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 > 新闻系毕业生,走不出应聘失败的日子

新闻系毕业生,走不出应聘失败的日子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新闻


  3月的上海街头,每季夏天来临之前都会格外地多雨,而小媚的内心也是如此潮湿。

 

  走进大学四年之后,她开始面临毕业,小媚每天在各种报刊上寻找着各种招聘启事。

 

  数年前,她曾经因为连续写了许多出色文章,但因为文凭问题接连在几家报纸碰壁,于是她下决心到大学读几年书,4年后,小媚还是面临找工作的困境。

 

  可是,要走进哪家报社竟然比登天还难!其实小媚真喜欢做新闻这个行业,即使上大学最艰苦的时候,她也独家采访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期间,还为央视写了一些歌词,一些报纸还专程采访了她。可如今,找一个工作却让小媚觉得困难重重!

 

  小媚今天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与激昂,向记者倾述了自己所经历得这段岁月,此时,她已经变得很现实,她说,不想与谁结怨,或者通过什么渠道来改变最初的选择。只想把这种现实与经历,真实地告诉同样遭遇的人:不让那些最平凡与无奈的岁月随着时光流逝而将自己湮没殆尽。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一家报纸的网站上看到《新XX报》招聘,第一次浏览这家报纸的介绍之时,确实有些兴奋,因为它毕竟是一家新的报纸,因为这家报纸定位在“纳斯达克第一财经”上,作为身处远东第一金融城市的上海,这一切都促使我有一片施展的天空。

 

  将简历用电子邮件发过去不久,很快收到了回复,内容大致是说他们将尽快通知我面试之类的话。

 

  大约有一段时间之后,我在邮件里收到他们的通知,告诉我去参加笔试,要带照片、铅笔、橡皮……那天早晨我7点就从家出发,在8点半前赶到那里。

 

  8楼大礼堂内的桌子上都标有考生的号码。许多来应聘的人都在着急地查着自己的编号,有的人因为找不到而正着急。我向工作人员说出自己的名字,他问我是不是应聘采编的,然后查了一会儿说,你是163号。

 

  走进礼堂内,里面来了许多应聘的人,大约有400人左右的样子,我找到163号,它躲在一个大柱子的旁边。考试前,一个女士走上台给大家讲解着考试的注意事项,随后在大家眼前撕开考卷的密封条。几个工作人员在考生中穿梭,仔细验查考生的身份证,并且收取每个人一张一寸照片。

 

  考卷里面有整整100道题,厚厚的一打考卷,里面涉及政治、经济、新闻、体育、心理学、数学、逻辑学和时事政治等,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在90分钟的考试时间里,你必须快速答题,几乎没有思考余地。

 新闻系毕业生,走不出应聘失败的日子

  考完试后,在门口遇到以前在东方电视台总编室工作过的刘先生,他正打着手机。我和他打招呼。他的随声附和证实了他已经忘记了我。几年前,因为稿子,我去过几次他的办公室。

 

  下午去浦东金桥去模拟采访,共有七八辆大巴士,每辆车上都有三四十人,看来现在应聘编辑记者也是大热门,大家在一个狭窄的空间“残杀”与“搏斗”。

 

  到达浦东,金桥现代农业管委会负责宣传的女士讲解了金桥的发展历史与前景,演讲完,让大家提问,一时间,话筒成为热门的武器。在礼宾小姐拿着话筒从我身边过的时候,我拦下了话筒,向她提问了“成为新型农业,有什么长远的时间表吗?”

 

  下面是摩托罗拉手机的一位负责人讲解他们的发展现状。

 

  接着就是参观了金桥开发区街景和摩托罗拉手机的厂区,在这里看到许多以前我从未了解的知识。比如摩托罗拉手机零库存等的经营理念等。在他们宽敞的厂区里穿梭,感受到那种现代企业家的经营思路的如何发展的。最后是到了一所小学,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一篇新闻和评论。天色越来越暗,而那里的照明却没有,只能够仓促地写完,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上车回市区。

 

  几天后,接到面试通知,安排在晚上7点。当晚,我带着发表作品的资料夹子,赶到应聘地点。里面就剩一位应聘的正在谈话,出来的时候,我发现他有些面熟,好像是以前什么报跑汽车版面的编辑。旁边的一个小伙子,我也看着眼熟,仔细想,原来是《上海一周》以前采访我的时候的那个摄影记者。

