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新闻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革命性的深远影响。从印刷术时代、无线电时代、因特网时代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给信息传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的诞生只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现在我们所说的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在我们生活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应用,但是在海量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虚假新闻却层出不穷,难以甄别。新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改变了媒介形态,也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接触习惯,同时也对新闻的真实性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
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第 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到 2014 年 6 月为止,中国网民规模达 6.32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144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46.9%.手机网民规模达 5.27 亿,较 2013 年底增加 2699 万人。从报告中就可以看出,中国网民的用户在快速增长,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在近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成为了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平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上出现虚假新闻层出不穷,难以甄别新闻真实性。
假新闻大多是具有话题性质的,一般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下面列举 2014 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虚假新闻:
(一)案例一
2014 年 3 月 8 日马航 MH370 航班失联重大事件,马航MH370 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从中央媒体到各地媒体信息乱飞,谣言四起,让人莫衷一是。在事实真相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报道出生还奇迹、探索进展、事故原因、飞机坠毁等一系列报道。直到 3 月 10 日人民网“求真”栏目发布《“马航客机失联”不实传言回顾》,澄清了 7 个关于客机失联的假新闻。
(二)案例二
按照中央电视台以往惯例,2014 年 8 月底之前应该会公布羊年央视春晚总导演人选,可是 2014 年 9 月份对于羊年春晚总导演候选人是谁的消息一直未公布。这一谜团引起了网民们的极大关注,有关“春晚停办”的消息已在网上热传。最后在 2014 年 9 月 15 日,央视综艺频道发布了一条微博,“好饭不怕晚!2015 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不仅不会停办,而且还要办好。我们将以央视电视人最大的诚意,继续与电视观众一起守岁!”破除了停办的虚假消息。
(三)案例三
5 月 23 日,广西电视台一档公益节目“第一书记”播出了励志男孩杨六斤的感人故事。节目报道了 12 岁的杨六斤,是广西隆林县德峨乡人,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弟弟改嫁,迫于无奈,杨六斤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好景不长,随后杨六斤的爷爷奶奶便相继去世,杨六斤只好住在亲戚给他提供的一间空房子里,过着独自起居的生活。但是男孩杨六斤的生存能力特别强,经常会找一些野菜来填饱肚子,想吃肉了,自己就制作工具去捕鱼吃。
6 月 27 日,《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就实地探访了广西后发表了一篇《杨六斤身世堪怜但并非节目中那般孤苦无助》的报道,并指出了公益节目“第一书记”当中的有 3 处报道不实:
第一,误报年龄。杨六斤现年 14 岁,电视节目中报道的是 12 岁。第二,男孩杨六斤独居 5 年的说法不正确。第三,男孩杨六斤吃的不是野菜,是当地居民经常吃的剪刀菜。同时杨六斤在当地享受到了国家给予的政策补助,一天三餐都在学校中吃,是有生活保障的。可以从这三个代表性的虚假新闻中看出,虚假新闻的出现,在较短的时间内都会被揭发和纠正。马航 MH370 失联事件是一场没有事发“现场”的“特殊”灾难性的突发事件,因涉及中国乘客众多而被中国媒体重点关注,但面对不确定的新闻事实、跨国跨文化的陌生环境、国际国内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国媒体的报道出现短板情况,由此引发外界对新闻业权威性的质疑。羊年春晚停办事件,属于网民利用惯性思维方式去推测、猜测事实。
孤儿杨六斤的励志故事新闻,这个貌似弘扬正能量的公益报道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是记者有意识地夸大了一些事实。记者对杨六斤身世的艰苦做出夸大报道,虽是出于好意,想让更多人同情这个孩子去帮助他,却由于挖掘不够深入从而造成了失实,这种好意也触碰了新闻报道和慈善诚信两条底线。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互联网的作用不能忽视。首先,网络可以使得新闻信息得到大量的转载,虚假的新闻信息就像滚雪球一样会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其次,网络上的新闻信息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数以万名的网民看到难免会受到质疑的声音,只要新闻有虚假的成分,必定会在短时间内被揭发和纠正。
二、新媒体语境下虚假新闻存在的现实原因
虚假新闻的产生有着其复杂的原因,有社会原因、道德原因、管理原因等。本文主要从新闻从业人员身上寻求根源,认清虚假新闻产生的主观因素。
(一)新闻从业人员迎合受众诉求
新闻从业人员迎合受众新闻诉求而忽略了新闻真实性。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没有遵守新闻的真实、客观性,反而迎合部分大众的一些猎奇、寻求刺激的心理,满足部分大众不健康的心理需求杜撰出虚假新闻。
例如曾经报道过的,“男子全裸登顶雪山”、“遛狗挖到金”、“警察驰车抢内衣”、“避孕套成为大学生期末的考试题目”等,虽然确实发生了这些事情,但是选题明显的背离我们国家当前的社会主旋律,偏颇选取个别事实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说已经算是失实的报道。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诉求,吸引大众的眼球,忽视了报道新闻的核心,导致本不应该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新闻,进行大肆渲染、宣扬报道。
(二)新闻从业人员希望一稿成名
如今我国传媒业高速发展,高校培养出来的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记者刚入行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不够,想一夜成名,又急于求成,便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加以杜撰制造出轰动效果的虚假新闻。虚假新闻包括故意虚假新闻和非故意虚假新闻,此类虚假新闻属于故意虚假新闻。新闻从业人员希望自己报道出来的新闻可以轰动社会,引起大众的关注从而一稿成名。
(三)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新闻从业人员采访工作不认真,采访粗心大意,不愿深入基层进行艰苦的采访或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采访只是停留在表面。另外,有些虚假新闻并不是新闻从业人员故意造假,而是因为对于一些相关的知识贫乏和对工作态度的浮躁,对新闻的判断、舆论的导向把握不准造成新闻偏差,这种属于非故意虚假新闻。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缺乏真才实学却还抱着投机取巧之心,常常耍一些小聪明,为了完成工作量,在没有素材的情境下上网“找素材”然后东拼西凑,改人名、换地名,把外地新闻当做本地新闻报道,盗取他人新闻线索、编撰虚假新闻等。
