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新闻
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渐加快,价值观与人生观日益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年轻男女们的婚恋问题成为了家长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各大卫视瞄准了这一群体的情感需求,引进了西方同类节目模式,进行了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的本土化创新。江苏卫视在2010年初推出的《非诚勿扰》栏目,就是同类节目中的佼佼者。
一、多角度展示嘉宾特点,营造现实交友情境。
虽然定位于“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但《非诚勿扰》
节目服务的核心目标和宗旨是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婚恋交友的平台,因此,节目尽力为男女嘉宾创造更多地接近真实情境的可能。
1.通过摄录生活片段,为男女嘉宾提供基本的择友信息。对于到场的男嘉宾,通常是个人信息展示三部曲—资本资料、情感经历(理想女生)、朋友采访。通过这三步,男嘉宾的教育、工作、收入、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择友标准、性格特点、人生态度等信息充分地展现出来,在场及电视机前的适龄女性能多角度了解男嘉宾的情况,为台上或台下的选择提供基础。对于女嘉宾,除了必要的关于工作、性格特点的字幕提示外,在“男生权利”环节,还准备了择偶标准、情感经历、家庭背景、亲友采访、兴趣爱好、闺房真容等诸多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将女嘉宾的生活面貌呈现于前台,为男嘉宾的选择又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电视本来是与生活现实不同的拟态环境,但是《非诚勿扰》节目却利用这些信息尽可能地为人们打开了通向真实世界的窗口,将观众拉回到现实中,让我们确认台上的人物都是真真正正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单身的人都有可能拥有选择与被选择的机会。
2.通过现场对话、讨论、甚至争论,充分地展示人物性格。幽默犀利的语言无疑是《非诚勿扰》节目的主要“看点”之一。这种现场氛围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给大家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使参与者的性格特点更自然地流露出来,让观众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男女嘉宾信息的呈现,虽然摄录于生活中,但大部分人在镜头前有尽量表现自己优点的倾向,这是一种主观制造的不真实,也是一种可以被人们接受的“伪善”。但以恋爱、结婚为目的来参加节目的男女青年,并不满足于只看到一个人的优点,还希望认识到别人的弱点。这些弱点未必是缺点,但却为具有不同婚恋观的男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最终影响他们的选择。所以,现场幽默、风趣、机智,甚至有时犀利、尖锐的对话,对一些当前人们比较关注问题的讨论,对一些敏感问题的争论,都无不展示了参与者的个性特征,这一环节甚至超越了台下男女生活中相亲场景的局限性,让每个人的判断与选择更理性。
3.利用网络延伸男女嘉宾的交友平台。诞生于网络时代的《非诚勿扰》节目,非常注重对网络媒体的运用。不仅在江苏网络电视台开辟了自己的专栏,还开通了节目微博、主持人微博、导师微博、嘉宾微博。在网络电视台的专栏中,将每期参与的男女嘉宾的信息比较完整地罗列出来,使台下的观众即使没看节目,也能粗浅了解到一些信息,将交友婚恋的可能性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在各种微博中,有网友们对节目、主持人、嘉宾、导师的评价,也有参与者对节目台前幕后的爆料,还有人们与台上人物的即时沟通。这使参与者全方位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增强了人们的“现场感”,使《非诚勿扰》成为每个人都参与的一个社会事件。
二、独到精致的点评,给观众人生启迪。
时机恰当、一针见血的点评,无疑是《非诚勿扰》节目的又一看点。它带给人们娱乐体验的同时,更多地使人们对性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不断自我完善。
1.挖掘议题,放大嘉宾关键信息,制造讨论焦点。良好话题的选择是诸多婚恋节目成功的关键,《非诚勿扰》
节目也不例外。节目的焦点话题之一就是嘉宾的一些关键信息,比如:乡长戴彬为什么穿鸡心领毛背心;农学博士曹强的田地实验状态;张云峰得到前妻的助阵等等。有些话题确是为了活跃现场气氛,但更多话题被聚焦的理由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或是它代表性地反映了社会、人生、人性的方方面面,这些焦点很好地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聚焦把生活中的现象加以放大。这种讨论或许与相亲无关,但却让人们体会到人生百态,也体现了节目贴近生活的特色。