 

  轮到我,我坦然地走进玻璃门,一个女士和一位先生坐在对面。他看了我的作品,询问了一些问题,比如以前在什么报纸工作过,还提一些人名问我认不认识,甚至还冒出一句“你这样的文笔,做编辑记者有些屈才了”之类的话。我也就更加兴奋地打开我的资料夹,给他介绍我的两大本作品,和我出版的书籍……

 

  最后他说,如果通过,两天左右通知你。

 

  两天过去,没有消息。大约一个星期之后,我打电话过去询问,一位小姐说“我们的面试没结束呢,等等吧”。

 

  我用手机给曾经用短信通知我去考试的人,发去短信询问,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两个星期过后,再次打过去,是一位比较成熟的女士的声音,她听了我的询问之后,说如果后来体检什么的没有通知你,就说明你没有被录取了,告诉我“招聘工作已经结束了,我们是新成立的报纸,你以后还有机会”。

 

  我灰心地把电话放下,也许对于一个人来说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能够说什么呢?

 

  是变相广告,还是有“交易”

 

  在某电视台的网站上,看到了某某卫视为创建某个栏目而招聘记者编辑的消息,于是就发过去了个人简历。总觉得电视台是个很令年轻人向往的媒体,如果应聘成功,那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

 

  半个月后接到电话,通知我参加考试。

 

  那天,门口已经站满了人,许多参加考试的女孩子紧张地相互张望着。

 

  负责喊名字的女孩子带着我们到了一个大会议室,有100人左右的桌子和椅子。

 

  发的试卷是一打很厚的材料,里面考的都是很僵化与枯燥的知识,比如什么人当什么官、什么省出了什么贪污犯之类的知识。我要了几张稿纸,很快地答完了。

 

  我轻轻地来到电梯口准备下楼,前面有个稍微年长的也正在等电梯,他问我是否也是参加招聘考试的,我回答是,他说这种新媒体的招聘有些不靠谱,感觉不好。我觉得有些诧异,他一边和我下楼一边说,这种招聘一般都是有内定的人的,所谓考试只是蒙别人的幌子,“我们只是陪练而已”,他说大学的时候他学的就是电台播音,广播在现在没什么发展前途。

 

  一个星期以后,打电话去询问,是否没被录取,就不通知了呢?接电话的女士沉吟了一下说,应该是。

 

  二个星期之后,再打电话过去询问,一个女士接的电话,她说没有通知你的话,就是你没被录取。我们可以保持联系,将来职位空缺还会优先考虑你的……

 

  任贤齐有一句歌中唱“看苍天你都不明了”,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看过我试卷?而那些所谓的考试,是变相广告,还是有“交易”呢?

 

  被轻慢的气愤与无奈

 

  六月,接到一家旅行杂志的招聘面试的电话,要求当天就要见面。

 

  从嘈杂与凌乱的居民区穿过,一个爬满了绿色的爬山虎的小楼出现在眼前。月亮门内的小院,小院内清幽而安静,我走进楼内的门,传达室内一个40多岁的阿姨微笑着问我找谁?我告诉她,约好下午2点来应聘的,她把我带到一个会议室。

 

  等了10分钟,一个40多岁的女士从楼上冷冰冰地走下来。看得出,她的那种眼光是咄咄逼人的,甚至是鄙视我的,第一感觉就很不舒服。

 

  她先让我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问我英语几级,我如实告诉她。她说我们杂志都要英语水平很高的,对不起今天就到这里吧。我说你们是要编辑记者出国吗?她说不是。你们出英文杂志吗?她说不是。我说那你们要英语很高水平,有什么意思吗?她说“这是我们的要求”。

 

  她说“这是我们杂志的规定,我们不管别的杂志什么样”。我问她:能否送一本杂志,好拿回去学习学习?她板着脸说“我们这里都有财务制度的,不能够随便送杂志的”。

 

  我站起来,问她:我的资料你们能够还给我吗?她说“可以”,把资料递给我。

 

  此刻,我的心情也许比那个天气还要热,那种热是一种气愤与无奈。

 

  我快步离开,怕自己难受,心情很坏。在走到淮海路上的时候,我打电话给那里,问刚才那个面试我的女士是谁呀?接电话的女孩说她是社长。

 

