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防止假新闻浅议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新闻
摘要 本文对假新闻产生的根源、社会危害,以及如何防止假新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 假新闻
假新闻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中时有所见,近年来,在日益发达的网络、数字技术传播渠道中,假新闻也频频冒出,社会影响很坏。因此,必须对包括网络媒体在内所出现的所有假新闻,认清其实质及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并努力清除,以保证新闻事业和大众传播健康 发展 。
一、假新闻的社会危害及其产生根源
假新闻是指与事实不符的新闻,包括现象不符和本质不符,也即基本事实不符和评价、议论不符。假新闻通过媒体传播,使受众获得错误资讯,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在现实社会中的行为,对社会 政治 、 经济 、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危害。
下面,我们先看几个典型的假新闻案例
2006年7月,“五胞胎”、“手机煮鸡蛋”等虚假新闻事件经由网络等媒体广为传播,为大众所称奇,最后被揭穿是假新闻后又予以辟谣。
据2010年1月12日,新华网《新华视点》刊登《“
三、 网络 时代防止假新闻的路径
1 强化主流媒体在太众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
事实证明,党报、党刊、党网等主流媒体的假新闻明显少于非主流媒体。一旦出现假新闻,受众一般会首先从党报、党刊、党网上寻找正确答案。所以,主流媒体的真实性和可靠度越高。非主流媒体的假新闻毒害就越低,甚至完全失去市场。这是从新闻主渠道作用这一源头来防止假新闻。
还应该看到,主流媒体的主渠道作用,除了发挥对舆论的主导作用外,还体现在对新闻传播的引导作用上。对传统媒体的引导作用已经无需赘言,但对于网络传播,则可以通过“标杆”作用来引导,比如提倡网络新闻、博客、聊天、 论坛 、发帖等都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来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净化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2 建立健全把关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把关政策,提供制度保障,必须不断调整充实,提高针对性,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无疆界”特征、散播传递方式的特征及网络写手的“匿名效应”等,都在减弱甚至摧毁传统意义上“把关人”的作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对假新闻的把关就应当不断创新,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3 纯洁新闻队伍,强化专业人员的自律和媒体管理
新闻专业队伍的防假重要性大于其它社会人员。纯洁新闻队伍,包括建立从业者准入制度,保证具有高素质的人员方能从事新闻工作;加强新闻专业队伍 政治 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教育 ,这是一项与时俱进的长期‘工作。专业人员的自律,包括忠实执行杜绝假新闻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受恶意制假者的名利引诱;自己不制作假新闻或参与他人制假等。新闻出版总署1997年发布了《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2001年出台了《关于对出版物使用互联网信息加强管理的通知》,都对虚假新闻提出了防止和处罚的措施。这些是从法规层面对新闻的制作源头和传播过程来防止假新闻。对媒体的管理,重点是对专业人员的管理,使团体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 法律 法规,违法必究。
笔者认为,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虽然明确规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但如果网站放弃必要的核实和把关义务,则很容易发生侵权行为。因此,完善互联网管理机制,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而不是只有原则而缺乏实际有效措施的网络内容失实责任追究制度,刻不容缓。
4 强化防假的社会群体意识,培植全民防假社会“土壤”
当前应当密切关注的一个新情况是,假新闻有所增加并较难监管的现象与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有直接关系。目前互联网的 发展 非常迅猛,据2009年7月16日发布的24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