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现阶段电视剧音乐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注意对音乐风格的研究和演奏、演唱技巧的掌握,中国的影视剧音乐创作不够成熟,关于这类的分析也较少,且有许多局限性。
一、《上海沧桑》的五声性调式
《上海沧桑》是一首声乐作品。为表现出上海民族经济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作曲家在歌曲中呈现了许多转调的部分,但基本都是五声性的民族调式。《上海沧桑》在前奏、间奏、主歌、副歌部分的调性各有不同。歌曲先出来的是伴奏,为D羽调式。
通过分析前奏部分的旋律可以得知,其音节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变宫的六声调式。从第十小节开始,有四个小节离调到了C宫系统的五声调式。前奏的后半部分落在降B宫调(六声加清角)。
羽调式的音乐风格清丽,又具有自然小调凄婉的色彩,加入变宫音之后,不协和性的二度音程的增加使得前奏部分呈现出一种悲叹凄清的味道。但中间又离调到它的属关系调C宫系统。作曲家在调式调性上用的民族五声性调式,但在创作中又运用了西方近关系转调的手法。C宫调的调性感觉与自然大调有些相似,气势磅礴雄伟,为前奏部分增加了历经沧桑后的沉稳感,与《上海沧桑》的剧情发展相呼应。
歌曲从第二十小节开始进入主歌部分,为E羽调的五声调式。民族风格特点鲜明。歌曲的伴奏织体为各和弦分解演奏。
第二十六小节至三十三小节为歌曲的间奏,间奏与前奏的开头相同,都为E羽调式(六声加变宫),间奏的后半部分是以模进方式转到B徵调式(五声)。
第三十四小节至四十八小节是歌曲的第二部分,前四小节的调号是1=D,它的调性为B羽(六声加变宫),第三十八小节开始至这一部分的结束都转为G大调的调号,调性为E羽(七声清乐),从四十九小节开始是主歌的再现,调性为E羽(六声加变宫)。最后的尾声又转为E商(五声),最后的结尾落在E徵调五声。
二、《上海沧桑》中转调的应用
《上海沧桑》从头到尾一共转了七次调。前奏部分为D羽(六声加变宫)转到它的下属关系调――降B宫(六声加清角),中间还有四小节离调到C宫五声。C宫五声运用“清角为宫”手法引入降B宫调式。《上海沧桑》的旋律具有明显的五声性风格,但旋律并非在某一五声宫系统内进行,而是不断变化、游走在不同的五声调式之间。间奏中的转调是模进关系转调,间奏部分的第一句仍沿用A部分的调性,第二句以两个乐汇连续模进两次最终落在B徵调。间奏到B部分是同主音系统转调,B徵转为B羽。B部分的内部转调也是模进关系转调,“风吹花落心枉然,涌浪淘尽旧时模样”是“百年的钟声起波澜,只叹往事旧风霜”上四度模进的转调直至再现部的结束。再现部至尾声运用“变宫为角”从E羽转到E商调,尾声在最后收尾的部分用模进关系转到E徵。
三、歌曲的曲式结构
《上海沧桑》歌词简短,但也分为三个部分。再现部分由高音起始,以低音结束,最后的尾声可以看作是一个扩充乐句,落在商音上,意犹未尽而抒发情感,乃点睛之笔,象征着电视剧中唐家大家族由兴盛到衰落再到崛起的过程。
四、交替拍子的运用
《上海沧桑》歌曲以四四拍为主,前奏与间奏主要的四三拍子,如波涛般一层层推进。中间交替着四二拍子,都只占用一小节,变换拍子前后的单位拍的时值一样,所以《上海沧桑》变换拍子前后的速度不变,主要起过渡搭桥的作用。主歌部分都是四四拍子,旋律与歌词之间是起-承-合的关系。变换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依据着它所变换的拍子本身的强弱规律的,与这首作品的情绪息息相关。
五、结语
职业音乐人及其作品,长期占据着电视等现代化媒体的中心位置。造成许多影视剧作品缺少故事情节与内容的整体性,而彰显了商业性。目前,电视剧音乐质量个体水平层次不齐,总体水平还不高。
《上海沧桑》这首影视音乐作品是依附于电视剧剧情而创作的,观众可以根据具体的剧情来阐释音乐的具体内容。真正的音画对立能起到潜台词的作用,引人深思,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希望其他影视音乐也能够像电视剧《上海沧桑》的音乐一样,在创作时紧扣作品主体,注重音乐与原作品相结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5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