(四)主管领导缺乏“把关人”意识
虚假新闻之所以可以在媒体上问世,主管审稿领导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主管领导对新闻从业人员过度信任,抱着“宁信其不信其无”的心理造成虚假新闻流传于网络,主管审稿领导缺乏“把关人”意识,没有对稿件进行细致的审核和审查。
三、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真实性需坚守的原则
(一)客观报道新闻事实 加强职业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上的虚假新闻信息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媒体内的新闻编辑,一种是网民。传统媒体中的新闻从业人员受过专业的培训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相对来说媒介素质要略高一筹。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的发布已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新闻采编人员中,普通老百姓同样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发布新闻信息,但这其中大多数网民是未经过培训,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媒体近些年异军突起,“央视新闻”新媒体的发展值得借鉴。“央视新闻”新媒体从 2012 年开始逐渐走进大众视线,先后开通了央视微博、央视微信、央视客户端,搭建起了新媒体平台。
2012 年 11 月 1 日,中央电视台开通了“央视新闻”微博,央视新闻微博首先报道是十八大,十八大报道中新常委的名单发布先于电视荧屏出现在大众面前,这一报道进而推动了互联网网友间的沟通与互动。2013 年 4 月“央视新闻”启用了微信公众帐号,对芦山地震,微信公共帐号进行了微信直播。在微博、微信媒体出现后,“央视新闻”又推出手机新闻客户端,客户端的推出,不仅给大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新闻资讯,还满足了大众的社会交往、游戏娱乐等各种需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央视新闻”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后,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先在新媒体上进行首发、预告,之后再通过电视新闻呈现在观众面前,实现“两屏合一”.既满足了大众实时关注新闻动态的需求,也通过传统媒体电视新闻进行了客观报道,使新闻的真实性大大提升。
在这个全民记者化的时代下,无论是职业的新闻记者还是大众普通公民在传播新闻信息时都要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坚守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要有责任意识。针对网络上的热门新闻话题,作为媒体人、普通大众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看到新闻话题要理清头绪,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了解新闻事件过程中,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本着新闻的客观、真实进行报道。
(二)寻找事实真相 深入采访调查
2014 年 8 月,柯震东、房祖名由于涉嫌吸毒被警方抓获,艺人吸毒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后,网上就开始流传“警方早已掌握两岸三地 120 名艺人涉毒名单”,这一新闻引起舆论哗然。
此案例典型是没有寻求事实的真相,只是一味地听从谣言,不加思考便随意转发促使谣言流传于网络。在 2014 年 8月 22 日,北京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就此事件进行了辟谣,发表微博称:近日网传“警方已掌握两岸三地 120名艺人涉毒名单”的消息系谣言。对打击涉毒违法犯罪,要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理每一件案件。
2014 年 10 月 23 日,一名女网友自称自己是“95 后萌妹子”,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说“用身体旅行:95 后萌妹子向全国征集各地临时男友陪游了”的帖子。随后,一些媒体便对此事件进行了大肆的报道,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此案例没有经过深入调查查证就将此消息传播在网络上,后经媒体查证后辟谣:这条“身体换旅行”的新闻其实就是营销骗术,是一款社交软件的营销炒作。事件发生不久,中青报进行了报道,国家网信办就该软件进行责令整改,并通知主要应用商品软件下架,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依法查处。
针对网络上的热门新闻话题,作为媒体人、普通大众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对新闻进行调查,切忌在没有搞清楚新闻事件真伪的情况下随意转发报道,这样不仅伤害事件当事人也玩弄了接收新闻信息的普通大众,并且还会扩大虚假信息传播的范围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增强网络监管 加大惩罚力度
目前来说,网络还是一个很难控制的平台,一些非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平台制造一些虚假新闻来恶意传播,不仅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影响到网络的纯净。
就拿“2014 年姜文心梗去世”这则虚假新闻来说,这则新闻迅速在网络流传,随后姜文所属公司立即澄清:“姜文及其团队目前正在美国纽约忙于《一步之遥》的后期制作。”据最后有关查证,该新闻是把高秀敏去世的消息更换名字而来。
如今网络监管还有待增强,存在漏洞,往往都是发现问题再去追查,有一定的滞后性。最重要的是应该在事件没有发生前就将其遏制。应该学习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媒体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控,全天派负责人值班看1假新闻进行严厉惩罚,让新闻业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可以尽可能的法制化、规范化。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广大受众获取新闻信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新闻的真实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公众在浏览网页、微博、微信,看到一些新闻信息的时候,要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切忌不可盲目从众,轻信谣言。
新媒体可以同传统媒体融合共同遏制假新闻的传播,新媒体追求新闻首发,在突发事件、热点新闻中先声夺人,然而传统媒体电视新闻则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的直播报道,这样也更具说服力。
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核心同时也是新闻的生命,是任何媒介都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当维护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启瑞。 我们错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中国信息互联网中心(CNNIC)[R].第 34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14.
4.曹梦媛。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失实现象探究[J].传媒e 时代,2014(7)。
5.方田,刘荔,孙永军。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J].新闻前哨,2011(10)。
6.马文秀。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探究[J].新闻世界,2013(9)。
7.张柱。“央视新闻”的新媒体战略及系列创新[J].中国记者,2014(1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266.html下一篇:自我传播的途径与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