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讨了新闻 教育 如何立足web2.0环境,建设优质信息资源,突破传统课程章节目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内容重组,开发新的更加适合探究学习环境的教学专题,并建构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 资源专题教学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journalism teaching can based upon web 2.0 to develop perfect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break traditional content system of characters, as well as reorganize teaching contents. at last, the paper dwells on exploiting brand-new teaching topics which suits search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better and building informational resource-based topical teaching models.
key words resourcetopics teaching models
随着高校教学信息化意识的不断加强,基于web2.0技术环境,以 网络 课程、网络辅助课程、多媒体课件以及专题学习网站等项目为支撑的课程信息化目前已经步入尝试性操作阶段。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的特色课程均纷纷上马信息化建设,虽然成果的层次高下不一,但是基于信息化资源的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挑战是引人注目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其应用前景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通过教育信息化,探求基于web2.0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从而推进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新闻教育质量提升势在必行。《广播电视学》作为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较有特色建设思路,即突破了传统教学资源平面性、章节一维性,用开发组构专题的方式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重组,并在web2.0技术环境支持共享底层资源前提下,借用了本专业其他课程的信息化成果,甚至通过拓展工具,实现了跨学科资源整合,建构了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经教学实践检验,该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在新闻教育中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一、基于web2.0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所谓web2.0,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由用户读信息向写信息的改变,从基本结构上是由网页向用户工具的演变,从工具上是由浏览器向各类阅读器等内容 发展 ,运行机制上则是由客户服务器向web服务器的转变。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去中心化、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特征。基于web2.0的教学,创设了双赢的师生观和知识观,构建了多元的思维模式,注重师生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所谓资源,是 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形态或存在物。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中,资源是指支持教与学活动的,能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各种客观存在形态。通常包括实物资源(如网络媒体、教学器材和教具等)、
人力资源(如教师、学习伙伴、教辅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和信息化环境资源(如 电子 教材、电子教案及相关文档、电子阅览室、internet、intranet、虚拟实验室、虚拟小组、虚拟课堂和信息工具等)。教学资源是一个系统,包括人、材料、工具、设施和活动五大要素。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要基于 现代 教育技术理念和手段,充分调动包括教师、学习伙伴、教辅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有效利用包括媒体、器材、材料、工具和设施等在内的实物资源,合理规划和建设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为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资源进行包括信息质量、信息广度与深度、信息资源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评价。
《广播电视学》是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广播电视媒介本体性质和广播电视节目的采访制作及现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主线,综合应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心 理学 、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旨在探索和揭示
广播电视信息传播及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本质和 规律 。本课程融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于一体,其内容结构中包括广播电视史论、广播电视实务以及广播电视事业经营管理等,除了传授广播电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加深对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实际应用、媒介生态、社会功效及广播电视业的改革发展前景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广播电视的正确观点和方法。根据课程基本属性和web2.0的技术优势,本课程将传统的平面的教学内容经过重新规划、组织,在web2.0中建设了适合专业教学的信息化资源环境,具体内容包括“最新通知”、“课程信息”、“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实践”、“自测练习”、“资源拓展”、“广电 论坛 ”、“在线交流”、“课程工具”等内容。
二、基于内容重组的教学专题开发
专题是该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指整合了教学目标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的教学任务。专题的覆盖面很广,关键在于为教学所需要,同时学生感兴趣。专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问题来解决,问题又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可操作的任务。
内容重组就是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打包。以内容重组为基础和特色开发的专题是专题性教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基于内容重组专题开发而展开,教学专题的开发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专题开发可以参照以下几个基本理念:
(1)要由师生共同开发。在教师主导下,在尊重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师生共同商榷,确定教学专题。
(2)要设计好问题。在既定的情境中,有一个以上方面制定不明确,问题描述不是很清楚或定义不明确,或者在问题陈述中不包括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是为劣沟问题。劣构问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3)要有综合性。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将在各学科各专业选修到的知识综合起来,用以解决现实的问题。因为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求解过程本来就是综合性的。
(4)要有挑战性。即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一般稍高于学生已有的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挑战性专题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有整体目标。专题应当是整合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情感水平。
(6)要加强实践性。关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照上述几点原则,《广播电视学》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章节内容经过重组,开发了“媒体特性与传播理论”、“节目系统与事业管理”、“节目生产与节目经营”、“界面人物与职业道德”、“广播电视受众调查”、“实验教学与业务实践”等六个专题,并为学生创设了一些劣构性问题,包括:社会性问题,如个人健康(酗酒、吸毒等)、暴力犯罪(少年犯罪、恐怖主义等)、社会平等(贫困、性别)、社会机制(家庭、 教育 )和社会公德(道德、个人品质);校园生活问题,如专业学习(志向、方法)、业余生活(爱好、综合 发展 )、师生关系(种类与评价)、衣食住行(消费观)、毕业设计(就业、升造)等。并要求主题单一,尽量一事一议;内容充实,要对所选问题做深入调研,收集素材;并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有数据、有讨论,有结论。
三、探究性教学环境建构
所谓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在这里是指通过浏览 网络 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知的结论,什么是需要进一步求解的问题,并通过虚拟环境(虚拟社区、虚拟课堂、虚拟小组协作等)交互过程,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并实施问题解决过程。在急于信息化的专题性教学过程中,探究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它能够保持学生旺盛的兴趣力和能动性,有助于专题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专题教学,需要建设良好的探究环境。探究环境主要由资源、情境、工具和支持等部分组成。为满足特定的教学情境需要,这四个组成部分可以任意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特定的、灵活变化的探究学习环境。
