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新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中,通知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用词造句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避免滥用生造词语和不规范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生动的表达形式受到网民的偏爱。网络语言诞生之初是为了提高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方式,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定语言。尤其是经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引用传播后,网络语言的流行趋势更加明显。但网络语言在方便人们表达的同时也逐步影响着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如不加以引导,必然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1、表达方式新颖化
语言是发展的,而创新是语言发展的前提。许多网民为了追求新奇,标新立异,热衷于把语言中已有的说法挖空心思、别出心裁换个说法。比如用“886”代替“拜拜了”、“童鞋”代替“同学”、“555”代替“呜呜呜”表示哭。这些通俗简明的语言是网络语言的一种形式,是当代语言变异最快、最丰富、亦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活跃因素。语言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它是语言生命力的表现。没有创新,就等于扼杀了语言的生命。
2、语言创新情感化
网络语言不同于口头语、表情、肢体、动作等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它没有声音、图像的实时交流。因此,网民往往对语言加以创新或改装,以表达丰富的情感,而这种感情色彩又为广大网友认可。如网络上备受争议的“囧”字,就是广大网友丰富感情的表达。网友们将丰富的表情动作文字化,创造出了新的词语,也将个人及社会的丰富感情做出了非传统诠释。
3、传播方式简洁化
上网收费、网速不快与中文输入的不便增加了网上交流的难度,因此网民往往以简洁快速、方便、简约的方式传情达意。例如,“OUT”代表“老土”,“V587”代表“威武霸气”,“9494”代表“就是就是”。这些简洁快速的表达方式开始是为了方便网络交流,但随着网络的不断进步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的出现,简洁化的网络用语不仅方便了沟通交流,而且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
4、动作表达符号化
在网络语言中,人们不可能像面对面交流一样用声音和形体语言表达感情。但交流总需要表达感情,于是网民就想尽办法在键盘上下功夫,于是就出现了不少数字和符号化语言。如:⊙.⊙睁大眼瞪你,^_^||| 好尴尬,*^_^* 可爱的笑脸,::>_<:: 哭,等等。这些有创意、带感情的符号和数字化组合具有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同时也使语言形式幽默化,使网络交流妙趣横生。网络语言符号化,是网络时代网上用语鲜明的文化特征。
二、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突破语言障碍,适应节目需求。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的感觉。同时网络语言情感化和简洁化的特点也决定了网语的某些意义在标准语中难以找到合适的词语替代。广播电视节目就是要追求用语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简洁化,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意思,如果语言过于啰嗦,不仅说不清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会造成观众的反感。如“浮云’’,“菜鸟”等词换成“无所谓”、“差劲的新手”标准意义,其效果就远不如网络用语好。
(2)贴近观众生活,反映社会热点。网络语言是网民网络生活的体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一句好的网络流行语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表达意思,而且能以草根化的传播方式使更多人易于接受。例如“给力”一词一经出现,便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并广泛用于广播、电视、报纸等新兴和传统媒体中,而“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也被网友评为当年的“十大文化事件”。网络语言目前已不属于小众语言,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影响着观众的生活。
(3)语言风格诙谐,方便传情达意。网络语言文字的产生,不仅从侧面体现出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而且也体现了广大网民们的智慧和幽默。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更是节目本身的需要。因此,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适当使用网络语言,不仅是时尚的象征,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提高收视率。
2、消极影响
(1)破坏传统汉语,形成文化缺失。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往往打破语法规则,随意遣词造句。为追求新奇,部分网友还利用谐音、缩写将一些字词加以更改,不仅影响了视听,而且也是对语言文字的亵渎和破坏。如“人”用“银”表示,“不要”用“表”表示,“喜欢”用“稀饭”表示。这些随意改造的词语仅仅适用于网络,在规范用语中是不允许的。但在一些娱乐节目中,媒体和主持人为了增加节目娱乐性,吸引更多观众,提高节目收视率,往往不加选择地大量引用网络语言,破坏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
(2)随意组合语言,容易误导观众。语言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精神文明的体现。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因广播电视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社会上、群众中有相当大的影响。节目主持人言语失范行为,会严重影响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主要体现为语义的粗俗化以及语体的随意性,网络语言如不加以正确引导,经广播电视节目广泛传播后,必然会对观众带来混淆视听的不利影响。
(3)文风走向粗俗化,形成语言暴力。在当前这样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许多广播电视节目语言表达刻意追求娱乐化和刺激化,单纯地追求视听觉和情感方面的感官刺激。而部分网络语言正迎合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这种需求。在网络上,有些网友将网络当做情感宣泄的工具恣意妄为,创造出一系列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词句并沆行于网络。网络语言的色情、暴力化倾向影响到广播电视媒体,不仅对社会和谐有极坏的影响,而且对语言的规范化使用也形成了较大冲击。
三、广播
电视节目中如何规范使用网络语言
1、完善法规,规范传媒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法律,集中体现了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并对其使用做出了规定。该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意义重大,标志着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工作从此走上了法治轨道。通过法律的规范,在工作中使用规范语言文字已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法律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自觉遵守。
2、媒体把关,优化节目质量
媒体是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把关人,他们决定传播什么、不传播什么、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以及采取何种方式传播。所以,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对播出节目进行把关,通过对节目的总结和加工,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用语严格规范,防止主持人在节目中信口开河、胡言乱语。
3、提升品位,强化从业者素质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是媒介的形象,在观众中发挥着榜样和示范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受众正确使用规范语言。因此,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内涵丰富、文化品位高的词汇,有利于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对于网络语言,主持人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掌握好广播电视语体及其成分语体的特点,这样才不会使广播电视语言脱离语体的体系,在语体总特征上造成混乱。
4、营造环境,引导语言文字健康发展
当前,一些网络语言在媒体上的使用给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营造了一个不良的语言使用环境,消除这种大环境的影响,才是正确引导网络用语规范化的根本。首先,社会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要做语言文字传播的引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将深刻影响着规范语言的使用;其次,学校要加强并创新语言文字教育,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范围;最后,广大网民要做网络语言的规范者,通过自己的规范使用,向社会传播更多语言正能量。
5、辩证看待广播电视语言与网络用语的关系
网络语言在其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不能一棒子打死。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网络上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文字。主持人要正确处理广播电视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关系,在坚持用语规范化的前提下,要对网络语言有所扬弃,做到不媚俗、不逢迎低俗的视听需求,这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也是广播电视节目最起码的审美需求。
结语
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汉语的补充和发展,但由于媒体引导的缺失和少数主持人语言素质不高,广播电视节目中不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还广泛存在。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中网络用语如何规范化,我们要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要下大力规范广播电视节目用语,避免使用一些词不达意、混淆视听的语言;另一方面,要合理吸收部分受到公众认可的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有效工具。
(作者单位:滁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