  在一个公共厕所,我洗干净已经发热的脸,把那个社长还给我的资料三把两把撕碎,扔进下水道。水声哗哗,也许能够让我忘却这个不愉快的经历。

 

  其实我也没有企求什么,只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士为知己死”的舞台。招聘单位的轻慢,将被应聘者牢牢记住,传播到天涯海角。

 

  不尊重别人,别人也有理由不尊重他。

 

  承诺往往只是一句虚言

 

  一个早晨,我冒着大雨,赶去一家报纸应聘。那里的一位先生让我先填一份表格。里面已经有四五十位已经先来,在等待主编面试了。

 

  我拿起报刊夹上的一份报纸仔细看起来。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的杂志是广告投递,不走邮局发行……

 

  轮到我时,里面有一位40多岁的先生是女主编,据说是广告公司的负责人,她问我一些基本情况,我把我发表作品剪辑成剪报的夹子恭敬地递给她看,她随手翻了几下,就匆匆合上,带着不屑的眼神。

 

  透过这种表情,我知道,这次招聘肯定不会有我,因为他们和我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最后,主编抽动一下嘴唇:“回去等通知吧”。

 

  我克制了情绪,笑了笑,从座位站起来,说“好,我回去等通知,以后多联系。”我轻轻把门关好。

 

  出来时,看到后边还等着应聘的几个青年人,我赶紧坐电梯下楼,我不喜欢继续处于那种不快的气氛里。

 

  看到另一份杂志的招聘启事之后,发去邮件,没想到,一个小时就收到他们张主编的电话,约我去面试。

 

  刚一进去,一个女士迎接上来问,是否是来应聘的?让我等一会,还拿来两本杂志让我看。

 

  我被叫进了张主编的小房间内,他和蔼地问我一些问题,谈了一些办刊物的理念。他说下个星期开刊物选题会的时候,叫我过去,到时候可以多谈谈。

 

  之后数星期,再也没接到这位主编的电话。打过去,则没人接电话。

 

  承诺,往往只是一句虚言。

 

  影视公司的“空手道”

 

  一家影视公司招聘编导,我前去应聘。一个负责人看了我的代表作,说几天后通知。

 

  几天后,他们说可以让我拍摄几个选题,但机器、拍摄的时间、后期机房……都要自己解决,而且他们拍摄前不投入费用,后期看节目好,才收购……还拿出一张合同。

 

  我一笑,说回去再考虑一下。

 

  他们又接连联系了几次,我都回绝了。

 

  这样的招聘是“空手道”,除了蒙青年人的心血与才华之外,什么都没有,却屡见不鲜。

 

  也遇到几个熟人、老朋友办的杂志,我知道作为朋友不能够去那里,虽然他所在的那个杂志接连发表过我的好几篇重头文章,但我知道一旦在他手下打工,朋友也当不成了。

 

  那天我和一个大学同学一起参加招聘会。25块钱的门票,有几家小电视台在招聘,我刚要前去报名,那个同学就说,那家电视台2年前就招聘编导,到现在还招聘呢?连招聘的广告牌子都没变,你还充当别人广告的“传播者”呀?我一听,吓了一跳,还真差点上当。

 

  也许,你看着轰轰烈烈的招聘,其实都是省得“做广告”的宣传,蒙你参与的,你只是别人的陪衬,你只是别人的“棋子”……

 

  在梦想的门外徘徊

 

  至今,小媚依然在梦见想的门外徘徊。

 

  也许,怀揣梦想的毕业生们最大的错误是过于天真,而他们除了倔强地挑战,除了辛勤耕耘,还有其他办法吗?也许,命运本来就让小媚保持着拼搏、纯真、善良、正义……他们不能够融于那些世俗的污浊,他们能够说什么呢?

 

  小媚倾诉其痛苦与无奈的时候,她所能够做到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正义与客观。她表示,不管将来是不是能够走进哪家报社,她会坚持按自己的方式“孤独地行走”,她所能够保持的就是自己的“良心”。

 

  当初,小媚在辞职上大学的时候,再累再苦也能坚持写作,保持她对新闻的敏锐与现实批判精神,因为她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作者:尹月媚 海巴子 来源:黄金时代 2006年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12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