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心理学
根据名词短语的可及性层级假设(NPAH,or AH,Keenan & Comrie 1977),各种名词短语关系化可及性程度从易到难依次为“SU>DO>IO>OPrep>GEN>OComp”(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介词宾语>所有格>比较宾语)。位于层级低端的如IO,OPrep等不可避免地涉及更多词汇及一系列其他句法和语义关系的语法分析,在实验控制其他一切因素(如使用相同词项)的情况下,只有主语关系从句和直接宾语关系从句的加工难度差异与抽取位置最相关,所以这两种结构加工差异便成为传统研究的焦点,包括眼动实验、自定步长阅读等实验已经在中心语前置的RC证明主语关系从句比直接宾语从句更易加工这一结论,然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却无一定论。
Gilson&Wu 将解释原因的理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语言常规的解释。根据该解释,越常见的结构越容易被加工。这一解释产生多种假设,然而较新的研究报告(如Diessel and Tomassello 2005)显示,在现有L1加工和习得研究中,最频繁提及和检验的是连续语序假设。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实验不会给出相同预测。Hale的解释更依赖于语料库中关系从句种类出现频率,这就与连续词序假设不同。本文将重点介绍连续词序假设。
第二类是基于工作记忆的解释。主要考虑两点:存储花费(storage cost)和整合花费(integration cost)。前者主要依靠网上加工实验方法进行测试,后者有多种度量可以对其准确计算。本文将介绍两种有鲜明对比的假设――线性距离理论(LDT)和结构距离理论(SDT),验证与名词短语的可及性层级假设一致的习得行为模式以及在自然语言中关系从句形成策略(空位策略和复指代词策略)背后的心理语言学动机。
第三类是视角转换理论(PST)(MacWhinney& Pleh 1988)。
二、 主要心理语言学模式
1.连续词序假设(CWO)
连续词序假设认为,符合连续词序的结构更容易加工,在英语中,主语关系从句(如1a)的词序为Noun-Verb-Noun(名词-动词-名词),这一词序同英语简单句词序相近。而DO(如1b),词序为Noun-Noun-Verb(名词-名词-动词),与英语连续词序相异。CWO准确预测出在英语关系从句中SU较DO更易加工。此外,该假设也得到跨语言支持,如连续词序为SOV的韩语。然而在汉语中,SU (如1c)词序为Verb-Noun-Noun(动词-名词-名词),DO(如1d)词序为Noun-Verb-Noun(名词-动词-名词),因为在汉语中很少见以动词开始的句子,所以CWO预测在汉语中DO 比SU 更易加工。
CWO的一个问题是该理论不能对不同的理论进行直接解释。由于汉语把字句结构,主语脱落特性等,SVO这一英语连续词序将不适用于汉语(Juffs 2007),CWO在汉语中的应用尤为困难。
1a.the cat that ate the fish
1b.the fish that the cat ate
1c.喜欢张三的人在上海。
1d.张三喜欢的人在上海。
2.线性距离理论(LDT)
Gibson(1998)提出方位依存理论(Dependency Locality Theory),该理论涉及两种机制:线性整合花费(linear integration cost)和存储花费(storage cost)。本文只介绍线性整合花费(LDT)(见Hsu et al.2009),以便和下面将要介绍的结构距离理论(SDT)进行对比。
LDT认为,两个待整合成分之间相隔的词语数量越多,即线性距离越长,整合加工越困难。如在英语中,(1b) 比(1a) 更难加工(SU>DO),因为(1b)先行词和语缺之间有cat和ate两个词。而在汉语中,(1c)比(1d)更难加工(DO>SU),因为(1c)的先行词和语缺之间有“喜欢”和“张三”两个词。
除关系从句抽取效果之外,方位依存理论(DLT)也为加工研究中观察到的诸多现象提供了统一的解释,如副词就近修饰动词现象等。Gibson(1998)提出DLT有来自日语、荷兰语和德语的跨语言支持,然而它在汉语中的应用却有待进一步研究,Hsiao&Gibson(2003)对汉语关系从句进行了网上加工实验,实验结果仅证明了存储花费,没有证明线性整合花费。
3.结构距离理论(SDT)
