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 > 网络传播环境下“非遗”天津时调的跨语境的方

网络传播环境下“非遗”天津时调的跨语境的方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新闻


  本文选自《新闻界》2014年第4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天津是一座文化名城,留存的传统文化技艺尤其丰富,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就有96项,其中国家级的项目有22项。天津时调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有天津曲艺特色、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曲艺曲种之一,其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就如同很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一样,申遗成功并未改变其落寞的现状。传统艺术要想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首先必须得到广泛、有效、快速的传播,使现代人充分了解它。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都离不开网络,因此,借助网络传播天津时调,使其进入现代人的视听视野才是其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探寻如何借助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新途径——网络传播方式,来传播传统艺术——天津时调,实则就是传统艺术跨语境寻求发展的探寻。下文将先回顾天津时调曾经的辉煌和如今落寞的主要原因;分析时调网络传播现状;重点阐述天津时调如何借助网络跨语境突围、有效传播。
  一、辉煌一时的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衍生于拥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曲艺之乡”天津。原名“时调”,1953年正式更名为“天津时调”。“时调”一词,“自明代使用以来,主要指称民间时兴,时尚的里巷歌谣。”因此,接地气、反映当下流行风气应是时调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早期天津时调使用天津地方语言演唱,乡土气息浓厚,其“悲、媚、美、脆”的艺术特点更是使得其独成一派。明清时期,天津时调就是天津本地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主要项目,街头巷尾的卖唱和杂耍、弄堂里的堂会、茶馆卖唱以及戏园搭台卖唱等就是时调传播的主要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新成立的天津广播曲艺团为天津时调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最著名的天津时调艺术家当属王毓宝先生。王先生将唱词从天津方言改为普通话,只在重点唱词部分保留天津方言,并创作出创新曲目《摔西瓜》、《军民鱼水情》等,获得了听众的喜爱,为天津时调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的天津时调主要通过天津市曲艺团、区县曲艺团等国营团体和一些诸如雅盛曲艺团的民营团体在剧场和茶馆中演出传播。例如天华景剧院、群星剧场、中国大戏院以及名流茶馆、谦祥益文苑等。演出仍然受到普通大众的喜爱。
  但时至今日,天津时调却后继乏力,再无大量涌现出深受听众喜爱的曲目和艺术家。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留存,但却失掉了“时调”所应具备的接地气,反映当下流行风气的特质。演出天津时调的团体、艺术表演家少之又少,演出场次相对于相声、京剧、评剧等稍大的曲艺和戏曲剧种非常有限,剧场和茶馆中观看天津时调的观众寥寥无几。据笔者调研,目前在天津地区能够登台专业演唱天津时调的艺术家老一辈的只有王毓宝一人,但她年事已高,近几年很少登台;中青年一代只有高辉、刘迎、刘渤阳几位,但她们并非只演唱天津时调,也会演唱其他曲种。曲艺专场演出中也只是偶尔上演一两首天津时调的曲目,更不用说天津时调的专场演出了。由此可见,曲调不接地气、艺术家少、演出团体少、演出场次少、观众少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天津时调的落寞。
  二、当下地方戏曲和曲艺的网络传播现状
  随着流行文化、消费主义意识的兴起,传统戏曲和曲艺文化都被推到了历史的边缘。且不说天津时调这种小众地方曲艺,就连京剧、昆曲、粤剧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国著名戏曲剧种都因缺乏“时兴”气息,在新一代年轻听众中缺乏号召力,急需探讨发展的新思路。再加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艺术传播途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信息的需求,不符合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这加剧了传统艺术与现代人生活娱乐活动的脱离。
