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 >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大国形象”的凸显分析—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大国形象”的凸显分析—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新闻


摘 要:作为与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国家形象传播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大国形象”也在不断凸显。随着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播出,更是掀起了“大国形象”研究的热潮。本文以此宣传片为例,通过分析大国成长背景下的国家形象要素,并以此为根据,列出了国家形象传播中各种“大国”形象的表现,进而分析了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且提供了原则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家形象传播; 大国形象凸显;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文化全球化
从建国至今日,中国已走过60多个年头,实现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开始以“大国”的姿态在国际舞台出现,并且以“和谐世界、和谐亚洲、和谐邻国”的方针处理国际关系。“大国意识”和“大国形象”在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不断凸显。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之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出,使得人们对中国“大国形象”的关注再次掀起热潮。我国“十二五”规划已开始,需要向世界提供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立体的国家形象,但影响国家形象的事件还在出现,所以改善国家形象的任务依然艰巨。此时,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全新出炉,具有时效性,它的推出无疑会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本文以政治学中大国成长背景下的国家形象要素分析为工具,以2011年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探讨了我国国际传播中的“大国形象”凸显的表现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建议措施。
研究背景
1.相关概念的界定
  国家形象就是有关一种异己的、涉外的对象的文化印象,它并非异国现实的复呈,而是形象塑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欲求通过一种意象化的象征符号表述出来,构建本国或他国印象,是主权国家在政治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李正国:《 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J】,《 现代传播》,2006年第01期,第157—159页。]国家形象传播则是指作为一个系统的国家发出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国际渠道传送、被加工并最终形成国家形象的过程。[赵雪波:《传播事业中的国际关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第233页。]
  从根本上来讲,一国的国家形象要取决于其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表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大国意识”也已产生。大国意识指一个领土较广阔或文化等较发展的国家的人民实体,对国家所属境况的理解和认识。一个具备了大国力量的国家能否赢得大国的相应待遇,能否发挥与大国身份相应的作用,取决于他的国民是否具备明智而坚定的大国意识。
2.国家形象传播现状分析
  国家形象传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此前,我国已经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如通过孔子学院向世人介绍中国;国家政要在国际主流媒体上发表撰文,主动阐明中国在各方面的新的变化和政策;还有国家、企业和社会组织推出的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等。但是通过这些方式传播的中国国家形象是比较零散、单一的,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形象,更不能显示出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逐步“崛起”的过程,也没有明确表现出我们的“大国形象”。
3.分析工具——大国发展背景下的国家形象要素
   “大国社会性成长”的命题,即大国成长是物质性成长与社会性成长的统一。[郭树勇:《大国成长的逻辑:西方大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社会学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5—217页。
]新世纪的中国国家形象问题就蕴含着深刻的大国社会性成长的背景。一个国家发展成为大国,不仅要经历艰难的物质性成长,包括强大的军事、经济与科技实力,也要经历复杂的社会性成长,包括国家有序性发展、形象塑造以及对战争的合法性限制等。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合乎大国身份的形象建构。正如彼得.汉姆所言:“品牌国家就像品牌产品一样,依赖信任与消费满意度。形象与威望成为一个国家真实的战略资源。”
  根据“大国社会性成长”的理论命题,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国家形象要素,在分析我国“大国形象”的时候,可按此依据将国家形象分为“表现物质性成长的形象”,包括经济大国形象、科技大国形象等;“表现社会性成长的形象”,包括人才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文化大国形象等。
     二、“大国形象”在2011年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体现
  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由专业人士进行创作和制作,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分为人物篇和角度篇,人物篇又分为30秒和60秒两个版本。2011年1月17日人物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以每小时15次、每天300次的频率播出,并将一直播放至2月14日,共计播放8400次,同时美国CNN也从17日起分时段播放该片。而后国家还计划在欧洲、北美、中东等地的国际网站上播出,使得传播范围更广泛,覆盖面增大,受众人数增多。角度篇将主要用于外事活动展示,比如在使馆或领事馆的节庆、酒会等场合播放。
1.“经济大国”形象
  此次宣传片通过一些独特的角度和剪影较全面地表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景象,如现代大都市景象、都市酒吧、交通立交桥、现代油轮作业、北京申奥成功、各种国际会议、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证券交易所等画面,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迅速发展且能保持镇定,积极应对国际变化,经济腾飞,发展机遇增多的“经济大国”形象。
2.“人才大国”形象
  这次人物篇中出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属于世界的中国人的形象,如章子怡、甄子丹、金晶、吴宇森、郎朗、袁隆平、姚明、马云、孙家栋、白岩松等,这些中国“名人”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管是在政治界、经济界,还是在科技界、文艺界、体育界,他们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这次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出现了这些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人形象,很明显地凸显了我国正在成为“人才大国”的形象。
3.“负责任大国”形象
