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浅谈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流行音乐道路的思考

浅谈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流行音乐道路的思考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其沟通心灵的作用可以跨越国界。流行音乐拥有通俗易唱的旋律、善于抒发人的内心感受, 并能让人从中找到共鸣与慰籍, 而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

  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20-30年代的上海时期、50 年代的香港时期、50-70年代的台湾时期、港台与内地发展时期等几个阶段。中国流行音乐经历过辉煌,曾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歌唱家。现在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流行音乐的发展却缓慢地进行着,音乐作品的质量、传唱度和唱片销量均下滑。为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为了实现中国流行音乐走向国际的梦,也需要朝着中国特色流行音乐道路前进发展。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现状

  以《夜上海》为代表的“上海老歌”造就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个高峰。“上海老歌”的创作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末,兴盛于30-40年代,其特色在于用高深精致的作曲手法、民族化的音调,结合外国舞曲如爵士、华尔兹、探戈等的节奏类型,把雅俗共赏做到了极致,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生。

  改革开放后,伴随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港台流行音乐全面进入大陆。在此阶段邓丽君的歌声意义非凡,甚至有不少学者认为:“真正拉开中国大陆大众文化序幕的是邓丽君歌曲”。人们对优美抒情、轻松和缓以及含情脉脉的艺术形式的渴望,也使得台湾校园歌曲也一下流行了起来。

  1978年-1985年,因为台湾校园歌曲被大陆翻唱,引发了大陆“港台翻唱”时代的来临,到1985年末,在大陆,流行音乐终于取代传统革命、抒情歌曲成为大众音乐的主流,人们不仅歌唱生活,也开始敢于表达欲望。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流行音乐文化市场进入鼎盛时期。但在1990年代初,相比港台和欧美,大陆流行音乐制作的各个环节还显得非常落后。直到1994年,港、台与大陆的流行音乐全部转向对都市题材的挖掘,注重表现现代都市人的情感与快节奏生活,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与审美趣味,也更加贴近了流行音乐原本的文化属性之一――商业性。

  1995年左右开始,大陆乐坛继港台之后,迎来了“以人带歌”的偶像时代。如今流行音乐文化传播更加快速便捷,来自港台、欧美、日韩的流行音乐充满音乐市场,使我国流行音乐面临新的变革,呈现出音乐需求、音乐创作、传播媒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网络成了推动音乐传播的强大动力,数字传媒促使流行音乐更为广泛传播,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今流行歌坛歌手层出不穷、各类选秀节目铺天盖地而来,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众多歌者当中,能够经得住时间和艺术考验的流行歌手可谓凤毛麟角,或昙花一现、或鲜为人知,少有歌手能永立潮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虽然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一年中有大量歌曲发表,但真正能经典传唱的流行音乐作品却是寥寥无几,华语音乐教父刘欢老师曾说过:不担心在中国找不到好的歌手,担心的是好的音乐作品在哪里。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流行音乐该怎样以良好的发展态势存在于时代之中呢?

  二、当前中国流行音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中国流行音乐在模仿欧美又效仿日韩,导致流行歌词高雅的境界几近消忘,无聊化、琐碎化和庸俗化的创作风气甚嚣尘上,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的张力逐日减小。中国流行音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歌手专业素质的缺乏

  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一样,需要歌手有良好的嗓音条件以及必要的演唱技巧训练,而目前国内流行乐坛上,一些歌手由于未经过专业化的演唱技巧训练,在演唱中往往少用或根本不用气息及声音技巧,只能靠自己微薄的真声来演唱。因此这些歌手的声音缺乏共鸣、没有底气,更没有宽广的音域,缺少深层的演出功力。有的歌手甚至为了迎合欧美流行硬挤出沙哑的歌唱效果,欧美流行的那种沙哑是艺术的塑造,自然流露,而国内某些流行歌手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红火起来,但由于不科学的发声方式容易使嗓音疲劳,所以长期以往极易造成嗓音疾病,从而断送演唱者的艺术生命。

  流行歌手轻视个人文化素养的培养更为严重。许多流行歌手误以为唱歌就是比嗓子、比技巧,能唱高音就是唱得好,从而常常忽略作品的思想内涵、风格韵味与情感表现。演唱歌曲不但有较强的专业性,还有较强的人文性。只有把流行歌曲的演唱条件、声音技巧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感人的艺术作品,从而取得不俗的成绩。并且有的音乐院校在培养专业歌手过程中也常常忽略这一点。譬如,在音乐学院中,有的只向学生传授发声方法、声乐技巧,而疏于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化内涵、艺术风格、情感表现。

