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 > 高考狂热崇拜引发的伦理的深层次原因

高考狂热崇拜引发的伦理的深层次原因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新闻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067-02
  高考如期而至,成千上万的考生奔赴考场。全社会也迅速行动起来,各级领导认真贯彻指示,实行人盯人,物防人,层层签订保密协议,对失职渎职者从重从严处理。教师全员上岗实行24小时轮班制,学生家长不辞辛苦全程陪同,不惜花重金让孩子住高档酒楼吃高档补品。搞得社会如临大敌,搞得人们身心疲惫,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反思的问题,也很有研究价值。
  从1949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以来,中国高考制度将近走完一个甲子。国家在极度贫困的时候集中全国力量办大学,设计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让优秀人才不断被挖掘出来。
  近代高考制度早在我国清朝时期就开始出现,由于统治者的改革力度有限,顶层设计存在致命缺陷,加上清王朝内外交困,对系统的近代教育改革力不从心,在革命的炮火中灰飞湮灭。民国汲取清朝改革的教训,在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的同时保留民族的文化,创立五权宪法,把考试权上升到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同样的高度。中央设立考试院,负责全国考试法律制定,在行政院下设立教育部负责具体政策执行。各种学校只要在教育部备案并接受审查就可以设立,大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办学体制,一时间私人办学风起云涌。各种思想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迅速发展,一大批人才不断出现。只是鉴于当时全民抗战,无暇顾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为什么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时候一大批人才还不断脱颖而出,不仅要发出疑问这是否跟现行的高考制度有着莫大的关联。为什么现在高考全国状元应接不暇,而且分数年年看涨,到最后却一事无成。比起美国一大批走在时代最前沿的人才,而我们一直在思考钱学森追问我们的学校为何培养不出优秀人才。随着一批民国时期的大家离去,钱学森之问谁来解答。
  现在高考已经成为工具。正如庄子云:“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云;至人至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又如庄子云;吾所谓朋着,非谓见其彼也。”[1]高考是比较公平的考试。国家建立覆盖全国的标准化考场。
  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缺少对教育伦理的信任。曹正善在《教育信任,肩负提质的智慧》一书中有所论证。如教育主体需要合作。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的。对于教师来说,他的所有教育意图与行为,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行为来表现。也就是说,教师的功绩通过学生的成长实现。这种人际依赖性决定了教师不可小觑学生的情智与权利。总之教师在教学生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也在接受教师的影响中不断成熟,教育活动对师生是“互惠双赢”的[2]。
  在新的高考指挥棒下老师追求有所变化,以前是追求升学比例,现在是追求名牌重本。导致一些重点中学纷纷派出老师挖普通中学的墙角。普通中学的优秀老师纷纷跳槽到重点中学任教,普通中学生源越来越差。伦理的公正原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正义论》中机会优先原则,一是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展到那些机会较少者的机会;二是一种过高的储蓄率必须最终减轻承受这一负重的人们的负担[3]。
  高考改革是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我们更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伦理。在学校日常的教学中学生的伦理教育应该放在首位,只有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能感化其内心外在其行为。因此学校应该把师生伦理实践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良性互动机制。这其中教师职责也很关键。在《杜威在华教育讲演》一书中有很多关于教师职责的精辟论述。杜威一直强调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在四个方面作了具体阐述。第一,教师的领袖责任。在“教育家之天职”,“教育者之责任”中杜威指出对于学校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来说,他们负有“领袖的责任”。具体而言有两方面:一是知识,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是做人的知识,使被领导的人有明白的观念;二是感情,鼓励被领导人天性热忱。第二,教师的资格。必须要有品格、信仰、追求。成为技能的领袖,人格的领袖,社交的领袖。第三,教师成为社会领袖的要素。不但要注意学校以内,更要注意社会。第四,教师的职业精神。必须要有职业的精神,专心于教育事业,以谋求发展改良;必须要有信仰心和热心,把教育看做神圣的事业,真诚对待儿童,帮助社会训练出人才[4]。这要教育部门真正承担责任搞好服务,对甘于奉献的人民教师给予崇高的荣誉与褒奖。
  所有工作最终应该落实到学生的诚信教育,道德教育,人格修养。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古之贤者为之奋斗终身,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品格需要人格提升道德修养。