结构距离理论认为加工花费是由先行词和语缺之间的结构距离决定的。关系从句加工难度的差异是由先行词和语缺的深层结构距离不同引起的,即不同关系从句中先行词和语缺之间插入的句法节点数量不同。SDT和LDT的关键性区别在于前者是用等级树形图考虑先行词和语缺之间的距离,而后者采用的是线性结构。但是两种理论都证明在英语中主语关系从句较直接宾语关系从句更易加工。SDT预测在汉语中是SU>DO,这是因为在汉语中,主语关系化所需要的最少节点(最小填充词-空位域)是五个,分别是V,VP,CP,N和NP。而直接宾语关系化则需要七个节点,分别是V,VP,Ns,NPs,CP,N和NP。这是因为在DO关系化时,主语NP不可或缺,而在SU关系化时,宾语NP 是否存在取决于动词是否及物,这并不影响填空词-空位的关系化。Hawkins(1999,255)指出间接宾语(IO)、介词宾语(OPrep)、斜格(Gen-SU)和属格(Gen-DO)的最小填充词-空位域依次为九个、九个、九个、十一个节点。由于间宾、介宾和斜格所需节点数相同,这一理论不能预测IO>OPrep>Gen-SU,但是SDT总体上与可及性层级假说一致。 结构距离理论有明显优势。首先,它不局限于对SU和DO的预测,而是进行延伸,可以解释可及性层级假说中其他抽取成分的标记性(SU>DO>IO/OPrep/Gen/Ocomp)。Hawkins(1999)的理论对可及性层级假说的其他方面进行了一定解释,如在层级高端,即更可及一端更倾向于使用空位策略而非复指代词策略。O’Grady(1999)的研究同Hawkins方向一致,并以在韩语中心语后置关系从句的二语习得研究中得到验证。由此可见,SDT不仅可以应用于语言类型学和语言加工的研究,更有助于语言习得。
SDT作为加工模型存在一定缺陷。Gibson&Wu(2011)提出,除主语和直接宾语关系化不对称之外,没有其他证据可以独立支撑SDT,O’Frady或Hawkins都没有提供SDT对于关系从句抽取之外的句法关系的解释力。
SDT的另一项成果是由于它主要依赖于等级句法结构,语言是SVO词序还是SOV词序都不再重要。因此,SDT对于不同抽取成分加工难度等级的预测是普遍的,这一普遍性适用于后置型关系从句,而它在不同语言中前置型关系从句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4.视角转换理论(PST)
这一理论认为,读者一般会以句子主语为视角,解析花费取决于关系从句和主句的视角是否一致。PST考虑的是修饰位置(即在主句中作主语还是宾语)和抽取位置的关系。4a 为修饰主语,主语抽取;4b为修饰主语,宾语抽取;4c为修饰宾语,宾语抽取;4d为修饰宾语,主语抽取。
4a.SS: The tiger that chased the rabbit bit the fox.无视角转换
4b.SO: The fox that the tiger bit chased the rabbit.两次视角转换
4c.OO: The tiger chased the rabbit that the fox bit.一次视角转换
4d.OS: The tiger bit the fox that chased the rabbit.一次视角转换
4a中主句施事就是从句施事,所以无任何语义角色转换。4b中主句施事为从句受事,主句施事fox先转向从句施事tiger,遇到主句动词chase之后又转向主句施事fox,故有两次视角转换。4c中主句受事为从句受事,主句施事tiger转向从句受事rabbit,有一次视角转换。4d中主句受事为从句施事,一次视角准换。
根据视角转换理论可以得出关系从句加工为SS>OO/OS>SO依次难度增加。该理论缺陷在于,在主语关系从句和直接宾语关系从句中,如果修饰位置均为宾语,如4c、4d,那么都只包括一次视角转换。该理论就不能证明SU和DO 加工难度的差异性,也就不能在心理语言学相关研究中得到支持。如Gibson et al.(2005),认为英语中在不考虑修饰位置的情况下DO加工难度大于SU。PST对汉语关系从句中的预测是SS是最容易加工的,而其他三种SO、OO和OS加工相对较难。
三、 结语
本文讨论了四种不同的后置型关系从句的心理语言学模型,这四种模型分别对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关系化的不对称性给出不同的解释,然而它们在前置型关系从句中的运用有待研究。此外,对于东亚地区语言的关系从句研究也有很大空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lixue/206870.html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