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 > 民生新闻的社会价值刍议

民生新闻的社会价值刍议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新闻


  民生新闻提供了一种新的新闻理念。“民生”是新闻的特质,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现实的生活需求,内容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并对百姓生活产生着影响。民生新闻也可以报道重大事件、重要会议,但叙事角度、叙事内容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会议新闻,一般的消息可能就会议内容进行概括报道,而“民生新闻”则寻找会议内容和百姓生活直接产生影响的部分,如减税、卫生、低保等能给百姓具体带来影响、变化的信息。民生新闻的出现,提高了传媒人期待已久的公众参与度,以更为快捷的速度,更为新鲜的质地传递给普通民众,从而满足了大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实真相的欲望,极大地实现了大众呼吁已久的知情权。那么民生新闻的价值何在呢?

 

  一、以受众为本位的理念

 

  党中央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提出了新闻要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民生新闻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真正把新闻做成了“老百姓自己的新闻”。从这一点来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民生新闻之所以火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亦或者说民生新闻最大的优势之一,正是缘于它的这种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的理念优势。

 

  二、靠本土化生存的地域优势

 

  在美国,本地新闻节目已成为本地电视台的主要赢利点。据AC尼尔森的一项统计显示,在2004年的美国总统选战当中,布什阵营和克里阵营2004年上半年大半的电视广告都放到了“本地新闻”(Local News)当中。

 

  美国著名新闻主持人丹·拉瑟有一条后院篱笆原则,意思是说人们结束一天的工作时,两个主妇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时谈到的往往是她们最感兴趣的事。广播电视也必须把新闻价值建立在民众最感兴趣的话题上,而最能让受众感兴趣的莫过于他们的身边之事也就是本地新闻。

民生新闻的社会价值刍议

  三、充满人文情怀的风格

 

  报媒界一直在强调新闻要“通俗化”,为的就是尽可能的拉近报纸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求必须“得让九十岁的老奶奶也看得懂”。这一点,在一些民生新闻栏目中得以实践,新闻让老百姓看起来不再像看“天书”。《燕赵晚报》在这一点上也是做的很突出。新闻标题都是通俗达意的,非常通俗化,内容也是多简练,小标题运用,让市民一目了然。

 

  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通俗化”新闻风格其实正是民生新闻的一大风格优势。凡是民生新闻无不是“说”的好。这种“说”不再是八股文式的书面语言,而是活生生的原汁原味的百姓用语,这种用词让老百姓看起来省事又感亲切。

 

  著名学者哈贝马斯曾有著名的“公共领域”和媒介关系的论述,这一论述指出,为了使公共事务深入到个人家庭当中去,同时使社会个体、市民阶级投入到公共事务中去。因此媒介在传播方法上要讲究“家常化”、“口语化”,要架起媒介和公众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这一理论,正是对民生新闻风格优势所在的最好注释。

 

  四、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点评是民生新闻的独特魅力之一,民生新闻应当加大新闻评论力度,揭示新闻本身的深层意义,以引导社会舆论。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家长里短的新闻“琐事”的真正涵义,从而避免浅表化和同质化的产生。这样的新闻点评“不管是新闻本身的解说还是主持人的演播室评论,都不再执著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意义,并对观众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而是力求以幽默、调侃的形式进行一家之言式的评论,点到为止,寓庄于谐,努力让观众感觉到这不是一种说教,而是邻家大姐在唠叨心中的感慨”。新闻点评可以明确地表明的态度和立场,尤其是事关国家利益、民族荣辱的重大事件,更应发挥优势,恪守职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准确到位、切合实际的新闻评论能成为新闻的点睛之笔,给人以启迪,使受众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不是生硬的说教,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抵触情绪。新闻评论也可以民生化,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紧扣主题,结合当前形势,挖掘深层含义,使新闻评论不搞“空、虚、浅”,做到“实、真、深”。

 

  五、社会变革的力量支持

 

  (1)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今比任何时候都受到关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这样的社会现实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特别是温饱、教育等话题,自然就成为媒介思考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媒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功能是否得到体现,也关系到媒体本身以收视率为市场目标的经济效益是否得到最大化,因而,民生新闻实际上承载了媒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

 

  以人为本,关注民众,服务民众,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的生存,这是一个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执政理念的改变,社会较快速的发展,逐步健全的民主法制和政治文明为民生新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当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执政者的执政纲领时,民生新闻的崛起也就水到渠成了。

 

  (2)社会格局变化和民众情感宣泄的需求

 

  日新月异巳成当今时代的特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户籍、住房,医疗、教育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加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涌入城市,社会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从前单一的工农兵学商社会人的关系定位,又演变出了更多的社会角色,分工也越来越细,人的社会角色定位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的变革转型,不单单造成了人的社会角色的转换,更主要的是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情感都会发生变化。生活问题摆在了民众的面前,从过去单纯依赖政府转变到依靠自己,有时民众会惶惑,会不安,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以往由政府承担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福利都削弱了,变成要由单位或个人自己承担了,这个压力不言而喻,它的诉求也一定会特别多。记者作为站在国家这艘船上的瞭望者,自然肩负着沟通舆情、反映民声、为百姓牵线搭桥排忧解难这样的任务,这是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民生新闻就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社会格局的变化调整,已把民生新闻推入了主流传播的范畴,这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媒介自身也需要新闻源,诸如群众住房、医疗、就业、就学等诸多问题的提起,也给新闻传播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这样,民生新闻就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唱起了主角。在这样个相对平等的话语平台上,普通老百姓也有能力和社会对话了,这是以前的传统新闻所不能想像的。

 

  民生新闻最大的一个特质是它的平民精神和平民内容,如果再在它的表现方式上也注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那么,它就注定会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当民众把民生新闻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当作自己的倾诉对象时,电视传播的互动功能也就由愿望变成了现实,这是新闻本质的回归。

 

  作者:闫升 来源:青年时代 2016年16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12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