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新闻
编辑是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环节,分为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两种,这也是电视节目编辑发展的两个阶段,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普遍采用非线性编辑,其特点是能够随时访问各种素材,并以软件为控制中心来制作电视节目,完全不用担心素材存放等问题。现代电视节目编辑更趋于专业化,节目内容也更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以及特定观众的需求,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1 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探析
1.1 应充分发挥声图的共时作用
电视节目普遍采用声图同步的形式来传播内容,这也是节目编辑在后期制作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和完成的工作,就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来讲,声音(在电视节目中主要是指解说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编辑要以声音为核心来构建节目的内容,完成一个具有立体化的声像统筹的思维活动,而这一思维过程就恰恰是架构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鉴于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播出方式与受众的观看时间、观看方式所呈现的特点,要想使受众观看电视节目的心态以及专注度得以端正和提高,增强节目内容的传播效果,就必须保持声图的同步,充分发挥声图的共时作用[1]。
1.2 树立纪实与重构相结合的编辑理念
电视在记录生活场景、现实素材等方面,能够给受众带来最大程度的参与感和真实感受,这种同步记录性反映到编辑理念中就对现实生活的纪实性。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为了节目内容的叙事需要以及激发受众的真实感受,编辑要充分应用“现场”元素,尽可能去增强节目的综合效果。电视节目内容中的画面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量,编辑应注意对素材的选取使其能够充分反映真实场景,传递正确、有效的信息。当然,为了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编辑也不能一味追求纪实性,还应对素材进行细致的梳理和重构,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增强受众的感官体验,使节目内容更符合信息传播和满足受众的需要。
1.3 重视编辑技巧以及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受众对电视节目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电视节目编辑更要重视编辑技巧的使用以及特技的采用,以增强节目的视觉效果,进而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采用特技不仅能够完成较为困难或危险的拍摄,还能够做出动态变化,改变被选对象的运动轨迹以及节奏,从而使节目画面更为精美,动作更为逼真,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因此,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编辑应重视编辑技巧以及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2]。
2 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2.1 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影响着现代生活的独立性
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普遍采用非线性编辑,使节目内容更趋于栏目化和专业化,在视觉文化上越来越注重张扬个性,以丰富多彩、极富个性的形式来吸引受众目光,如国内首档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国内首档情景舞台秀节目——喜剧之王、国内首档慈善公益类节目——帮助微力量,国内首档姓氏文化类节目——非常靠谱,等等。受众的生活观念深受这些电视节目内容的影响,张扬个性的编辑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及生活的独立性,就连电视广告都在突出个性化宣传,其对我们购物观念和购房方式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在影响着我们的独立性[3]。
2.2 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影响着现代生活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一种与封闭性相对应的形式,也是区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社会由封闭性过渡到开放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例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其中,媒体所起到的宣传作用也不容忽视,在特定情况下或给定的条件下,媒体会对一种信息源进行不断的介入,从而使其不断向外扩散,这对社会的开放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电视节目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传播了各种生活方式,也证明了各种生活方式存在的合理性,这也会被部分受众学习和采用,通过电视的传播,人们的生活将变得更为多元化,进而促成了文化以及心理上的开放。
2.3 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消费方式
电视节目编辑观念无论是对现代生活的独立性还是开放性的影响,最终都会作用于人们的消费方式上,电视文化主导下的消费主义倾向,对现代人的生活消费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实状态下,受众接受和认可某。
3 结论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对现实生活的独立性、开放性,以及消费方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现代电视节目编辑观念与现代生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随着社会级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电视节目编辑观念将现代生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深刻。
参考文献
[1]马晓玲.现代电视节目编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J].剧作家,2010,11(4):162.
[2]沈静.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编辑思维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2,16(7):4-5.
[3]陈婉莉.试析电视节目编辑的创新与表现[J].新闻传播,2013,21(10):139-140.
[4]武立辉,车佳.以受众为中心的电视节目编辑技法研究[J].影视制作,2011,12(1):68-72.
上一篇:浅谈报纸对微博的利用价值分析
下一篇: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报道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