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初略翻看《未完成音乐美学》一书,茅原教授谦虚严谨的学术态度,开放性的研究方式,使得这本书显得平易近人,自由开放,由此也成为了笔者选择阅读它的理由,但是慢慢的发现,茅教授平实质朴的语言中包含的是他多年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广而深刻的哲学内涵,让笔者这个音乐美学门外汉感到有些吃力,但是由于他文章思路的流畅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平实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能很恰当的揭示出深刻晦涩的理论问题,笔者还是坚持读了下来,从书本中可以看到一个个音乐美学的魅力,以及音乐表现出来的深刻而丰富的哲学内涵。本书包括两篇序言,内容和两章附录,其中的两篇前言阐明了作者创作此书的目的,一篇是作者给这本书命名的缘由“一首音乐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变化中存在,不仅仅是作者创造了它,表演它的人,欣赏它的人,研究它的人,也都参与了对它的再创造,每一次的表演和欣赏都是对它的‘重建’,我们的重建,不等同与它历史面貌,未来的重建,也不等同于今天,因此对于每一次重建来说,都是已完成的,也是未完成的,音乐美学也如此,它永远没有最后完成。”“当代的存在,尚不能穷尽,何况又有更新的东西在前头,本书暂时完成了,也未完成,名副其实,就叫《未完成音乐美学》。”序言二中提到“我国的艺术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就,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在西方国家,高等学校设立艺术系科,凡是属于实践性质的,即培养艺术的创作,设计,表演,演奏人才,多是分别独立进行的,我们国家也是如此。”“每本书像一块砖瓦,积少成多,由分而合,逐渐建造起艺术理论的大厦。”因此作者认为音乐美学的学习与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背景下的一面旗帜,能够对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起到理论性指导作用,而这本书中对音乐美学观点的论述是非常值得思考和学习的。
《未完成音乐美学》中的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由前三章构成,从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音乐价值论和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理性的概括了音乐美学中的实质问题。第一章中的“真,善,美”的阐述让作者印象深刻,文章中表述“真”“善”“美”三者是一种交叉关系,又形象的举例成用三个圆圈摆成一个中心交叉的图形,只有三环重合去才是真善美统一的区域,真善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体现出作者是以马克思哲学思想为指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真和美”都是为“善”服务的,这就体现出作者认为音乐是以善为目的的,音乐的作用在于统一、和谐,一切“真”“美”都是以统一,和谐作为前提的,也是为了达到和谐统一,这与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一致,全书的构思清晰明了,作者以灵性的笔调与智慧的理论完美结合,展示出中国音乐美学的独特魅力,本章还从研究对象、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音乐美学的意义等角度出发,条理性极强的揭示出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第二章以音乐价值论的论述为主,讲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什么是开放性系统,什么是封闭性系统,揭示了音乐价值是体现马克思哲学理论从而实现其“善”的目的,我对其音乐价值的理解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达到一种社会的和谐,祖国的繁荣富强。第三章,论述的是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作者先阐述音乐美学中现象学的直观与理性分析,然后再描述茵加尔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有血有肉,就像他在文中提到的“为了不致重犯批判自己不懂得的东西的错误”一样,提出了“信息”――音乐作品存在方式假说。笔者才疏学浅,对于这一章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因此也就不多做评价。
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到第十二章,作者以音乐语言、音乐形式、音乐题材、音乐体裁、音乐内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音乐风格、音乐的形式美、音乐意境这九个方面层层递进的阐述,每一个部分为一个章节,每个章节与章节之间既是独立的部分,又相互联系,形成音乐美学分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每个章节的开头,作者都有对音乐要素进行一个较为详尽的概括,然后举例说明音乐要素在各个音乐作品中的美学体现,带领读者走进一幅幅音乐美的意境,文章层层深入,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了种种音乐美学现象,如同一幅幅画卷,是一种美的享受,这部分的形式清晰简洁,阐述方式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因此读这一部分,能够非常轻松的获得很多音乐美学知识与审美方法,笔者拜读以后也受益匪浅,可惜不能详尽的听到文中所提到的音乐音响。
全书作为一个专门介绍音乐美学的书,与其他相同的书籍不一样的是,它独辟蹊径,在最后一部分,也就是附录章节将音乐置于深远、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予以考察,通过中西音乐美学文化的概况的陈述,可以看出中国远在周秦时期就已经在《周易》中看到“中道”“大和”的表现求和、求中的审美思想,中国主要以“禅意”作为主要的审美指导,如“肯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是一种凝神观照、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以具有独立价值的中国特色的音乐美学体系的高度来阐释音乐美学,揭示出音乐的独特的美,激活音乐固有的生命活力与巨大魅力。附二章写的西方音乐美学概况,从中世纪时期开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的“宇宙和谐论”,也就是“黄金分割”比例,到中世纪新柏拉图派创始人的神学美育论,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理论的与实践的两种形式的音乐美学,强调人文主义的理性思潮,最后到20世纪的形式美学,在情感上是冷淡的,内容上强调音乐的独创性,艺术性,形式美,以及后来的音乐,不但表现出对功利性的追求,也表现出以新的方式回归传统倾向,这也可以看出西方追求自由的美学特征。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西方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概况,在多元化音乐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从未停止,只有在思想上冲破桎梏,才能创造音乐文化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要提到的是,本书除了文笔流畅、生动、结构安排的合理和细致以外,还有各种插图和谱例与之结合,读来给人以美感,也令人比较容易理解,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一本很值得阅读的音乐美学书籍,有助于提高音乐学者的文化修养和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本书无论是在对音乐美学、传统音乐和音乐教育上都是具有很高鉴赏性的。由于作者自己的喜好,运用的是开放性的研究思想,因此在一些简单的概括上面,难免不是那么清晰易懂,对于一些热爱音乐美学入门级的学生,读起来有些难理解。以上都只是读者的一点愚见,对全书总体评价无影响。
中国自古就有诗乐教化的传统,并以“礼乐之邦”的美名而著称于世。在源远流长而又丰富浩瀚的华夏传统文化宝库中,音乐艺术无疑是最值得炎黄子孙自豪的宝藏之一。在跨入21世纪之际,回顾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历程,学习研究中国音乐的精粹,深入领会中国音乐美的风采和魅力,对于继承中华文化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获取新的创造源泉和灵感,仍然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仍然有重要的意义。《未完成音乐美学》就是一部以全新视角研究音乐美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某些领域填补学界空白的严谨而有创见的力作,相信在今后会有更多爱乐人士能够通过此书,并将它发扬光大,同时也希望诸如此类书的创作能够如雨后春笋般丰富起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59408.html上一篇:20世纪以前佛教音乐文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