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 > 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对电视新闻传播的路径建设

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对电视新闻传播的路径建设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新闻


  摘 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网络媒体普及率不断提升,已逐渐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另一高效的新闻传播方式。网络媒体的发展必然会对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一定影响。如何在上述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电视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 网络媒体;特点;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8-0004-02
  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络发布和传播新闻的新闻形式。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作为新兴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不仅可同传统媒体一样传播新闻信息,而且正以其多样化的报道手段,得到越来越多受众欢迎。这就使得电视新闻传播这一传统模式受到一定的冲击,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才能吸引观众,使电视这个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 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具备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随着网络这一新型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模式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途径的新闻传播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其具备一些与传统媒体相较更为独特的优势:
  1) 网络媒体途径的新闻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且凸显出受众自我选择特性。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通常是以庞大的互联网络为背景资料库,与新闻相关的链接信息能够帮读者迅速地建立起对新闻事件的感性认识。海量的网络新闻信息,也能充分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自主选择的需求,能够极大地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实现新闻信息的高效传播。
  2) 网络媒体途径的新闻传播时效性也更强。由于网络媒体新闻传播具备速度较快的特点,加之网络信息来源范围更广,新闻信息的制作和发布也更为简便,有着随时随地接收和发布新闻信息的能力,所以实效性较传统媒体更强一些。
  3)网络媒体途径的新闻传播具有更强的互动性。网络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往往具有共享性、流动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间的界线进一步被淡化,每一个体均拥有了话语权,新闻信息在网络媒体中进行传播时,“传播者”和“接受者”间渐呈交替互动态势。
  4)网络媒体途径的新闻传播实用性更高,检索也更简便。网络新闻传播通常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络十分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新闻受众可通过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或是专业的新闻网站,在任意时间浏览和获取所需的新闻资讯,充分满足受众对需求信息的及时掌握和了解,所以其实用性更为强大。
  2 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差异
  分析
  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现,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这两个途径,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主要体现在:
  从新闻信息传播者角度分析,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者大众化特征明显,融合了互联网络视听一体化和互动化等优势的网络新闻信息越来越受到普通网民的关注。而且,因为网络媒体所特有的互动性特征,很多网民本身便成为新闻信息发布者,特别是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信息传播逐渐步入了自媒体时代。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普通民众接受或发布新闻信息,让新闻事件相关信息得到极大的补充和完善。然而,其同时也可能会给网络新闻传播带来一些问题,最常见的是因新闻信息传播监管不足,导致的新闻信息真实性严重不足,进而误导受众对新闻事件或信息的正确认知问题。而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对传播者约束和监管是十分严格的,新闻信息要经电视平台发布,通常需经过严格审查。基于以上认知,与网络媒体新闻信息相较,电视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公信力更强。此外,由于电视新闻信息要结合视听两方面内容,采访制作 和播发的速度与网络途径相较要慢一些。而且专业电视媒体工作人员与庞大的网络使用者数量根本不具可比性,虽然公信力和权威性更强,新闻信息的数量要远低于网络新闻信息。
  从新闻信息的接受者角度分析,网络媒体新闻覆盖性更强,且具全天候的特点,信息一旦发布,网民可于之后任意时间浏览,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发展,普通民众更是可随时随地的接收所需新闻信息。当然,从受众数量来说,电视受众始终排在各类媒体的前列,网民数量增长虽然较快,但数量上依然赶不上电视用户,所以新闻信息感知的广泛度也就不如电视媒体。分析两类媒体的受众可以发现,网民以年轻人为多,儿童及老年网络用户较少,而电视媒体则老少皆宜,电视新闻传播在这一层面上是占据优势的。
  3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讨
  3.1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分析
