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新闻
时代的发展使得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越,基于当前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新媒体的诞生,对我国新闻学的发展也带来了深远影响,公民接触新闻、参与新闻的意识和频次也不断加强。本文从当前发展背景出发,围绕公民共享新闻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
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媒体在公众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与公众生活的关联性也在不断加强和深化。在过去,新闻对于公众而言更多时候扮演的是“通知”和“告示”的角色,公众对新闻的参与度几乎为零。但是在网络环境下,随传播渠道不断多样化,公众参与途径的不断增多,较过去而言,新闻的“严肃外衣”正在不断褪去,一种新的状态和趋势——公民共享新闻正在朝我们走来。
一、公民共享新闻学的基础概述
公民共享新闻指的是,新网络环境、新媒体传播条件下,公民可以更多的参与到新闻的制造、发生与评论中的新闻传播现象,或领域。在这一新领域中,新闻主体变得越来越模糊,受众既可以是新闻和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新闻的制造者与发生者。因此就公民共享新闻的诞生来说,不仅打破了传播与受众二者的传统界限,同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受众在传播中的角色与地位,实现了传播主体的无缝位移。新闻不再是媒体的专利,而是社会整体的声音。
二、新媒体下公民共享新闻面临的问题
公民共享新闻时代的到来,将整个社会变成一个联系紧密且能快速发生反应的交互群体,对受众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信息技术本是双刃剑,新媒体下的公民共享新闻也面临着问题和风险:公民共享新闻虽然极大体现出公民所有的社会责任和求实求真意识,公民话语权及表达意向得到尊重,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特征,极大压缩了新闻二次传播过程需要的时间和周期,新媒体下的公民共享新闻极有可能扩散成社会重点新闻(其中包括正面和负面),因此如果不能进行良好控制或处理的话,公民共享新闻便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事件。
公民共享新闻的传播基础是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网络的支持,同时,基于庞大的用户网络与体系,新闻发生时便能产生超级大的舆论场,尤其是,如果过程中存在发酵或性质发生改变的话,则会演变成严重的社会事件。并且从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新闻的实际情况来看,受众在参与事件发生、发展及结果的过程中,与西方受众表现出的理智参与不同,中国式参与更多表现为个人观点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虽然展现了中国公众对于新闻事件关注的热情,但是在巨大的“先站立场”而忽略真相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中找到理性和责任的踪影。因此,基于新媒体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在传媒市场化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对公民共享新闻在我国的健康稳定发展进行探讨。
三、如何有效应对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公民共享新闻的定义及当前公民新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了基本了解。基于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新媒体传播模式之下,鉴于当前我国公民共享新闻的发展现状,建议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引导和促进公民共享新闻向好发展:
(一)规范各个信息渠道的使用
网络和新媒体是当前公民共享新闻发生、发酵及传播的主要载体,要想保证公民共享新闻传播的有效性,或者说保证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首先需要对各个传播渠道及载体的使用进行规范,明确使用的权限和责任,引导用户正确使用信息工具,不断完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保证渠道和信息、通讯平台正常使用的基础下,尽可能从平台和渠道上保证信息源的有效性。
(二)明确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强调言语负责的义务
除对渠道发力外,作为“公民共享新闻”主体的公民,应明确一点就是:虽然新媒体环境为我们提供和创造了更多自由的言论自由和空间,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记住,我们的每一句话在说出口的时候,既是在表达我们的权利,也是在昭示我们的责任。我们需要为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因此,想要创造良好的公民共享的土壤,需要更多的从新闻的制造者、传播者身上入手,引导公民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权利范围。
(三)主流媒体的积极正面引导
此外,在新闻泛滥和碎片化阅读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主流媒体还应做好正面引导工作,用正确、规范的新闻报道形式或新闻精神为公众进行示范,让公民共享新闻环境中的“民众记者”都能具备基本的新闻素质,倡导正确的新闻态度。作为主流媒体来说,还应积极顺应新媒体环境,对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进行优化和改革,保证示范能真正到达公众视野,并将其作为标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公民共享新闻来说,不仅打破了传播与受众二者的传统界限,同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受众在传播中的角色与地位,实现了传播主体的无缝位移。但是结合其当前发展实际来看,要想实现向好发展,还需从传播介质、受众主体以及主流引导等方面采取措施,顺应新媒体环境,对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进行优化和改革,对各个传播渠道及载体的使用进行规范,明确使用的权限和责任,引导用户正确使用信息工具,不断完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从新闻的制造者、传播者身上入手,引导公民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权利范围,从而真正实现公民共享新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公民共享新闻提供和培育良好、营养的土壤。
作者:张宁 来源:楚商 2016年2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139.html下一篇: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学教育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