  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崛起,信息传播快、范围广、信息量大、实时更新、跨时空以及互动交互等鲜明的特征使得新闻、广告、娱乐、乃至文化和艺术的传播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其传播效率已经无法与网络传播想比拟。此时,传统文化艺术也应搭上网络传播这趟快车,寻求新的发展。这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民间团体和艺术家们对戏曲艺术采取了更多的保护和宣教政策,以及大量的资金扶植;建立戏曲网站、戏曲频道、加强戏曲教育等等。“网络戏曲传播”的概念如同前几年的“戏曲电影”、“戏曲电视剧”一样,正被炒的红火。但国家过多的关注主要还是集中在几个著名的大众戏曲艺术剧种上,曲艺方面则关注较少,尤其是像天津时调这种小众的地方曲艺更是无法过多关照。
  笔者就当前主流戏曲剧种京剧;次主流的著名戏曲剧种昆曲、黄梅戏;小众地方曲艺剧种天津时调分三部分的专门网站、网页、以及Baidu模糊词频搜索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截止到2013年1月11日)。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戏曲和曲艺剧种存在一种不均衡发展的态势。天津时调在网络传播中,虽然也有一些新闻介绍和演出曲目在线视听、下载,但除了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对天津时调的名词解释页面和地方文化网站里对其历史发展的简介页面链接以外,天津时调没有自己独立的网址。网上为数不多的基础音视频资料因年代长远、表演形式单一、曲调难懂、视听效果不理想等原因,浏览欣赏的人不多。这对于一个著名的地方曲种而言,太不应该。如此的网络传播现状并没有对天津时调的传播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天津地方曲艺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通过网络来传承和发展,是相关艺术工作者、地方政府和广大爱好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非遗”天津时调如何跨语境突围
  “‘语境’概念最早由人类学家布朗尼斯劳一马凌诺斯基所提出,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也可以区分成语言性语境和社会性语境。”“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把情景语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 媒介、话题或语域。”由此概念我们可以得出,传统曲艺文化的网络传播探寻,其实就是传统文化跨情景语境寻求发展的探寻。当下天津时调要在网络中寻求发展,就应该适应网络传播的规则,吸收各类文化元素,吸收当下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保持自身艺术特点的同时,在网络传播环境中找到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探讨天津时调如何通过网络传播的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调本体,其曲调、唱词创作上应适应网络语境文化传播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是时调如何以网络为载体,借鉴当下网络流行的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形式,有效传播,这方面则更多的需要政府部门整体规划和资助。
 (一)天津时调创作应适应网络语境文化传播的新要求
  很多老听众可能会觉得,天津时调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以保存的,怎么可以去迎合当下,作出夸张的改动呢?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留存,更是为了传播和发展。为了天津时调的适应时代的新发展,我们一定要修整自我,推陈促新。
  1.唱词
  著名的天津时调艺术家王毓宝先生就曾结合当时的新时期氛围,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将天津时调的发展推向高潮。究其新意,主要是唱词语言的创新。王先生把除了重点唱词以外的大段台词都改为了普通话,这样就为天津时调被更广大的听众接受打开了新的局面。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一门艺术形式,需要发展和传承就必须伴随着创新,在任何时代都需要迎合当下、感受当下、反映当下。
  天津时调要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的年轻听众,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喜爱。特别是通过网络来传播时,不仅需要我们在唱词中加入更多当下用语和讲述更多当下人们的生活故事,还需要适当的加入时兴的网络词汇。这样做绝不是要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使天津时调真的能够做到“时调”所标榜的时下流兴。实际上,当下最受大众喜爱、传播最广泛的流行音乐的唱词大多具有朴实、直接、贴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的特点。在这方面传统曲艺相声、评书已有大量新的创新和尝试,将其应用于各省市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和报道奇闻趣事的节目中,使原本严肃、单调的新闻和实事报道节目变得妙趣横生,同时也使得这一曲艺形式重新受到大众的关注。天津时调完全可以借鉴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形式。传统曲艺只有在语言上和内容上迎合时代的变革,符合传播媒介的语境环境又保持自身特色,才能找到发展的新方向。