  首先,网络媒体新闻传播途径的发展,使电视新闻传播受到了冲击。广播电视在现代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已不再是唯一的主要途径了,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新闻信息传播提供可以信赖的多种传播途径,给人们了解新闻信息提供了更多选择。互联网新闻信息的及时性与普及性,极大地提升了新闻信息传播速度,使信息接收人群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其次,电视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服务受到冲击。互联网尚未得到普及前,作为最有效的新闻传播媒体,电视在传统新闻传播媒体中优势十分明显。其以声色结合方式,给观众提供接受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传播方式也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然而,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包括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更多新闻传播方式,更易为受众接受。特别是网络新闻信息互动性更强,使很多年表人对网络新闻信息的更加偏好。
 再次,电视新闻信息传播途径的影响力受到冲击。网络技术发展,推动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进步。与传统媒介不同,新媒介优势体现在可与新闻受众间形成互动。特别是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互动的优势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如,突发某一新闻事件后,有网友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新闻信息,之后就有网友发贴回复,新闻信息内容在反复回贴过程中逐步得到确认,新闻受众对新闻内容了解也会更加深刻,这使得人们更乐于从网络途径了解新闻信 息。
  3.2 在网络媒体冲击下,电视媒体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探讨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视新闻信息传播优势、劣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扬长避短,吸引受众,发挥应有作用,有效传播新闻信息呢?实践表明,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首先,重视电视评论,加强新闻信息的深度报道。数字技术使得人们面对庞大的新闻信息,网络上的新闻信息虽然数量较多,但多呈碎片化、简单化,这样的信息虽然也能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基本需求,却难以满足受众全面、深入了解新闻信息的内在要求。而这正是电视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长项。所以,面对网络媒体新闻信息的冲击,电视媒体新闻传播中应着眼于此,重视电视评论,加强新闻信息深度报道,提升自身竞争力。例如,央视的《道德与法制》、《今日说法》等栏目,就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准确评析和深度解读,让观众了解新闻信息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法律知识。这无疑是网络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所不能替代的,是电视媒体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这绝不仅是为了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竞争力,更是信息爆炸时代,让电视受众了解新闻的深度信息,并从新闻当中接受教育的现实需求。
  其次,尽量采用形式更加多样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由于网络新闻传播形式的多种多样,或是简短的文字,或是声形并现的视频,或是仅依靠图片来说明某一新闻事件。若电视新闻传播依然沿袭相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语言字正腔圆、表情严肃认真,而且语调的感情色彩又不够浓郁的话,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必然是平淡如水的,这种毫无悬念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原来的电视新闻观众流失到网络媒体受众中去。
  全新的形势,要求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要多采用形式多种的播报方法,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不断提升。例如,更多地采用现场直播的新闻传播形式,因为这样的新闻播发形式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使观众能与新闻的现场紧密接触。还要让电视新闻主持人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即以主持人特点为依据来确定节目风格。若是知名度非常高的节目主持人,且其特点鲜明,水平较高,其主持的新闻节目就可以按主持人风格确定基调,以使新闻节目和主持风格联系更加紧密,节目会显得更为流畅自然。要知道,新闻节目注重突出主持人风格,通常能够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此外,新闻节目也可适当地采用脱口秀或是方言等形式进行,当然,这种形式更多地是应用于地方台民生类新闻节目传播之中,能够让观众倍感亲切。
  再次,电视新闻传播也应借力媒体融合,不断增强节目的互动性。电视新闻具有较高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新媒体注定会给电视新闻带来冲击,只有与网络媒体进行适度融合,使网络媒体优势为我所用,增强互动性,才能提高电视新闻传播的知名度现影响力。例如,可通过微博等网络方式与受众展开互动,加强与受众的沟通。
  4 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不断拓宽,电视新闻受到一定冲击不可避免。电视媒体只有把握自身优势及特点,不断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竞争力,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生命力,才能促进电视媒体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红.浅谈网络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J].新闻世界,2011(9).
  [2]丁靖.论网络新闻与电视新闻的差异化传播[J].当代电视,2013(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217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