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157-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形式的变化,儿童越来越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成为社会的焦点[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需求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地位;患儿家属由于亲人发病突然、病情危重,一时难以接受现实,从而产生恐惧、焦虑、伤心、情绪波动或过激等[2]心理反应。儿科急诊的特点是病情急、重,病情变化快,是急救工作中的重大难题。急诊护士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需要,对家属进行解释并与其沟通、协调等是必不可少的[3-7]。为分析家属在患儿送入急救室后的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对本院急诊抢救室抢救患儿68例的家属96名进行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2年6月~2013年12月进入急诊抢救室抢救患儿68例的家属96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22~48岁,女性57名,男性39名;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发放调查问卷。将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各48名。
1.2 干预措施
对照组家属实施对患儿病情情况、治疗、危险程度等知情告知的常规护理。干预组由两名有干预经验的护士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疾病介绍及健康宣教:把患儿的疾病、治疗护理情况及时反馈家属,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②对家属同理:专心、耐心倾听家属倾诉,了解家属内心的想法,及时掌握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适当表达理解及同理心,做到换位思考,让家属信任并增加信心。③腹部呼吸放松训练:在椅子或凳子上,双手重叠轻放在腹部,逐渐放慢呼吸速率;用鼻子深吸气,停顿5 s;用嘴轻轻呼气,停顿5 s;再吸气.......呼吸过程,意识感觉腹部到手上下起伏,自然回落,并感受全身放松感觉。反复训练5~10 min。④寻求社会家庭支持:根据每位家属及家庭情况或社会情况,自动帮助寻求支持。
1.3 评估工具和标准
对接受干预的家属在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8]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进行调查;SAS与SDS均分别共有20个项目,分4个等级,SAS、SDS评分的分界分别为50、53分,评分高于分界分则存在焦虑和抑郁,评分越高,焦虑和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 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家属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P<0.01
3 讨论
3.1 患儿突然发病,导致家属应激状态
突然的病情发作、实施抢救,让家属束手无策;抢救室的患者多濒临死亡、病情危重、需要监护,患儿家属都会因自己亲人的生命处于危重状态,常有不同程度的恐惧、伤心、紧张不安、焦虑、绝望等情绪反应,继而有自卑、自责和忧虑的情绪。表1所示,在患儿进入抢救室时,焦虑及抑郁情绪分数均高于分界的分数。小儿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生命中的全部,但小儿患病受刺激最大的是父母,其也会产生自卑、自责心理,较多家属首先认为是否是自己的过失导致小儿患病,这种歉意和自责使其有许多不良的想法:悲观、焦躁甚至抑郁等。
3.2 在抢救患儿的同时,应关注家属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医学模式的转变,全面、细致的身心医疗服务的实施逐步渗透到临床医疗的各个细节,家属也被纳入心理护理的范畴[9]。作为急救的医护人员,当有患者抢救时,当务之急是以抢救患者为主,往往忽略家属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特别是在等待的过程中,是无比的煎熬,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无助等。表1中,无论是对照组或是干预组,在患儿进入急救室初期进行评估,SAS、SDS的分数均高于正常值。关注及重视家属的情绪反应,是急救人员的新任务,对急救工作的和谐、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10-11]。
3.3 对急救患儿家属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是有效、可行的
开展急救患儿家属综合心理干预,大大改善了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两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显著。儿科急救是急诊临床工作中常发生也不可完全避免,家属出现不良情绪,轻者影响家属的正常工作、生活,重者导致心理精神方面疾病的发生。护士在患儿急救的过程中,在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家属的情绪及心理反应,加强与家属及时沟通,做到换位思考,及时反馈患儿的疾病进展情况;护士对家属的影响力非常重要,对家属耐心、认真倾听,使其有信任感;特别是当家属情绪反应严重时,帮助其寻求其他家属或社会资源的支持。此研究在临床开展简单易行,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740.html下一篇:慢性咽喉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