  道德教育在高考伦理重建中也十分重要。高考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道德放在首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周中之主编的《伦理学》一书中讲道德教育。高中生处于性格人格品格的塑造期,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影响很大。教师也要加强师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自身感化作用。还有道德修养作为高考伦理重建的关键,需要重点关注。所谓道德修养指个人在道德品质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目的是求得至善,至善就是幸福,而要达到至善,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尽力遵循理性,直至达到对真理的沉思,实现理性的生活。康德也指出人是一个理性的存在物。理性即善良意志,也就是人向善的意愿和决心。只有从善良意志出发的行为才是唯一道德的。高考伦理重建需要从每位学生的品行出发,针对不同道德层次的学生分类教育,可以从学习求知,内省自诉,克己自律,积善为德几个方面感化。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在教育中教师起着一锤定音的效果,教师是否为人师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管子说:一年之计,莫如书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伦理不在高深的理论传播,在细小中凸显伟大。在于从最普通的人文关怀体现伦理的大爱无疆。中国目前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创新的时代,高考是提供优秀人才的大熔炉,高考的好与坏关系着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希望,寄托着全球华人的富国强兵的梦想。

制度关怀对于给现代中国高考降温有着重要作用。现在中国每年的高考让人疯狂,商家赚钱疯狂,教师补课疯狂,学生复习疯狂,在这疯狂的背后是什么原因让普通的考试制度变得妖魔化。美国高考向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查,在中学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淡化考试,实行人性化管理。比如美国高考不实行全国统一入学考试,但中学生进入大学影响最大的是STA学业能力考试ACT美国大学测评系统,我们常说的美国高考一般指SAT。目前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考试,考试时间3小时。中国高考每年举行一次,大部分省区考试时间为2到3天。中国考生就在几天的考试中决定自己是否能上名校。而美国私立大学历史悠久财力雄厚教育理念先进,学校教育特色鲜明,培养出世界顶尖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等,美国与中国录取标准也存在差别。中国只看高考成绩虽说注重课外实践强调综合素质,最终录取高考成绩占了80%。一年只有一次考试没有给学生更多时间提高综合素质。而美国高考十分强调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录取的时候实行多元录取。正如华盛顿大学校长马克爱默特说:“我们录取学生时不仅看他们的学术能力和考试成绩,还要看他们的领导能力,学做能力,工作经历,他们是否参加什么组织,有没有参与社区工作,志愿工作,艺术能力等等。是否具有成为领导人的独特气质。这里面看出两个国家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观有很大区别,中国注重培养十全十美的人才,恨不得让学生知道古今中外的所有知识。美国强调个性注重学生的思维开发,培养具有独立思维的创新人才。注重学生向自然向社会向自己学习。所以在高考改革中要更加注重制度设计的人性化,逐渐淡化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把学生综合素质,课外实践纳入考核体系,把一次考试变为多次考试,将全国统一考试变为各个学校自主选拔,教育部核定录取计划,派专员全程监督。将高校作为录取主体,下放招生权力,加大民办高校扶持力度,实现多元录取,做到人尽其才。最近一期的大学生周刊也连篇累牍的报道了一批站在教育前沿的校长专家,大声疾呼中国必须反思高考所带来的严重的伦理问题。这关乎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是《探讨高中与高校衔接共商人才培养之道》。从宏观三点谈教育。第一,中国要不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第二,能不能探讨一下素质教育。第三,我们国家到了提高各类教育质量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贡献不了“那么多”?第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第二,阅读问题。第三,教育体制是否管得过死?拔尖需要体制机制土壤。
  通过对高考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如今高考狂热崇拜背后深层次伦理缺憾,发现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传统中学习逐步构建和谐的高考伦理,渐进改革现有弊端,让高考制度更加合理化。不断完善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创新培育新型人才,鼓励公民爱学习会学习勤学习的风尚。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实践延伸,让全社会全民族共同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中国模仿到中国引领,从中国赶超到中国聚合,奉献我们的激情智慧。
  参考文献:
  [1]秦榆.庄子学院[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57.
  [2]曹正善,熊川武.教育信任,减负提质的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1-42.
  [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02-303.
  [4]单中惠,王凤玉.杜威在华教育讲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18-41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186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