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一、丰富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疏通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许多出人意料的课堂紧急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妥善冷静地处理问题,因此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技巧显得至关重要。如有一天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情绪非常激动地正趴在桌上大哭,她周围围着几个同学正在安慰她。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大哭的学生无法专心上课,就连安慰她的学生也会因为担心她而不能专心上课。这时我询问了解情况的学生事情发生的原委。原来这个情绪失控的学生的爷爷刚刚因病去世,但有一位不知道这件事的学生说话时不小心触及这位学生的伤心事,造成这位学生情绪失控。弄清前因后果,我先是对那个情绪失控的学生进行了一番安慰,告诉她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太过伤悲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关心自己的人担心。这时我又让说错话的学生道歉,此时情绪失控的学生终于恢复了正常,教学也能继续下去了。由此可知,面对课堂上突发的紧急事件,教师若运用心理学知识冷静妥善处理就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地认真学习。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时代有新的要求,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交流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典型例子,使得教学内容不再生硬难懂,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从而与学生互相理解包容,使自己与学生达到心灵上的同步。如上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时,教师先说几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让自己学会承担责任从而使自己成长的事情,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推荐自己小组中说得最好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某些学生都对“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印象。由此可知,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应该引入一些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内容,引发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对课堂所教知识产生兴趣,而不该一味地“填鸭式”地教学。
三、重视情境教学,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学习过程中,自己感悟得到应有的提升,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如我给九年级学生授课时,讲到“成长在社会”这一章节内容时,抓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错误心理,安排一个实验:拿出一块没拼好的拼图,让学生到讲台前把这块拼图拼完整,显然,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把拼图拼好,之后教师随意地从中拿出一块小拼图放在一边,再拆掉原本拼好的拼图,问学生:少了这一块小拼图,你们还能拼出完整的拼图吗?学生还是依照正常的思维和步骤将其拼好,可是所有人都发现缺少了一小块,拼图不再完整。由这个趣味动脑的小游戏,让学生明白:个人就是被拿出的一小块拼图,而社会就是完整的拼图,只有一块都不少才能拼出完美无缺的拼图,从而联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指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如何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学会在社会中成长。通过开展这样的情境教学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这一章节的难点,教学效果更显著。
四、开展互动教学,促使学生参与课堂
教学中最提倡的是开展活动教学,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观,而且是一种教学形式。活动教学作为教学观的时候,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认知与能力、性格与情感及价值观形成发展。开展主体性活动是教学的关键点,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如开展“十分钟时事播报”、艺术表演、专题探讨、话剧演出、辩论赛等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亲自体验、感受、学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助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且它本身就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引导作用。只有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得更平等民主,在这种宽松轻快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融入学习氛围。不仅如此,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关心学生,发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与烦恼。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只有掌握必需的心理学知识与沟通技巧才能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创新,正确运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落实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宗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845.html下一篇:现代小说人物心理创伤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