  2005年中国明确提出“负责任大国”的身份诉求与定位,体现出我国的国际责任与共生意识在不断增强。角度篇中“增长而能持续”这个角度通过对孟子“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画面的展示,体现了我国对世界负责任的意识。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地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发展自己,对世界负责,为地球负 责。同时,角度篇中还有中国国际救援队参与国际救援的画面,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危难时刻,能够以“对世界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出自己的努力。
4.“文化大国”形象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精神上的共有家园,是民族成长与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中,文化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来增强或者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综合国力的实现
  大国形象的长久吸引力最终还是来自于文化魅力,所以我国凸显自身“文化大国”的愿望极其强烈。在这次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出现了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同时也有表现现代中国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文化大国”的形象。宣传片的角度篇正是由中国武术、京剧、空竹、瓷器等中华文化元素的展现而开始的。在其他角度的表现中,除了有代表传统文化的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特色小吃、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更有表现现代文化的艺术馆、国家大剧院、街头音乐艺术等元素。这样形成了世人对于中华文化的整体印象:中国作为文化大国,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时代变化的过程中,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发展自身的文化,使其不断现代化,同时进一步打开中华文化大门,和世界其他文化交流和碰撞。
    三、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凸显“大国形象”的深层原因分析
1.国家自身“被认可”意识的加强
  一国的形象,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取决于其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表现。但古话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现代社会通讯技术日益发展,各种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高速地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有高速有效的传播,再好的国家形象也是无从树立的。国家形象传播是连接我国和国外公众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这种传播,我们才有可能得到国外公众的理解、共鸣和支持,从而为我国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我国伴随着发展速度的提高和发展质量的改善,在多个方面都已经达到或接近“大国”的水平,并且我国也希望得到国际社会上更多的认可。这种“被认可”意识的加强,使得我国在国家形象传播中,不断凸显我国的“大国形象”。
2.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全球化”战略的实施
  从历史上来看,文化、政治、法律机构的先行发展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4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4—15页。]4
  中国人民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很多人仍对中华文化不甚了解。针对此现象,我国要有效运用国际传播,在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多渠道、多方面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同时凸显我们“文化大国”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我国在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不断凸显“文化大国”形象,也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反作用。三者可以形成三边互动关系,互相作用与影响。文化的交流借鉴吸收会促进彼此的经济交往,进而为发展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四、“大国形象”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1.国家形象“华而不实”——具体行动展示大国形象
  各国都希望能够向外界展示最完美的国家形象,却又往往因为过度美化,造成与国家实际形成不对等的尴尬局面。当今我国国家形象传播工作的某些环节也已出现了这种“华而不实”的现象,过度宣扬中国的“大国形象”,给国外公众造成“大而空”的错觉。为避免形成尴尬局面,我们须使国家形象充实且名副其实。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这次行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用事实说话”,国家形象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和提升。
2.负面“刻板印象”严重—— 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应对
  2010年“谷歌”事件、2008年西藏“3.14”事件,使得“限制新闻和网络自由”、“侵犯人权”、“民族分裂”再次成为了部分国外公众对于我国的刻板印象。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互联网时代,没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看法,就会很容易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是若我们有着开放透明的态度,向国际社会展示我们真实的形象,效果肯定会是正面的。因此我们应该在改变外界负面刻板印象方面做出努力,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
3.“中国霸权论”出现——充分利用“文化渗透”的正面力量
  面对“中国文化渗透论”等不利言论,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渗透”的正面作用,破除中国“文化霸权论”。不仅通过国家形象宣传片,还可以开辟新的方式让中国文化影响更多的人,提升国家形象。一方面,仍要积极向西方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发挥中华文化的原创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发展文化贸易提高国际影响力。
4.理解“大国”存在分歧——创造共同的话语空间
  我国传播的经济、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的“大国”形象,是按照我国对“大国”的界定标准产生的,部分西方民众可能并不认可。面对此情况,我国在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而应努力弥合中西方政治文化上的分歧,创造共同的话语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受众认可我国的“大国形象”。
  “大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政府、企业、媒体、民众等各种力量的支持和努力。只有我们自身不断发展强大,同时继续做好国家形象传播,才能使中国以一个真正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J].《现代传播》,2006年01期:157—159.
[2]:赵雪波.传播事业中的国际关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33.
[3]:郭树勇.大国成长的逻辑:西方大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社会学分析[Z].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5—217.
[4]: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4—1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77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