2.默契配合,分析嘉宾性格特点,引导人们完善自我。主持人孟非、点评嘉宾乐嘉和黄菡被誉为节目的“铁三角”。作为主持人的孟非能够很好地挖掘议题、拿捏分寸;乐嘉扮演着言语犀利、一针见血的黑脸;黄菡利用女性的温和特质,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化解现场的冲突。在对邹荣成的性格分析中,3位的配合体现得极其完美。在男嘉宾进场介绍后,女嘉宾的评价与提问引起了邹荣成的自我辩驳,为使现场不陷入僵局,孟非适时插播了男嘉宾的短片。可片子播完后,对于现场女嘉宾的玩笑,邹荣成辩驳得更加激烈。在“有文无化”的讨论中,乐嘉及时把矛头引向了自己,并用几个问题来引导男嘉宾剖析自己的性格,还非常直接地告知对方,他实际上是一个自卑又不屑于融入社会的人。可这种忠告并未被邹荣成接受,并且有点儿针锋相对。最后黄菡对乐嘉的苦心做了贴切的注解:“我们确实可以感叹自己才美不外现,但是也得有一把箫能用别人听得懂并且鼓掌的方式吹出来”。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精彩的人物性格分析,这不仅对参与嘉宾的人格完善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对观众不断完善自我也起到了启蒙作用。
3.再度升级,增设“师说”环节,启迪人生。《非诚勿扰》节目从2013年起,设置了“爱转角”“师说”两个环节,对节目进行了再度升级。“师说”环节是在节目片尾,由导师就当期节目中的某一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讨论,给面临同样问题的观众以建议。制片人王刚指出增设“师说”环节的理由是:以前,有很多次观众都不理解乐嘉的有些举动,节目播出后,乐嘉往往会通过微博为观众们分析,说出这些举动的深义,全新推出的“师说”使乐嘉、黄菡能够拥有单独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答疑解惑。在已经播出的几期来看,效果很好。两位点评嘉宾对人生目标的认识、父母如何参与儿女婚姻的建议、对男生乞求女生原谅的方式的分析……都对台下处于婚恋中的男女及他们的家长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节目的“服务”宗旨。
三、寓教于乐,引领主流价值观。
主持人孟非在中国时刻网《人事》栏目接受采访时强调:《非诚勿扰》是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并不担心在广电总局的“限娱令”颁发后会“下课”。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孟非的回答并非辩解。
1.突出嘉宾奋斗史,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节目中的男女嘉宾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中产阶层的比例确实不低,他们的月收入大部分都远远超出了个税起征点。这使不少人认为《非诚勿扰》节目实际是“白富美”“高富帅”的舞台,与大部分普通人距离较远。但对嘉宾奋斗史的突出介绍,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观众的看法。最典型的要数“励志哥”张亮了。在女嘉宾评价他是节目有史以来最稚气的男嘉宾后,孟非提醒“看了他的片子之后,或许你不会这么认为。”果然,一段奋斗史播出之后,张亮赢得了满堂彩,大家都为他小小年纪能有如此成就而赞叹,也为他奋斗的艰辛感动。节目现场被坚强向上的气氛所包围,一些女生也利用这个机会表白了自己有今日成绩的不易。
最后不仅有7位女嘉宾为他留灯,而且替补女生王媛媛也冲上台,创造了节目“四选一”的奇迹。类似的人物不胜枚举。这些嘉宾成功的经历,无一不告诉人们一个最浅显的道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而这些嘉宾远比电视剧中的人物更为真实,突出他们的奋斗史,对于引导主流价值观的效果更好。
2.介绍嘉宾慈善义举,爱是最闪光的人性。参与节目的男女嘉宾不仅白手起家的很多,热衷公益的博爱者也大有人在。另类单亲爸爸何泽东在21岁时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小女孩,而且还要带着这个养女选择自己的人生伴侣。
在场的女嘉宾与观众有很多都被他的义举感动地落泪,并支持他的行为。最后主持人孟非点评他:“多么好的一个人,质朴当中,我们能感受到善良”。除了何泽东,还有致力于做义工的女嘉宾付洋、经常去福利院慰问老年人的“摩登舞王子”水清、热心于去山区支教的孟雪、志愿每年去非洲行医的爱心医生李茂鼎……这些置身于公益、奉献爱心的嘉宾,用自己的爱关怀着这个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最美丽的人性。“爱出者爱返”,最终他们都在《非诚勿扰》这个舞台上收获了自己美丽的爱情。
可以说,《非诚勿扰》节目超越了简单的婚恋交友节目的局限,在娱乐中彰显了服务宗旨。观众在幽默的对话中、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在一次次感动的泪水里,娱乐了身心,陶冶了情操,更留下了对个性、人生的思索。这就是《非诚勿扰》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的本质所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391.html下一篇:论“真人秀”的审美价值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