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新闻
《概论》是当前中国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关键作用;同时也是理论性很强、与中国实践结合最紧、学时最多、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自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05方案实施以来,《概论》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总体效果良好。但怎样让学生学好理论、使这门课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仍然还需深入研究。
一、在《概论》课教学中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必要性
《概论》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实践教学,也采用了一些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课堂教学占据本课程教学绝大部分,要想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整体作用及效果,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目前为止,《概论》的课堂教学方式仍以传统讲授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局限学生的思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
新闻发布会是有关社会组织直接向新闻界发布有关组织信息,解释组织重大事件而举办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形式正规、沟通活跃、双向互动、方式优越的特点。在课堂中模拟“新闻发布会”,创新教学方式。灵活变通社会组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和内容,合理利用新闻发布会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学生思维、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观念,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积极启发大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鉴别,从而自觉地接受正确思想理念的指导,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突破教材,内容重组,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并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并模仿社会组织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无疑是学生学习理论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二、在《概论》课教学中模拟“新闻发布会”的方案
在《概论》课堂上组织学生模拟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活动写入课程教学计划,一学期组织一次,每次一到二节课。每次课程开课的第一节就告诉学生有关的教学活动,并规定将每个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计入课程的平时成绩。活动举行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习兴趣,广泛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正常举行。
(一)“新闻发布会”活动前期安排
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前二到三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国家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选取一定活动主题范围(如课程中某一章的相关内容:中国的国际战略等)并告诉学生。每个学生课后都要查阅相关资料,在“新闻发布会”举办前设计好2个问题,要讲清楚所设计问题的来龙去脉,当作课程的一次作业,“新闻发布会”后统一上交。
1.活动角色的分配
活动一般需要1-2名“导演”、1-2名“主持人”、2名“摄影师”、1名音像师、2名记录员、2名会场布置人员、5名评委等工作人员及5-10位“新闻发言人”和记者若班干名。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2.活动要求
1)“导演”在活动前一周,必须写出活动策划详细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地点、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流程等方面;2)“主持人”提前写好主持词,2名主持分工明确;3)“新闻发言人”学生可自愿提前报名,但在活动前10分钟才确定第一名“新闻发言人”,其他“新闻发言人”现场择时选定;4)每位“新闻发言人”现场回答2名记者的提问,时间5-8分钟;5)每名“记者”每次只能提1个问题,最多提2次,提问时间不超过1分钟;6)每个学生只能扮演一个角色,要认真准备。
(二)“新闻发布会”活动现场
在教师的指导下,“导演”和会场布置人员负责把教
室变成“会场”。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时,由主持人主持,教师和“导演”在下面陆续随机确定“新闻发言人”。当“新闻发言人”上场后,由记者向他提问。整个活动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摄影师将每一位同学的发言的情景摄下。“新闻发言人”发言完毕,由评委现场打分,总评委现场点评,评选出本次活动的最佳“新闻发言人”、“记者”各一名并颁奖,接着由“导演”进行活动总结、教师点评,最后分组合影。
(三)“新闻发布会”活动后期视频制作
活动结束后3周内,视频制作人员要将整个活动做成记录片。活动记录片由片头、策划书、整个活动流程组成,中间配音乐、文字,所有参加者的图像及文字说明。视频制作由导演负责、本班同学中电脑高手制作完成。
三、在《概论》课教学中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效果
经过多年尝试,实践证明,在《概论》课程教学中,把教师的理论传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新闻发布会”有机结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学相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并且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各种锻炼的机会,各种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强化了理论课程认同感。 (一)改进了教学方式,增强了《概论》课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在于内容方法的针对性和实践互动性。在《概论》课课堂教学中运用“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趣味与严肃较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理论教学在和谐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极大地体现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互动性。
(二)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强了教学效果
在《概论》课教学中,把课堂讲授与新闻发布会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他们易于也乐于接受理论教育。教师不仅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了当代大学生,系统地传授了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的理论知识,守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而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课程实效性也大大增强。
(三)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课堂“新闻发布会”的教学方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煅练了学生胆量,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创新力、组织力、沟通力、主持力、分析力、理解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表达力、随机应变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召开“国务院总理新闻发布会”,“导演”角色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组织力、沟通力、协调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主持人”、“总理”、“记者”等角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力、创新力及随机应变能力。要想演好这些角色,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后下足功夫,争取在课堂上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尤其是大多数扮演“总理”的同学,他们象社会组织部门真正的新闻发言人一样,具备了良好的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驾驭群众场面的能力,反应敏捷、思路清晰、举止得体、形象端正。
(四)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强化了理论课程认同感
“新闻发布会”的教学方式要运用得好,学生必须提前做足功课,做好准备。不管扮演什么角色,所有的同学都要提前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相关的国家政策,了解社会现象,有一定理论知识、政策储备,才能在活动中应付自如,不会有失“身份”。如我们在课堂上举行的“国务院总理新闻发布会”活动中的“总理”面对下面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要想演好“总理”,学生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必须熟知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和业务,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策略,了解社会、熟悉生活,发布新闻和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看待问题,传播信息,回答提问。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信口开河。要想当好“总理”就要提前关注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学会了从宏观上、大局上观察中国的政治现象,慢慢从感性认识上升上理性认识,不但拓展学生政治视野,而且强化了理论课程认同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