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加入WTO后,外国媒介产品将会大量进入中国,形成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中国被纳入全球新闻体系当中。国内媒介必须转变观念,加快规模发展,加强互联网建设,培养高素质新闻人才。
关键词 新闻媒介 挑战 对策
1 加入WTO后,我国新闻媒介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使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单元,预示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将会发生深刻而全面的变革。作为开放的市场的一部分,我国的新闻媒介也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入世对我国新闻媒介的挑战和对我国新闻媒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1 外国新闻媒介产品将会长驱直入
建国以后,我国一直维持一个封闭的媒介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传播学信息概念的引入,在强化新闻媒介的政治功能的同时,国家又明确其产业属性,媒介开始走向市场,但是原有的传播环境并未打破,我国在国内媒介市场上仍然居于绝对垄断地位,媒介市场成为最后一块没有被分割的蛋糕。入世以后,国家虽然会采取种种保护措施,但媒介市场会逐渐向国外开放将是不争的事实。依据世贸组织的贸易自由化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贸易原则,外国媒介将会逐步谋求享受与国内媒体相同的待遇。国外传媒将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对我国的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资本渗透,继而在中国设立独立的新闻机构,向中国出售其媒介产品的原版和中文版,一些跨国商业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有可能在中国落地。实际上,有些国外媒体早已有所动作。《中国计算机报》由于外资的介入成为第一个被捅开的豁口,向人们展示了国外媒体经营的全新观念和强大的竞争力;美国《财富》杂志也通过在上海举办“财富论坛”为条件,取得了在国内创办《财富》中文版的许可;已经通过MTV成功打入中国的维亚康姆公司及影响广泛的《读者文摘》也在叩击
中国市场大门。另外,中美达成的协议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日起,允许外国电信供应商占有电信服务公司49%的股权,两年后这一比例可增至50%;美国可以在
中国投资互联网公司,包括目前禁止的内容供应业务,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将会获得合法的地位。
1.2 我国媒介环境将不可避免外国新闻媒介的意识形态的渗透
“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里,跨国通信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并加快着政治与社会的变化”。苏东集团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出现重大挫折后,西方的政客以及新闻媒体曾经沾沾自喜地认为正是国际传播在这场事变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新闻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有力的政治与外交武器”。入世以后,美国之音、BBC、自由亚洲电台等媒体必将打着各种旗号,加紧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随着外国新闻产品的不断涌入,国际信息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信息源也将大大增加,这将给“把关人”的信息过滤带来困难。国外商业文化也会加紧渗透中国市场。目前,美国的大众文化出口已经排在航空技术之后,成为其第二大最具赢利性的出口,美国的电影、电视及流行音乐席卷全球,对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可以认为,世界已经开始享有一种共同的大众文化,而这种文化正是建立在西方大众文化的基础之上。西方大众文化的实质就是宣传西方日益膨胀的消费主义、鼓吹绝对的个性自由、凸现非理性的和价值相对主义的后现代文化,它在无意识中就消解了其他国家的民族认同,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
1.3 中国将被纳入到全球新闻体系当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跃进式发展,人造通讯卫星、互联网及短波通讯将世界组成一个细密的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任何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不能成为独立其外的孤岛。目前的国际新闻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西方新闻媒体,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媒体,以及少部分来自法国和德国的媒体的一种衍生产品”,“新闻流动仅仅是一种从北方国家到南方国家,或者说从富国到穷国的单向流动”,因此,在这样一种生态系统中,中国媒介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根据美联社统计的数字,全球每天有15亿人会接触到美联社的新闻,它在全球的用户有15 000家,每天为全球6 000家电台和电视台提供声像材料。路透社则向131个国家的29 310家客户提供服务。反观同属国际上8个A级通讯社之一的新华社,用户只有4 000多家,其中国外用户仅有100多家。再如,在1999年世界电视100强当中,美国占据了31个位置(前5名为其囊括),占世界电视产业的半壁江山(52%强),仅排在第一的时代华纳公司的电视收入就达184.62亿美元,而同时入选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产值只有6亿美元,位列第51位。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虽然入世给中国传媒带来了种种困难和压力,但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只要我们正视困难,沉着应对,加快发展,我们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成为“国际信息新秩序”中的重要一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