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1 三大主流心理学派的人性观
1.1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破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沦丧,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自然的导致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人人怀有敌意,精神空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弗洛伊德提出了决定论的人性观。
弗洛伊德在早期把人说成是无意识的人,而决定人的无意识的、给人的无意识活动提供巨大动力能源的是人的性欲或性本能,他认为性欲或性本能归根到底是人的最本质的东西,这就是他早期的性本能一元论。从他的早期人性观可以看到,弗洛伊德认为人是无意识的动物而不是意识的动物,人是性欲的动物而不是理性的动物。到了晚期,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本性或本质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提出了人具有两类本能的思想。1923年,他在《自我与本我》中写道:“最近我发展了本能的观点,……按照这个观点,我们把本能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的本能或叫做性本能,它是一个非常惹人注目和比较容易研究的本能。”第二种本能叫做死本能,并认为这种本能不怎么容易表明。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研究注重人的本能和动物性,弗洛伊德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2]。从人的本性中,他引出了利己主义,个人的动机无一不是从利己主义出发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人不过是满足自己欲望的对象和手段。人的无意识和性本能越是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显示,人的本质就越是完善,人的价值就越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价值是由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大小衡量的,因此应该压抑自己的本能。弗洛伊德一方面主张尊重人、尊重人的人格,另一方面,他认为就人的本性而言,人具有攻击性、侵犯性,缺乏关爱他人之心,更谈不上对别人的尊重和爱怜,人简直跟野兽一样。总之弗洛伊德的人性观是决定论的人性观,人类的行为是受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生物本能驱力和6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控制的,自由只是一个假象。
其次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是消极悲观的,很多心理学家都承认无意识的存在,但是弗洛伊德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人被无意识决定,这本身就显示出她的消极悲观。在弗洛伊德晚期的著作中,他提出了人格理论,即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3]。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的部分,是人格结构的发展变化的原动力,遵循快乐的原则。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超我遵循道德的原则。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协调的作用,同时还要处理好二者和社会现实的关系,因而自我只能在三者的夹缝中求生。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是自己的奴隶,而且人的这个奴隶的地位永远别想翻身;因为人不能改变自己的生物性的存在。更有甚者,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死亡,而生活只不过是人朝向死亡的过程中迂回曲折的道路而已。
以上观点可以清晰的看出,弗洛伊德的思想是非常悲观消极的,对人性充满了怀疑和诟病。
1.2 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性观
在二十世纪初,客观主义、机械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产生了行为主义,他完全否定意识,而是关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即人的行为,人是机器的行为科学理论就是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产生的。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开创者,他认为:“行为主义是二十世纪头十年期间研究动物行为的直接结果”。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性观也是决定论的,他们认为人的每一行为完全取决于过去的因素,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人出生时心神空白一片,可以描述为“空心白板”,同时具有平等的倾向善恶的潜能,完全被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他们对人做非人化的处理,假定人和动物没有本质的不同,简化为一架被动的对外界刺激作出行为反应的机器,不可避免的忽略了人的主体性的存在。华生有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没有缺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而把他们练成为我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等等”。从中可见华生的人性观是决定论,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学习是人行为的关键,人在现存环境中,透过对环境作出的反应,形成其行为与性格。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眼里,人完全是被动的,只要有控制的条件就可以创造出许多想创造的人和行为,他们完全否定了人的意志自由和主观选择,人被机械化操作。
1.3 人本主义学派的人性观
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对人性有着积极的看法。他认为,人不是白板,人天生就有某些心理趋向,人是有本性的。在他看来,人性本善,人是朝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我对人性并非持极端乐观的看法。我承认人由于内心的防卫和恐惧,会做出惨绝人寰,穷凶极恶,不成熟,反社会以及杀人伤害的事来。但是我经验中最令人鼓舞,振奋的事情之一,便是面对这种人工作,去发现存在他们里面的那股向善的力量,正如你我一样”,这表现了他坚定的人性观念。他认为人是自我实现者,能不断朝向潜能发展,人是社会性理性的动物,透过人际关系人格得以健全发展,正因为罗杰斯的人性信念:人有尊重、价值和向善的能力,只要他处在尊重、信任与同感的环境里,就能朝向他们能成长的方向迈进,并达到他所能成长的人。 2 人性观对心理咨询的影响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4]。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心理咨询是与人打交道,那么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不同的学派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术。人性观与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相辅相成,作为哲学的出发点之一和咨询方面而存在于咨询工作中[5]。
