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一、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往往会导致师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理解与尊重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学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教学,又是对同学关系的教学。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强化教学效果。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他课堂教学,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课堂教法灵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这种内在需要时,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怎么办等等,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和学得会、学得懂、学得愉快。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欲表现自己的特点,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展现的机会,给予他们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强化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充分争取机会,展现创造能力,展现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课前给学生交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己准备徒手操、专门性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在每节课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可让学生轮流领做,真正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节课。同时通过多次锻炼,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在自己这组找原因,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如都采取强制措施,情况虽暂时能得到改变,但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以后的活动中再犯。教师应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指导他们不断修正心态。如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方法;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及争执时,可先把问题放在那里,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再进行沟通,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转移自慰法:当碰到不顺心之事时,调整聚焦内容,多想想让自己高兴、愉快的事等,不断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三、课后延伸,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学生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比如:让个子较矮和体胖的学生或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先练习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给他们提供练习的器械和场地,课上就让这些学生出来做示范。如在掷实心球教学中,让臂力强的大胖子示范,在技巧课练习中,让那些个子较小但技术动作掌握得好的学生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869.html下一篇:关系从句的心理语言学模型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