1.资源
包括实物资源(如网络媒体、教学器材和教具等)、人力资源(如教师、学习伙伴、教辅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和信息化环境资源(如 电子 教材、电子教案及相关文档、电子阅览室、internet、intranet、虚拟实验室、虚拟小组、虚拟课堂和信息工具等)。前文已经做过较详细地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2.情境
情境是指促进学习者理解水平发展的环境,包括真实的和虚拟的情境。情境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
(1)指导式。外部人员(教师和教辅人员)创建一个调用信息资源的虚拟地址,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与资源相互作用的路径,帮促学生发展学习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生成式。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目标,然后根据问题需要确定在哪里查询资源,并对查到的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当然,学生在自主能动地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排除可以根据需要寻求外部的帮助。
(3)磋商式。这种情境是对指导式情境和生成式情境的有效综合,问题求解中学生和通过虚拟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或问题解决的合作联盟,目的在于寻求更加行之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另外,问题驱动是专题性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式,所以,问题情境在探究学习环境中也非常重要。探究性教学环境所关注的问题类型一般有简单问答(question)、案例(case)分析、难题(problem)解决、项目(project)攻关等。问题情境也同样可以通过上述三种情境形式完成创设。
3.工具
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查找、获取和处理资源,帮助学生解释和评价资源的用途,并以具体的方法组织并表述理解。在以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环境中,工具主要包括搜索工具、处理工具和交流工具。
(1)搜索工具。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环境中,工具主要指具有专业搜索能力的搜索服务,包括系统平台内部搜索和互联网络搜索,搜索的直接结果应包括信息及其元信息。所谓元信息,即关于信息的信息,具体包括题名(title)、创建者(creator)、其他责任者(contributor)、出版者(publisher)、主题(subject)、说明(description)、日期(date)、类型(resource type)、格式(format)、标识符(identifier)、来源(source)、语种(language)、关联(relation)、覆盖范围(coverage)、权限(rights)等,不同类信息资源的元信息又有所不同。搜索工具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资源链接,以便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支持。
(2)处理工具。对多种媒体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帮助教师和学生组织、综合和生成信息,包括文字处理工具、图形图像处理工具、数据管理工具、网络信息界面整合工具、spider组织工具等,对这些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建构知识,修正并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3)交流工具。可以使学生利用文本、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和同步或异步方式共享各自的观点。e-mail和 bbs 等异步交流工具,使参与者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聊天室等同步交流工具能进一步实时协调合作方的学习活动。交流工具还可以帮助提高面对面交流和远程课堂的效果,为建立学习共同体创建更多的机会。
4.支持
支持活动很宽泛,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支持的机制主要包括教师对概念的描述和解析,对路径的指导和选择,多策略的定制和应用等,也包括学习共同体(如协作小组)提供的过程支持。
基于web2.0成熟的技术基础,创设《广播电视学》包括资源、情境、工具和支持在内的探究性教学环境是非常容易的。“最新通知”提供了关于学科专业课程的最新进展和专业教学的最新要求等方面的动态资讯,“课程信息”是专题性教学所要依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框架,“教师简介”提供了专题教学所需要的指导教师的相关信息,便于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有目的的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学大纲”和“授课教案”作为教学的基本文档,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路径 参考 ,“课程实践”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供了专题实践的参考原型,便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从别人的实践成果和教师提供的实践建议中获得间接经验,“自测练习”为学生探究提供了问题空间,有助于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领会概念的意义,“资源拓展”旨在打通学科、专业和课程壁垒,将有益于本课程专题教学的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探究提供综合性辅助,“广电 论坛 ”、“在线交流”和“课程工具”均不同程度地以工具的方式为教与学提供支持。
四、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
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围绕一个专题,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信息资源,并遵循学科研究与实践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知识探究、专业创新等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是:
(1)提倡对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利用。
(2)信息化资源并不能直接用来解决专题所生成的真实的问题,学生必须先将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
(3)要通过教学专题聚集资源,为专题教学整合有用资源,资源要服务于专题教学。
(4)突破学科本位,根据需要综合利用各门相关学科的相关内容,在孤岛似的学科知识之间架起融合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和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5)将大专题裂变为多个问题,通过问题研究明确任务,再通过任务分析明确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案。解决真实问题,容易使学生积极投身学习过程,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6)强调帮促探究和协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利用知识、内化知识、积极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愿意学,学会如何学。
(7)提倡行动研究,注重过程评价,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完善探究过程。
2.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专题开发为前提,以活动探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并从多维角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模式图如下:
《广播电视学》课程在web2.0中实现了专题性教学设计,把传统的章节教学内容体系重组为专题内容,虽然各个专题内容的关联度不强,但是彼此都是探究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知识资源和概念支持,都为每一个专题的求解创设了特定的情境。该模式描述的是每一个专题教学的过程:在拥有了完备的资源、情境、支持和工具的探究环境中,专题教学从选题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拟定选题,并根据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对选题进行讨论,把拟定的选题进行任务分解,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明确任务以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辨别资料,评价资料的效用和价值,然后根据对资源的掌握情况进行任务落实,各成员各负其责,在操作中落实任务,并将各自的任务成果进行整合,整合后对成果进行评价、修改,再将修改完善的成果形式提交给班级交流展评,教师在展评中作出中肯的、 科学 的评价意见,提供各小组学生参考;学生根据交流展评的结果,进行集体反思讨论,整理反思意见,连同作品一起作为小组专题教学的成果。在专题探究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反思能力。
参考 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2]hill. r. & hannaf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igital environments: the resurgence of resource-based learning, etr & d 2001, vol. 49(3), pp. 37~52.
[3]黄匡宇.广播电视学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8
[4]马持节.探讨我国网络新闻资源分类标引体系[j].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