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信息的传递有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传递方式又依存于不同的栽体,由于载体的差异性,导致信息传递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从而对信息的传递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信息传播;媒介;受众;社会发展
中西方的传播学学者对“传播”有着不同的霸法和解释,但是他们都认为传播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对传播者和接受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拉斯威尔提出的传播行为过程五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中,可以看出,传播行为是传播源通过一定的媒介,向传播对象传递一定的信息,并对传播对象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行为方式;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经验的必然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要传递信息就应该通过一定的媒介,关于什么是“媒介”,现代大众传播学之父施拉姆从“工具论”的角度给媒介下了定义。他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他说,媒介就是大众传播流程的渠道和工具,它起着承载、传递信息给大众的作用。”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可以发现信息的传递是有着不同的方式:在原始社会时期,类人猿是通过观察,然后简单模仿其它猿人的行为从而把一些生存技巧沿续下去,随着人类进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需要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进行交流,要表达的东西和传递的信息更复杂、更丰富。
简单的模仿和手势已经不能完全传递人们所需的信息,除了手势还要伴随着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辅助人们的表达,当人发出的声音要表达的意思固定后,语言就产生了。有了语言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很方便,人们可以用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样也可以通过语言来交谈,从而传递各种生产生活经验。与语言产生前相比,信息传递得更准确、范围更广。语言的诞生又突破了信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但是语言有地域性,受地域的限制,不能无限的大范围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信息可能因为地域限制或突发事故而永远失传。而且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如果传播者遗忘,或者传播者在前人信息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也会对所传信息的可信度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信息正确性的查证几乎是不可能的。
随着文字的产生和纸张的发明,以上所有的不足几乎都得到了弥补,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在纸上记录自己的思想,记载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态度。信息的传递变得更直接,可信度更高;记载在纸上的信息,传递的范围几乎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文字的诞生和规范,使信息能够被更广泛的流传和被更长期的保存。例如:通过古代的文字记录,现代人可以知道中外几千年前人们的政治情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等,甚至可以知道千年前某一人的生平简况。文字这一传播媒介发挥了语言所不能有的传播优势,让人类文明沿续了下来。印刷术特别是活字
印刷技术的诞生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使信息和知识第一次得以大规模、广泛的传播,迅速提高了人类的知识水平,是催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传播媒介也逐步的有广义媒介和狭义媒介之分。“媒介在现代社会成了大众传播媒介的代名词,在实践中,人们将宽泛意义上的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介三者经常等同使用,等量齐观。”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信息在更大范围内以更高的效率传播,承担这一传播重任的媒介就是我们所说的狭义的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在当今社会,文字、语言、声音、图片等各种信息方式常常交织在一起,只有一两种方式的信息工具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对传播和获取信息的方法、方式也不断有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更直观、快捷、方便的传播和接受新信息、新知识,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依靠听觉或者视觉。
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让信息通过诸如电话、电视、广播之类的电子媒介进行实时的远距离传播。电影、电视的出现让人们接受信息时可以听觉、视觉并用,通过影像、画面、声音、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地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特别是电视以其在传递信息的迅捷性、生动性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后来居上,成为大众传媒业领域的后起之秀。随着通讯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讯卫星介入电视节目传送,卫星电视能很快在世界上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的画面传播出去,这充分显示出其跨越空间方面的优势。
社会传播系统结构格局的新变化和不同传播方式的特点使信息传播的结构、方式有了新的变革。信息传播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导致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正在改变社会传播系统的结构组成。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建立,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电子媒介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游览天下,这种方式是一种最快、最直接的传递方式,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世界因此变平了。伴随着以因特网为杰出代表的新的媒介技术的崛起,社会的传播结构将会在传统的传媒和新型传媒的竞争中形成什么格局,这是近年来传播学界议论纷纷的话题。以往传播学界关于人际传播乃“点”对“点”的传播,大众传播乃“点”对“面”的传播的定论,由于网络传播的出现使得上述传播定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此外,从信息内容本身来看,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从单一媒体的传播转变为多媒体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或视频信息,而是多种媒体信息的结合,而超文本链接方式也使信息与信息之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相互关联性,这也是传播的信息更为复杂、内容更为丰富,使人们对于信息、传播媒介乃至认识世界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与其它大众传播媒介相比,网络的传播的方式从点对多点的传播变为多点到多点的方式,极大的降低了信息传播、搜寻和获取的成本,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使受众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了本质的提高。同时,不同的专业网站和内容针对的是不同的目标受众,信息的传播更具有针对性,传播效率更高,也使以往大众媒介中无法传播的“生僻”信息得以传播给有需求的受众,反过来也促进了新信息和知识的生产。百度、coogle等搜索工具的产生,使接收信息的方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搜寻,同时许多信息和知识的产生不再是由权威机构发布,而是由传统意义上的“受众”生产、发布和传输的。p2p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的传播由上而下的传播变为网状的传播和反馈。
电子信息媒介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信息转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进一步模糊了点对点传播和点对面传播的界限,使传播参与者可以不断地变换角色、使信息的消费者变成生产者和传播者;受众角色被赋予了“视觉文化”时代信息传播的互动性,这让信息的传播方和接收方从语言文字时代和报纸、电视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对立转变成一种地位上的均等和互动。最重要的是,在网络出现以后,社会将各种媒介提供到受众面前,媒介尤其是网络将各种信息提供在受众面前,供他们选择,受众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在传播上没有主动权,受众在接受信息上完全是可以有自己的主动权,这在网络这一媒介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受众有了较多选择信息的权力,因而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传播活动中来,信息的传播并不以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以受众的选择为标志。
总之,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大众媒介理论,在这信息爆炸时代,许多信息是靠不同形态的信息媒介通过复杂的信息网络系统传递。在传递过程必须使用最现代化的传递手段,才能使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信息用户手中,使所传递的信息充分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传播学界要对各种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加以充分认识,发展传播学理论,使之跟上传播实践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