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由于环境的巨变和身心发展的内在矛盾,加之缺乏对学习及社会压力的调节方法,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缺乏自信心成为许多心理问题的症结。一个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通常过分强调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进而产生自我否定心理,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能力,导致其产生悲观情绪,从而自轻自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而失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久而久之,就可能养成凡事畏缩不前,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性格。严重的自卑心理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中尤其突出,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兴趣和激情,使他们变得颓废、消沉、缺乏斗志,成为大学生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一、大学生自卑心理表现的特点
(一)言语、行为方面表现迟缓,影响知识学习。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常常瞻前顾后,思考过多,说话办事犹豫不决,缺乏胆量。在公共场合很拘谨,不敢也不善于自我表达,过多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做事反而畏首畏尾,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降低了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对待批评敏感,对待他人和自我产生不正确评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通常会认为自己处于落后阶段,各方面不如他人,更有甚者认为他人言论当中对自己有批评性,对他人话语较为敏感,因而对他人过多猜忌。自卑同学有时会夸夸其谈,高傲狂妄,自吹自擂,无所不能;或夸耀自己家庭背景的优越和经济的富有,甚至个别的还拿出钱来请客送礼品;或过分争强好胜,盛气凌人,自视傲慢,对他人不屑一顾等。轻视自己高估他人或是贬低他人抬高自己这两种都是一种极端方式,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逃避集体活动,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疏远。部分因无法支付与同学一起游玩、聚会、交往等开支而感到自卑的学生,只好在各项活动中悄然退出,转而在学习中过分好强和过度自尊,对待他人不宽容、不友善,这种人际交往的不畅的压力使他们更多的选择回避问题、回避同学、回避社会,思想偏激,极易走向片面和极端。
二、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个体因素。由于个人生理方面不足,如不够漂亮、身高矮小、身体有缺陷等,或是早期生活背景、阅历及成长道路的不同。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一些自感能力一般又无特长的大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写会画,有的能说会道,就越发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因个体生理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失落感,进而产生自卑心理问题。
(二)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形成不健康心理的重要客观影响因素。一些出身于普通工人、农民家庭的大学生,因父母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家境相对贫寒,他们在和出身于大城市,或是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同学做一番比较之后,自感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比别人“矮了一头”。又或者家庭变故原因导致的单亲或是经济拮据而缺少关爱和教育而形成孤僻性格。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心理失调因素。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都是在与他人的比较过程中,萌生与滋长的。在比较中,自身的条件与环境,是一个基本的方面。但是不是会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自我内心的价值观念、自我心理平衡力与承受力、受挫力等。概括来看,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我认识不足,不能够客观认识与评价自我;二是成长的问题,自幼以来积累起来的自卑与敏感;三是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正确,只看到自我缺点。
三、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策略
(一)正确认识自卑,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大学生产生自卑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最终是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则取决于对待自卑的态度。所以引导大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教师要以引导为突破口,让他们树立起正确对待自卑的态度,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既不能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也不能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更不能用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只有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才能增强信心和勇气,从而不断提升自我认同感。
(二)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自卑,首先要让他们了解自己,客观地进行自我剖析;其次,要引导他们面对真实的自我,寻找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进步,学会悦纳自己,在悦纳自己的同时,还要积极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以客观的标准评价自己,并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与生活信心,让他们面对现实的自我,客观分析,找出不足,积极调整,缩短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注重榜样引领,开展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克服自卑感。配合家长、老师和朋友多讲述一些克服自卑的事例。自己也可以从电影、电视或现实生活中观察一些这样的人,让自己认识到自卑是可以克服的, 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和他一样克服自卑”,使自己相信没有做不到的事,从而改变自己无能的认知,建立自信。
(四)积极主动与人交往。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孤独离群,自我封闭。因此,应积极与他人进行交往,主动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性活动。如果因为经济问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强身健体的运动,增加交往机会。通过交往,不仅可以了解他人的长短处,并通过比较来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评价。可以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改善不良心境,形成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提高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五)开展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指导自卑学生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通过校广播站、校刊、校园网等,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鼓励,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745.html下一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