2.1 人性观对心理咨询师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持有何种人性观,不但决定他对心理咨询理论所做的决策,也切实影响他如何发展一套他个人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模式而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
(1)首先咨询师应该对自己的人性观有高度的自觉[6]。咨询师应该把握自身的人性观的取向,以及它如何影响对心理问题的看法,影响对心理咨询模式的偏好,影响在咨询中对来访者的态度。另外,要对咨询中来访者的态度保持敏感,要能够迅速意识到来访者的某个抉择的后面所蕴含的人性假定。只有知道自己的人性观念,才有可能在咨询关系中保持清醒;只有敏感于来访者潜在的人性假定,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人性观可能对来访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咨询师的人性观与当事人的人性观发生冲突的时候,咨询师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性观是否客观公正,然后思考如何对当事人的人性观进行干预,帮助对来访者的人人性“澄清”。咨询师要帮助来访者了解与体察自身人性观对心理咨询的影响。同时不能有意的把自己的人性观强加于来访者,让来访者有选择的自由。咨询师要明确的向来访者表明自己的人性假定是什么,并表明来访者没有义务遵从,但这不排除咨询师向来访者提供替代选择的可能性,然后让来访者自己做决定[7]。
2.2 人性观对咨访关系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从性恶论出发,注重治疗者的作用,强调咨询对来访者的心理疾病的原因的探索、挖掘与了解,但同时也不忽视患者的作用,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8]。
行为主义从性不善不恶论出发,也注重治疗者的作用,但是忽视来访者的能动作用,把来访者看做能被改变和塑造的被动体,治疗的本质就是治疗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控制,改变来访者的行为[8]。
人本主义则从性善论出发,把来访者看做是具有实现趋向的完整的人,治疗者应以来访者为中心,治疗者应该理解,相信来访者,通过与来访者的感情、言语等交流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所有治疗的流派当中,行为主义治疗对咨访关系的重视程度最低。属于认知行为治疗的艾莉丝甚至说治疗关系对治疗效果没有影响[9]。而人本主义最注重咨访关系,认为“自由”、“平等”、“温暖”、“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的制高点,本身就能引导来访者实现自我成长。
2.3 人性观对心理异常原因的看法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学派由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使得在对心理异常原因的分析上也持有不同的见解。
在精神分析性恶论人性观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在其心理治疗理论和临床方法上也刻上了深深的本能论的烙印。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本能发展受阻,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者固着,这种退化或者固着造成了未来人格的变态[10]。
行为主义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认为心理异常是因为个体对刺激“无法做出适当的反应”。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是行为主义者的主要目标。由此,发展了一系列行为矫正技术。
人本主义者则提出了潜能的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在生理方面或者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因此人本主义者认为,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是“潜能”趋向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无法自我实现的结果[10]。
由此看来,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理论在看待心理疾病的起因上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活动,注重对来访者的心理调适。行为主义理论与之不同,它从其人性观出发,注重变态行为或者心理疾病产生的外因,认为环境刺激是导致变态行为或心理疾病的根源。由此我们可以说,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理论是内因论,而行为主义则是外因论。
综上所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中,通常都蕴含着对人性的假设,同时还可以发现,人性观的差异常常导致其理论的差异。会影响心理咨询的各个方面。因此,正确把握不同的心理学理论的人性观是领会其理论实质的关键。正确的人性观是心理咨询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3 思考与感悟
从上文可见,不同的学派的人性观是不同的,且他们的人性观都不是抽象的,是心理学家们自己切身生活体验和他们对心理学理解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们所代表的不同学派以及各种心理咨询技术。精神分析的“性恶论”注重咨询师的作用,认为心理问题是由于本我被压抑得不到满足,尤其是超我通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而产生。行为主义也注重咨询师的作用,忽视来访者的能动作用,把来访者看做一个被动体,认为环境刺激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源。人本主义则非常重视来访者的作用,把来访者看做是自我实现的人,咨询应该以来访者为中心。
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各个学派应该摒弃门户之见,采取折中主义,多种方法并用,多种观点都考虑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理论,并在实践中提高咨询效果,缩短咨询周期。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与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的采纳百家之长,吸收百家之精华,才能更好的补充发展自己的理论。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的人性观会很自然的被带进与当事人的关系中而影响咨询的效果。因此,每个心理咨询师都要对人性观有着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积极借鉴已有的理论和方法。兼收各家之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勇于探索,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咨询理论方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839.html上一篇:浅议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