历不同,他们在情绪情感、社会关系、认知判断等方面已形成了个体独特的模式,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把青春期人格重建、合理认知作为重点内容。
第三阶段为择业指导阶段。中职学生终有面临就业的一天,择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与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在学历、年龄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心理承受压力要更大,需要更成熟的心理品质。由此,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择业指导,鼓励学生多读励志书籍,学会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并进行挫折教育,及早有意识地从人格、意志品质等方面对他们进行锻造与指导,使其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会调适,以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与挑战显得非常重要。
3.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例分析
3.1 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统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但是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中职生的心理成长。根据上述对中职学生各阶段年龄的特点分析来看,笔者认为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可分三步走:第一是理论知识的介绍和心理问题的应对;第二是学生积极的参与和自身问题的分析指导;第三是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培养相互间关心、互助的心理品质。
3.2 教材及备课的准备
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融合、贯通,备课和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选材内容必须要新颖,列举实例要切合实际生活,最好能够来源于学生周边的生活;课程安排时间合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机会。
3.3 授课的方法和方式
中职心理课教学的关键在于“诱”,而非“灌”。由此,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善诱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课前可安排一段感染的小故事、一次趣味量表测验等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多变性。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方式要新颖。与其他常规课不同,心理课主要以体验为主。换句话说,心理课教授即使再丰富的内容也抵不上学生一次亲身的情感体验来的高效的多。由此,课堂教学中要适量安排心理游戏、学生不同角色扮演等等,提高教学时效性。
第三,互动性。互动体现在心理课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课前调查,选择学生比较热衷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转变,有意识地归纳、筛选每个学生的观点;课堂分享,对于每一次成功的教学案例、人际交往体会、高效的学习方式等等,都可拿来作为心理互动的内容。
三、结论
总之,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各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目前课时不够、教材不统一、无团体训练材料的情况下,要想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确实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此所介绍的观点,仅供参考指正。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568.html上一篇:大一学生心理期望与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