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一、美声于音乐剧的功能
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的表演形式,早期被称作歌舞剧。它将歌唱、对白、舞蹈和表演融为一体,通过歌曲、音乐、台词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
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
美声虽然在歌剧之前就存在于宗教唱诵中,却是随着歌剧的产生与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歌唱特色,完成了自身的繁荣。在17世纪,美声随着文艺复兴与歌剧的发展而兴起;在18世纪,美声随着歌剧的兴盛而发展;在19世纪,美声随着女子登上舞台进一步完善唱法,可以说,美声与歌剧是息息相关的,美声对音乐剧来说也功不可没。
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与歌剧同时风行的,是娱乐大众的歌舞表演,弥补歌剧的受众狭窄和歌舞表演的低俗,音乐剧应然而生。这时的音乐剧主要有两种创作形式:其一是在歌剧中糅合进娱乐性的元素,使歌剧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其二是运用歌剧的形式对歌舞表演进行重新创作,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内容和形式的高级享受。在内容上,音乐剧既有轻松的戏剧,也有感伤的悲剧;在形式上,音乐剧既有美声和乐队,又有流行音乐的发声及其他创作元素。
后来,随着音乐剧在美国流行起来,美国的很多独特音乐成分,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乡村乐等进入了音乐剧,但是对美声唱法依然颇为倚重,只不过,美声已经褪去了高人一等的光环,变得质朴而简单。某些时候,音乐剧所用的只是美声唱法的某个或某几个元素,而不是纯粹的美声。
美声之于音乐剧,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是科学发声方法对于演唱技巧贡献匪浅,比如气息的控制、声部的转换、共鸣的处理等,可以说,如果演唱者掌握了美声唱法,对于其他的唱法基本能够信手拈来,反之则不然;其次是美声在剧中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渲染厚重气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比如,在根据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如果沙威的角色用男中音来唱,尤其是“星辰”使用咏叹调,更能表现法国大革命时期沙威的矛盾,以及渲染夜晚的庄严,把观众带入到一个在黑暗中挣扎却充满着希望的年代。正如亨利?菲尔迪南?曼施坦因所言,在完美的演唱表情中,唱出了人物的灵魂。
由此可见,美声源于歌剧之前,与歌剧共同发展,在音乐剧中变化了自身,可以实现双重功效。曾经,美声是上流社会的专享,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美声自身的改进,美声已经被普通大众所认可。
二、美声在音乐剧中的特征
无论是在歌剧中,还是在音乐剧中,美声都保持了以下的基本特征:其一是纯粹的元音,美声唱法的必须要求就是元音纯粹,无论是头声还是胸声,都必须保持歌唱管道的敞开,以使得气流的通过畅通无阻,保证元音的清晰和铿锵。其二是明晰地吐字,不能以牺牲吐字的明晰度为代价换取嗓音的嘹亮,想要吐字清晰,必须既把元音唱的纯净,又把辅音唱的清晰,最好是能如说话一般唱歌。其三是保证音调的准确性,美声唱法对于音调的准确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把音调视为血液,托西曾有言,音调的准确性是唱功和听觉优劣的形式呈现。其四是声区的独立与统一相结合,美声唱法要求声区清晰,这只是针对单个音而言,至于整体唱词,则必须把不同的声区统一起来,过渡自然,不留转换痕迹,形成一串串富有弹性的、圆滑的珠子。其五是充沛的气息和灵活调整气息的能力,气息是说话的本源,自然也就是美声的基础,没有充沛的气息便不能在美声领域取得独一无二的成就,有了充沛的气息,还必须能够对气息调节自如,可以调节气息便是可以控制歌唱的状态,充沛的气息加上对气息的灵活调节,就是一个优秀的美声歌唱家。其六是音质的可控性,美声对音质的要求是圆润而具有共鸣,因此,在声带的闭合度、气息的量、软腭的抬起度、喉的位置、肌肉的紧张性、舌头的位置等方面必须保持适合的度。其七是通过调节气息实现对音量的控制,在美声演唱中,不能用喉部的肌肉对音量进行控制,需要通过调整气息控制音量,以增强声音的弹性和表现力。其八是微颤的中和和控制,一般时候的颤动为每秒6次或7次,这样才能保持声音的悦耳性,颤动太慢声音会摇晃,颤动太快声音会碎抖,但是如果歌曲的内容感情激奋或激愤,可以适度加快些,歌曲的内容感情平稳,可以适度减慢些。
在一般特征的基础上,美声在音乐剧中也呈现出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其一在借鉴美声基本特征的同时融入了一些时尚元素,既增强亲和力,又弱化了歌唱难度,美声是一种科学的歌唱方法,值得其他形式的歌唱予以借鉴。但是美声庄重而技巧要求严格,既不是很适合大众的轻松享受心理,也不是任何歌唱者都能实现的高度,在音乐剧中,美声结合其他形式是必然的趋势。其二是音乐剧中弱化了音区跨度,歌剧对于美声的发声技巧要求严谨,在旋律的设计上自然也会是多个音区的跨越,一般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八度,以呈现歌唱者的深厚功底,在音乐剧中,却没有这样的音区跨度,在旋律的设计上,很少有显示演唱技能,一般只是2个八度或者1个八度。其三是在音量的穿透力上不做很高要求,以前的歌剧是单纯依靠歌唱者让声音穿透乐队、穿过广大空间,深入到观众的耳中,音乐剧则不然,可以依靠音响设施实现音量的增大效果,所以只要充分保证音量的弹性即可。
三、音乐剧的表达需要美声的支持
音乐剧的创作与一般歌曲的创作区别在于其夸张的戏剧性:歌词抒作家自己的内心之情,属于主观抒情。音乐剧抒的是剧中人物之情,是人物与环境在情感状态上高度吻合的表达,是为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所服务的。因此,音乐剧是语言范畴和音乐范畴的结合,它为剧中人物的歌唱提供一个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情境,演员需要在不同的戏剧情境、人物关系、角色情绪之间进行转换,特别是当全剧达到戏剧冲突的高潮时,伴随人物情绪的激昂与转化,必然会有音域、声区的变动。因此,音乐剧演员必须有美声唱法的支持,才能够正确转换音区,凸显人物性格特点。
音乐剧是从歌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在西方音乐剧百余年的发展史中,音乐剧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时下,“流行音乐的风格也在较深的层面上影响着音乐剧创作风格的发展演变,使音乐剧歌曲能够紧跟生活时尚,紧跟社会潮流,紧跟观众音乐趣味的变迁,为自己的都市文化河床注入源头活水使其永无干涸之虞。”
美声唱法对于歌唱的要求是全共鸣,追求具有强烈光亮度的“声音集中点”。因此,我们不难看到美声唱法对音乐剧唱法的“支撑”和“扶持”的作用。
马克利斯曾经在《现代音乐概论》中这样表达:“艺术,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生活本身变化一样,也必须变化”。美声唱法经历了亲自的实践、见证了歌剧的黄金时代,也参与和支持了音乐剧的诞生和辉煌。经历了岁月的层层涤荡,音乐剧越来越具有古典的气质与时代的气息,而其兼容并蓄的情怀将各种唱法和唱腔融在自己的麾下,并发扬光大。其中,美声唱法可以说是最具国际化视野和发展空间最为广泛的一支,音乐剧以美声为基础且兼顾其他演唱方法的特点使得演唱能够更加灵活地为塑造人物形象和丰富剧情服务,所以不仅没有呈现出零乱性,反而使得舞台表演更具表现力。既具有艺术性,有具有时代感的音乐剧,未来的发展中,可以预见的是它必将得到大众越来越多的喜爱。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59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