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新闻
摘 要:2010年,电视相亲节目以王者姿态重归荧屏,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其中,《非诚勿扰》成为了相亲节目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吸人眼球的一个。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节目的透视,对国内电视相亲节目进行一个系统梳理,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其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 《非诚勿扰》; 同质化。
所谓的电视相亲节目,就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在节目中邀请自愿报名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来到录制现场,经过节目的特定环节,使台上的男女嘉宾配对成功,从而实现相亲的目的。
电视相亲节目绝非陌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登上电视荧屏的舞台。在1998年,湖南卫视成功开播《玫瑰之约》,这是大陆地区第一个打造电视相亲节目的电视媒体,在当年创下了骄人的成绩。随后几年,《玫瑰之约》
不断刷新湖南卫视的收视纪录,创造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然而,其他各省级卫视跟风似的的电视相亲节目,却没有因此获得良好的收视效果,更多的是无疾而终。21世纪初期,电视相亲节目由于收视率的下降遭遇淘汰,最终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如今,经过十余年的打磨与沉积,2010年,江苏卫视捷足先登,打造了全新的大型生活服务类电视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其创新的模式、精良的制作、精美的舞台设计,使得电视相亲节目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非诚勿扰》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电视相亲节目再一次红遍大江南北。人们不禁感叹:电视媒体做红人的“相亲潮”又再次归来!而面对异常火爆的收视现状,却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人深思。
1 相亲or作秀?
尽管收视率一再刷新历史最高水平,但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却也饱受争议。该档电视相亲节目利用其话题丰富、语言坦率、着实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充分满足了观众猎奇的心理。《非诚勿扰》节目有着超高的收视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舞台上的嘉宾也是观众们关注的焦点。早在节目开播之初,为了争取更多的收看群体,节目组使用了大量舞台身份和生活身份有着巨大差异的嘉宾。在众网友的搜索和证据下,这些嘉宾的真实身份才慢慢浮现。“宝马女”马诺等一系列女嘉宾却也通过这种所谓的“相亲方式”出了名,赚了人气。但节目的真实性一直是观众质疑的焦点,嘉宾到底是为相亲而来还是为炒作而来也成为媒体热炒的话题。同时,节目中很多夸张的造型和雷人的语言更加让观众觉得娇柔做作,使相亲节目很重要的特性—真实性大打折扣。
虽然《非诚勿扰》节目一直以“娱乐性”来吸引观众,但毕竟《非诚勿扰》节目定位为生活服务类节目,真实的情感、诚挚的服务才应该是真正吸引观众的地方。《非诚勿扰》经过的大的改版后,才慢慢走上生活、服务的理念中来。这也是节目组在停播改版期间深度思考的结果。如果只为收视率而偏重表演性质的“娱乐性”,必然会使得“情感”的天枰失去平衡,降低了节目的真实性,长久如此节目的娇艳、旺盛态势必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新一轮的隐匿和消退。
2 解放≠张扬。
长久以来,受到中国历史枷锁的束缚,女性的本性释放始终不能得以实现。女性生命解放的理想是平等、和谐、共处的集合。因而,在追求女性生命的精神自由的过程中,就应不断铸就一种高达远博的精神境界和广阔的情怀。
事实却恰巧相反,我们不难会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在《非诚勿扰》
等电视相亲节目中。一些女嘉宾误以过激、粗鄙的言语来彰显个性和魅力,带给对方嘉宾的是自尊与自信的双重撞击。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女性对女性生命解放和个性张扬思维的一种误读,这也是与我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缺失正确的舆论价值导向,那么这种所谓的“解放”
和“张扬”将会陷入尴尬的境地,而这种个性的显现势必与其本身的内涵大相径庭。
3 “同质化”的竞争怪圈。
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几乎是同时亮相于电视荧屏。湖南卫视传统的婚恋交友节目《玫瑰之约》,在沉寂数年后调头重来,以《我们约会吧》登台亮相,出奇制胜的赢得了高收视率,节目俨然已从当初的婚恋转为新派交友。而几乎与之同时,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征婚交友节目也闪亮登场。却因男女嘉宾行为表现的火爆,语言对白更为刺激,也再创收视新高。这家电视台你争我抢,好不热闹。
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各大地方电视台不断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视相亲类节目。为了吸引观众,拼抢收视率,各大地方电视台可谓是各显神通,纷纷抢占黄金时间段。而为了巧妙的避开互相抢占收视率的冲突,各个地方台将各自的“收视宝贝”做了巧妙的安排。即使如此,这几大热门电视相亲类节目,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爱情来敲门》、《为爱向前冲》、《百里挑一》等等仍占据了各大地方台周一到周日的黄金时间。“看电视=看相亲”,成为中国观众夜晚娱乐的新消费模式。来自知名主持人崔永元的 “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经典话语,恰好完美诠释了各省级卫视对相亲节目的着魔状态,也让各级电视台陷入到同质化的竞争怪圈中。
诚然是火爆大江南北的《非诚勿扰 》 还 是 主 打 小 资 品 味 的 《 百 里 挑一》,抑或是其他的电视相亲节目,这些节目的原版均归属于英国的FremantleMedia公司。其制作享誉全球盛名的,就是国际经典电视交友节目——《TakeMe Out》。这也是江苏卫视和湖南卫视争抢购买其版权的重要原因。两大地方台不惜花重金买下版权,抢占市场,拼抢收视率。但却因目的出现了偏颇,使得原本节目中最核心的“情感”已不再是节目的主要目标,相反而嘉宾赤裸的言论、生猛的话题以及如何挑逗大众的底线,已经成了电视台追逐的热潮。
4 关于电视相亲节目的思考。
电视节目最重要的核心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的源泉,再好的舞台也只是昙花一现。一个崭新的节目闪亮登场,各省级卫视果断“拿来主义” 仅是凭借“模仿”、“山寨”、“克隆”这一法宝,很多节目确实火爆一时。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成功,但最终由于缺少节目持久发展的精神灵魂,最终导致创意枯竭,纷纷落幕。一味的同质模仿、跟风,却没有属于自己节目的灵魂,没有自己的创新与开发,没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中国电视节目将会一直生存在恶性化的怪圈中而不见天日。
尽管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仍存在着不少的争议,赞者骂者皆而有之。但争议往往也是关注的另一种表现,这足以说明说明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程度。但有一点可以证明,长期相互效仿、互相复制的双胞胎式电视节目必将会增加观众的抵触情绪,厌烦、审美倦怠的问题也会凸显出来。进而会造成电视节目整体收视率下跌的态势,甚至时更可能导致这类电视相亲节目的隐匿和消失。相亲类电视节目只有在内容的创新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防治同质化的竞争,获得长效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正确引导节目的价值取向,不断向精品的、精英的文化靠近,充分发挥电视节目引导受众积极向上,这些都需要相亲类节目应做一个深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尹鸿霍志静,非诚勿扰:寓情于乐。现代传播,2010(5)。
[2] 万铃,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新闻知识,2011年第09期。
[3] 深蓝,电视相亲节目:模仿致死?,文化月刊,2010年7期。
[4] 方铭,今日相亲秀哪般——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分析,今传媒,2010年第9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