  2.曲调
  天津时调一曲多唱现象比较常见,建国后新创作的曲目出现了大量反应新中国时代气息的唱词,但是曲调的创新不多,改革开放以来时调的曲调创新就更是稀少了。可想而知,如此年代久远、传统的盐调,加之又没有有效的传播,现代人听起来必定会感觉陌生、难懂、难上口,更难传唱。完全不具备时兴小调的流行、广为传唱的基本特征。因此,天津时调要革新,其基本目标就应该使其名副其实的成为当下的“时兴小调”。天津时调主要以说唱的形式表演,现代年轻人非常喜爱的流行音乐“Hip Pop”也是一种说唱音乐,如果在天津时调的曲调中融入一些现代说唱音乐元素,或者在演唱形式上将两者同台对比融合,或许能够找到创新的方向,使之迎合更多的青年听众,理解和喜爱它。当然,曲调的革新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舞台摸索和验证,这也是所有传统艺术发展和革新的必经之路。天津市曲艺团的天津时调艺术家高辉就非常支持时调的唱腔和曲调上的革新,并长期在舞台上进行实践。
  3.网络演出模式
  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以说唱为主,观众欣赏也以听为主。这在以往娱乐并不发达的年代,比较容易满足普通大众的娱乐需求。然而,在当今视听艺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单纯的听觉艺术,加之又是年代久远的唱腔,较难听懂,很难吸引普通大众的耳朵。因此,天津时调的演出形式和网络传播形式必须革新。
  一方面,现代的舞台演出齐聚灯光、舞美和音响三大要素,节目要好听、好看,推陈出新。即使是以听为主的表演如声乐、相声、小品等,也一定会在视觉上营造丰富多彩和唯美的效果。天津时调也应从舞台的人物造型、道具等舞美上丰富起来,加入肢体表演,使视觉造型配合说唱的故事情节,既好看又容易听懂。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传播,还可以建立类似于微电影一样的创作机制。网络微电影自2010年前后流行以来,因其时长短、故事情节完整、适合在现代的各种音视频终端设备上播放等特征,受到了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广。因为它特别适宜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人们茶余饭后、公共交通等公众场合进行短时间的娱乐休闲。天津时调如果拍摄成系列短小的微电影在网络上传播,对其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是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
  (二)地方政府应积极构建天津时调网络艺术档案
  “网络是一个开放、共享、没有文化边界的场域,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开辟一个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平台尤为重要。实现非遗网站的地方化十分必要,只有从地方的认同感上构建起来的传播平台才具有生命力”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建立了至上而下的保护监管机制,但说到底,非遗是地方文化的产物,对它的传承和发扬最终都需要落到地方政府和当地广大民众的身上。现阶段,地方政府虽然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天津时调文化网站,但也应该在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建立其网络艺术档案。
  给频临遗失的戏曲文化创建艺术档案的提法一直是有的。戏曲艺术档案的建立“不仅便于对戏曲艺术工作实行监督和检查,更好的提高艺术质量,创造和积累优秀的艺术成果和经验,而且为培养优秀的戏曲人才,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戏曲艺术遗产,奠定坚实的基础。”戏曲艺术的手足一一曲艺文化,同样也需要建立艺术档案。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记录的罗列,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天津时调的数字化资料库;
  目前各地方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都在建立馆藏资料的数字化资料库,用户通过一个检索界面可以方便的分类检索到需要的图书资料信息。天津时调的网络艺术档案也应该从建立这样一个数字化资料库人手,集合时调的历史发 展、时调艺人简介、著名曲目的曲谱、唱词和音视频资料,并将其分门别类,制作入库。具体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1.古籍、书籍、曲谱资料的整理、校正、汇总;2.现已留存音视频资料的数字化翻新;3.不完整的音视频资料应该组织艺术家们重新录音和拍摄制作;4.艺术家、弦师、票友采访录音留存。最终制作出一个有检索界面的、大而全的网络资料库。
