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新闻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1]回顾历史,着眼当下,瞻望未来,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中国梦”的提出,重新燃起了每一个炎黄子孙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热血和激情,显示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一、新闻媒体如何助推中国梦
(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凝聚全民族精神力量
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阐释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自觉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营造舆论氛围是新闻媒体的首要政治职责。因此,新闻媒体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十八大取得良好开局的形势之下,继续深入报道十八大报告中阐述的各项改革措施,解释发展新理论。但是,我们要想提升传媒的舆论引导力,首先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可信;其次采用的形式要亲和接近;再次语言必须生动有味。也就是说,新闻媒体的报道必须要以人为本,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与群众的需求相统一,找到党务性信息、公共信息与群众日常生活的结合点,在宣传贯彻大政方针的同时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用对群众的真情实感和踏实稳健的的文风控制和把握好信息传播的速度、力度和幅度,实现新闻传播的精确制导,占领舆论制高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用新闻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梁,用报道促进和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化解”。[2]
(二)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的空间,提高文化软实力。[3]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下,哪国新闻媒体的传播能力更强,手段更先进,速度更快对世界的影响力就越大,对本国发展就越有利。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我国主流媒体的目标就是要壮大自身发展,争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媒体,进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首先,增强媒体自身公信力,积极客观公正地报道国际热点事件,增强议程设置和框架能力,援引中国立场,发出中国的声音;其次,健全海内外新闻信息采集传播网络,完善采编、制作、发行系统,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加强技术支撑;再次,要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与国外主流媒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经验,交流互助,扩大海外影响力,力争建成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受众广泛、影响力深刻的一流媒体。
(三)推动传播媒介融合,构建现代传播格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媒体系,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开始应用,催生出如网络电视、电子报刊、手机媒体、移动互联网、车载广告、楼宇电视等新的媒介形态和信息传播平台。单一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已经不足以发挥有效引导舆论,满足受众多样化需要的功能,多种媒介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必须推动媒介改革发展以应对传播方式和媒介格局的变化。新闻媒介融合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把各类媒体的优势功能优化组合在一起,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4]我们要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唱响主旋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配合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整合各类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等传播资源,运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壮大传播人才队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规范新闻媒体集团化,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的运营。
(四)依托现代传媒科技,培养新型传媒人才
“科技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竞争激烈的传媒领域,依托传媒技术和人才是根本。引用现代传媒技术首先就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把网络和数字技术应用于编辑制作和终端平台,最终向数字媒介终端延伸。2010年,CCTV的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正式取代央视网;《中国日报》登陆iPad,开启中国媒体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热潮;《光明日报》自主研发移动新媒体“光明云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集成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进行可视化开发。随着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的微博等开放型信息传播平台的火热,形成了复合型的传播模式,因此必须以数字化和移动化为基础向全媒体华丽进军,这就使得新闻媒体从过去单一的即时信息服务转变为全媒体形态的综合性信息内容生产,使其更加适应数字话时代受众多元化的阅读和视听需要。新时代的传媒人才应该是具有复合型能力的人才,既具有政治理论素养和精干的传媒专业技能又掌握市场经营管理规律。政治理论素养就是具备政治敏感度和思想觉悟能够把握时代大局;精干的传媒专业技能要求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还要有社采写编发独立承担的能力;掌握市场经营管理规律则是为了赢得市场赢得受众,适应传媒市场化竞争的需要。
二、新闻媒体需要注意的几大问题
(一)要以正面报道为主,传递正能量
所谓正能量就是指一切积极向上的力量。新闻媒体报道新闻,发布观点的同时也于无形中传递一种价值观,会通过挑选镜头,选择角度,提取观点把事件呈现出来。在博客、微信、微博盛行的社会化媒体时代,虽然有谣言、有纷争,尽管众声喧嚣,但权威发布的媒体官方微博、充满阳光的政务微博、温暖人心的公益微博等纷纷爱心接力,传递温暖,正能量仍然占据上风。如“最美妈妈”、“最美司机”到“最美教师”、“最美女孩”,这些网络推出的平民英雄都使得2012年的互联网充满了正能量。另一方面,自媒体的时代来临,人人都可能成为传播者,利用新型传播方式凝聚共识,汇成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努力。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人们能看到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行动,市民的接力互助相互感染和感动,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周围的人,鞭挞假恶丑,颂扬真善美,才能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继承者和推动者。因此,新闻媒体必须以正面报道为主,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和应尽的社会义务,大力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转化负能量,给社会以信心和动力。 (二)要践行好转作风改文风,创新报道
新闻媒体的文风、作风是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公信力和社会美誉度。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新闻媒体要“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的心坎上”,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是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新闻媒体应牢牢树立群众观点,要始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传播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把好新闻信息刊发的来源关、事实关、导向关。“走转改”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为了下基层而下基层,更不能只报道些表层的东西。媒体表达的群众意识,传达的人文情怀应该是有温度的,应把版面和位置多留给基层,笔触和镜头多对准群众,丰富完善一些教育、医疗、商务、生活、天气、旅游、健康等实用信息。此外,还需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小见大,以小话题引领大主题、以小素材体现大道理,切实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提倡“短实新”,反对“假大空”,倡导生动鲜活、清新朴实、言简意赅的文风,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以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三)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生机活力
我国传媒事业发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通过政策扶持和自身建设,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我国传统的新闻体制正向着更开放、更包容、更民主的现代新闻体制变革。这种转变反映在新闻报道理念和实务中就是:新闻媒体必须克服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矛盾,从单纯强调“喉舌论”转变为保障受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表达权;反映在传媒产业的经营管理上就是:传媒竞争和管理适应市场化,市场应该成为传媒业竞争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整传媒产业结构,由“事业性质、企业经营”,向“重新确立市场主体,实现公益性媒体和经营性媒体两分开”转变;[5]正由集团化改革后出现的“政企不分、发展机制死板、行政约束力大、总体实力薄弱”,向构建充满活力、资源整合的传媒产业市场发展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国际传媒集团转变;要加快电视台电台制播分离模式顺利推进,媒体间跨地域、跨媒介兼并重组;提高传媒文化产业的社会化程度,鼓励非公有资本包括国内外各类资本投资参股广播影视互联网等文化产品的发行制作;在新闻出版领域,将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新闻出版主管主办制度与现代企业出资人制度有机衔接的机制;发展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包括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建设多层次新闻出版融资渠道,鼓励集中新闻出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增强竞争力。
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仆后继、团结奋进。新闻媒体有责任也有信心团结和凝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与华夏儿女同呼吸、共命运,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为早日实现全民族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546.html下一篇:浅析音乐新闻在报纸新闻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