  难怪有的乐评家说,中国近几年缺乏真正好的歌曲、好的歌手,流行音乐倒退了等等。当然,我国流行歌坛也确有一些“实力派”歌手,他们讲究唱功,钻研艺术,善于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中吸取营养,懂得将优秀的流行元素与本身特色融合,因此,其嗓音长久不衰,歌声优美动听,极富艺术感染力,只可惜这样的歌手寥寥可数,与我国流行歌手“从业者众”的格局不成正比。

  (二)歌曲作品创作的弊病

  跟风严重。众多已经听惯欧美、日韩的年轻人,对中国音乐的热情度并不高,要不是还有华语音乐的港台音乐撑起已经残缺的半边天,华语流行音乐市场前景令人堪忧。现在的中国音乐仿佛是一种“风”的状态,众多新生的原创音乐也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而不得不跟“风”。

  创作空间狭窄、作品雷同。偶尔会出现一首特别受欢迎的作品风格,紧接着相同题材的作品就一哄而上。甚至出现歌词越无聊,歌却越流行。   歌曲创作急功近利,只为娱乐大众。伴随着网络音乐的兴起,音乐制作的门槛降低了,通过网络,什么样的音乐作品都有可能让人听到,为了吸引眼球,为了娱乐大众,有的人在创作时就有意往低俗的路子上走,认为越是饱受争议就越是能火,类似音乐作品的大量出现,拉低了中国流行音乐品质的整体水平。

  (三)歌曲流行区域的限制

  中国流行音乐市场中欧美、日韩音乐所受欢迎程度非常之大,特别是韩流冲击,韩国流行音乐甚至红遍全球。国内虽有许多好歌,却缺乏全球影响力。中国市场这一庞大的消费平台虽让有的歌曲大火了一把,但却少有国际友人听过这些歌,仅仅在国内风靡一时便从此沉寂。反而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歌曲在中国音乐市场中火热流行。

  三、中国特色流行音乐道路的发展

  (一)民歌流行化――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特色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今我们对西方现代音乐已越来越熟知,而比较起来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却远不如西方音乐。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识使我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受到局限,而将民族、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将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流行于世界。

  说到民族特色,一定会提到当前流行的“中国风”。中国风歌曲在现今可谓是风生水起,但其本质实为“混搭风”,是在结合R&B、爵士等西方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古典乐器、古诗词等内容。虽然在国内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歌曲,但其国际影响力还是有差火候。

  民歌流行化是中国特色流行音乐道路实践的重要内容。因为属于中华民族、民间的特色是我国独有的宝藏,通过借流行化手法改编民间、民族歌曲,使之符合时尚和流行的要求实现民歌大众化。

  苏皖民歌《茉莉花》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198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推荐《茉莉花》。《茉莉花》被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在国家典礼和文化交流事务上,以各种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演绎,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俨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符号象征,跻身世界经典音乐行列。《茉莉花》的艺术魅力,首先源于它的民间文化属性,它是原生态的市井人物与民间场景,以真实自然为其审美价值取向。其次,《茉莉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作为一种良好的国家修辞手法,充分释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茉莉花》拥有长久非凡的艺术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也正在此。

  现在的作曲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很少有人肯真正放下身价深入生活的。更缺乏下苦功夫了解与主题有关的民族民间音乐。所以在创作时并不是只加入中国元素就是中国特色了,而是要从本质上还原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使其大放光彩。

  (二)主题扩大化――充分提升歌曲作品内涵

  一首好歌应当达到三级台阶,即悦耳、会心和畅神。也就是说,一要感觉愉悦,二要心智共鸣,三要畅神动魄。倘若还要更完善地表述的话,除此三级台阶外还应有余兴和衍兴层次,即令人品评、回味其深长而蕴藉的余兴剩味以及向生活隐性地推衍和渗透的层次。

  中国流行音乐主题中爱情歌曲占了很大篇幅,关于描写人生伦理、生活理想等内容的相对少。歌词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痕迹严重。在内容上,宣扬爱情,低级庸俗的歌词居多。另外,还有许多歌刻意追求曲折艰涩,把寻常语变作陌生的扭曲变形的话语,言不及义,让人不知所云。

  优秀的词曲创作者不能放弃的应该是深层次的、丰富的的价值、伦理追求。歌曲要体现爱与正能量,但是“爱”不能狭隘地理解成个人情感,母爱或者父爱,从而遮蔽了更深远的人性主题和家园意义的抒发。世界上除了爱情还有其他柔性要素,不能将主题总是只围绕男女爱情,歌曲的灵魂要和普通人的梦想和烦恼紧紧相连,歌中所唱不单是某个普通人的遭遇,也是千千万万人的共同感受,这样的作品才走向流行音乐金字塔的塔尖,在不同的时代感染更多的人。

  词曲创作应富有文学性,还要具有哲理性、思想性和社会性,把流行歌词当做一种能媲美唐诗宋词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效的文学艺术样式,使得美学元素成为文化产业重要的生产性元素,挖掘出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现代性,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流行音乐作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5986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