  此外,该资料库提供时调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博客链接,民间相关交流学习论坛的链接,以及各地有关时调演出、学术活动等信息的实时新闻链接;具备与用户互动的功能,支持用户上传和下载资料以完善信息;该库还是一个交流、学习天津时调的专业平台,建立学术交流版块,实时更新、有专人管理监督,保障其正面、积极的传播天津时调。
  本课题组目前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的数字化资料库的建立及其传播方法的研究”,正在建设该网络资料库,邀请了时调艺术家在专业的数字录音棚内进行典型曲调的录音。该项工作对人力、物力以及项目经费的要求很高,由政府部门承担这项工作,组织各方人士集结在一起共同努力,将会建立起更加专业、全面的网络数字资料库。建成之后,面向所有网络用户免费开放,供人检索、浏览、视听、上传、下载、互动交流、学习讨论。这将对时调的传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时调网络传播的坚实基础和前提。
  2.制作天津时调的曲艺动漫;
  传承曲艺应该从少儿培养,2012年文化部文化共享工程_81就开展了“戏曲动漫进校园”,推进传统戏曲文化教学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将100部戏曲拍摄成动漫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给中小学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最终受到了中小学生的喜爱。这对曲艺的发展也是很好的借鉴。地方政府也应开展这样的文化共享工程,将地方曲艺拍摄成系列动漫,同大型娱乐网站合作,将其链接到少年儿童喜爱的音视频网站上,推广播出。
  曲艺与动漫结合其实早有先例。早在1959年的《济公斗蟋蟀》和1983年的《猴子钓鱼》等动画片中就分别借用了单弦说唱、皮影戏、剪纸等传统艺术,并采用了大量曲艺说唱形式表现人物、动物的形象和性格。天津时调的故事性很强,比较适合用动漫的形式展现,挑选典型曲目制作、宣传推广,根据小观众的反馈逐步摸索经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曲艺动漫会成为一项产业壮大发展,开辟出一条曲艺传承的新道路。
  3.制作天津时调的曲艺纪录片和专题片;
  据文献记载,建国前天津时调艺人很多,较为著名的演唱者、弦师和票友不下一百人,时调的发展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么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单凭文字资料留存未免过于枯燥乏味,也不便于传播。如果将其拍摄成为生动的影像,如同《昆曲六百年》、《舌尖上的中国》等这些受到观众喜爱的纪录片、专题片,利用现今的数字技术,加入电影蒙太奇效果,找到平民化的切入点,将抽象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经历、时调的变革、时调表现的风土人情、以及经典曲目的故事情节真实、客观、活生生的表现出来,定会使古老的传统艺术发展史变得新颖、奇妙。
  作为史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普及,必须由政府部门控制影像拍摄的大局,以客观再现、强调专业性、学术性为前提,通俗的表现为形式,制作发行天津时调的纪录片和专题片,通过地方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播放宣传。该影像一方面将成为重要的历史影像资料作为院校和专业团体教学、科研以及长久留存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网络,诸如各电视台的网络电视节目、公共交通上的网络电视节目、公共场所流动播放的网络影像等各种网络播放形式对天津时调进行宣传和普及。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于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project/.
  [2]秋菊.明以来文献中“时调”的同义语与相关语辨析卟兰州学刊,2008(9).
  [3]于学洪.天津时调音乐[J].中国音乐,1987(4).
  [4]语境,维基百科:http:∥wiki/%E8%AA%9E%E5%A2%83.
  [5]情景语境,百度百科:http:∥?fromTaglist.
  [6]阙跃平.论行政保护情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构建[J]文化学刊,2011(6).
  [7]周解.应重视戏曲艺术档案的收集工作[J]档案学通讯,1994(6).
  [8]2012年11月5日第007版,中国文化报报道:以动漫为媒,传承戏曲文化——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暨传统文化进校园行动在湘启动。2012年12月4日第008版,湖南日报报道:戏曲动漫,让青少年爱上戏曲。
  [9]贾立青.天津时调史论[J].曲坛漫步,1999(1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205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