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玛利亚以其博大的爱心、超人的宽容、优秀的素质,“调教”好了七个顽皮孩子,最后也收获了人生的最大幸福――爱情。《音乐之声》从多维角度阐释了深邃的思想内涵。
一、宽 容
大修女面对一个“茫然不知身何处”“爱惹麻烦”“心浮气躁”这样一个经常“违例”的最糟糕的修女,只好认可“玛利亚不适合修道院。”于是,把她派去冯?特拉普皇家海军上校家做家庭教师。涉世未深的22岁修女玛利亚内心忐忑,但是她为走进尘世,自由自在而感到欣喜若狂。她虽然喜欢孩子,但面对七个孩子,显然有些诧异,甚至缺乏信心――“我到底怎么啦,我本向往冒险,做我从未做过的事情。如今我正踏上冒险征程,为什么我会如此胆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除此之外,你还会看到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她一路高歌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上校看到她在一个冠冕堂皇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瞪视着她,“你怎么不像一个家庭教师?”而且她还衣衫破旧,上校要求她换身衣服。他一脸严肃地向她布置家教内容:“每天上午你得督促孩子做功课。我可不想他们虚度了整个暑假。下午,他们在操场上练行走,做深呼吸。就寝时间必须严格遵守,不得例外。”当玛利亚问起孩子们什么时间能玩时,上校告诉他,这要取决于孩子们是否循规蹈矩,并且命令她来指挥。上校无疑是把十几岁的孩子们当成了士兵,并用哨声把孩子们叫来,见他们的家庭教师。他也要求玛利亚用哨子管教孩子们,但遭到了玛利亚的拒绝:“很抱歉,先生。我绝不听哨子应声。哨子是吹给狗、猫或其他动物听的,但不是给孩子,更不是给我听的,这太有辱人格了。”这充分展示了玛利亚的人性观,强调把人性放在首位,充分尊重人,这也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理念。
父亲的军人做法招致孩子们的强烈抵制,但他们不敢公开反抗,把气儿都撒到了家庭教师头上,第11位家庭教师仅在这个家待了两个小时就被撵走,这一回要看玛利亚的“下场“了。
上校用笛子让孩子们报出姓名,当他们的父亲离开后,玛利亚平心静气地让他们再报一下名字和年龄,这时孩子们的本来面目露了出来。丽莎坚决“不要家庭教师”,抵触情绪最强,但玛利亚要跟她做朋友;弗里德里克则公开叫板:“我会让你受不了。”布姬塔说她“穿的衣服是我看过的最丑陋的”。从中看出她对玛利亚的蔑视;库特则要破罐破摔:“我是个不可救药的人。”只有最小的格里塔说喜爱她。面对如此七个孩子,玛利亚不但没有恼火,还开诚布公地说:“我从没当过家庭教师,一点儿也不知道怎样当家庭教师,需要你们多提意见。”她的坦诚相待不但没有换来孩子们的同情,还遭到他们的捉弄。上楼时在她的上衣兜里放了一只癞蛤蟆,吓得她尖叫起来;吃晚饭时,孩子们在她的坐椅上放上一个带刺儿的松果,扎得她尖叫着跳起来。上校还讽刺她:“很动听的曲调,在修道院学的吗?”玛利亚巧妙地回答:“是我的风湿病。”接着又坐下。席间,她说:“我感谢诸位今天放在我口袋里的珍贵礼物。”上校诧异:“什么礼物?”玛利亚说:“这可是我和孩子之间的秘密。”并且说:“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紧张,来到新家里,谁也不认识。而你们真好,真周到。你们知道被大家接受是多么重要,让我初到这儿就感到了温暖和快乐。”这几句“阴阳颠倒”的话着实让孩子们感激涕流,玛塔先哭了起来,其他孩子们也跟着哭了起来。玛利亚博大的胸怀、宽阔的胸襟融化了孩子们冰冷的心!
宽容的另一个例子就是玛利亚对丽莎早恋事情的“掩护”。丽莎爱上了送信员劳夫,两个人晚饭后在后花园里约会,后来又到亭子里,又唱又跳,表白心思。玛利亚知道丽莎约会:“亲爱的上帝,有关丽莎的事,让她知道我是她的朋友。”丽莎从窗户爬进房间,向玛利亚说道:“你要告发我吗?”玛利亚说:“上帝帮助我善解人意。”玛利亚让丽莎今天晚上把衣服洗了,明天就没有人注意到她了。并拿出衣服让她换上。这时,丽莎终于承认:“今天我说我不需要家庭教师。现在也许我真的需要。”孩子们被雷声吓得都躲到玛利亚房间里,他们又唱又跳,高兴之余,上校走进来。质问丽莎:“晚饭后,我好像就没见过你。”丽莎支支吾吾,答非所问。玛利亚打圆场:“上校,她想说的是,呃……今天晚上我和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过现在已经很晚,不能再详谈了。孩子们,听父亲的话吧,快回去上床睡觉。”丽莎约会的事儿就这样化解了。
玛利亚的宽容、大度与博爱终于打开了孩子们情感上的坚冰之旅!孩子们真心地接纳了她。正如19世纪美国最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所说:“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盛赞宽容:“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二、教 育
蒙台涅(Montaigne),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后期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在《论儿童教育》中从教育内容、方法角度谈到了判断力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还强调了儿童教育的目的:与其说是使其“变成博学的人,毋宁说变成一个能干的人”①,所以,“要教育儿童对一切都加以检查过滤,不要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要教育他们不要在脑子里留下单纯由于权威和尊严而存在的东西。……要遇事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1]220 玛利亚遵循了这种教育理念,从启迪孩子们的心智开始。她没有遵守上校指令,而是把孩子们带到户外,感知大自然、熟悉整个世界。他们乘小火车来到她熟悉的悠悠草地。蓝天白云之下,孩子们兴高采烈,心花怒放,这些长期被囚禁的鸟儿,终于冲出了牢笼,展翅高飞了!兴致勃勃的玛利亚也没有忘记她的使命,教他们学习。但教什么呢?正如格里塔所说:就从ABC开始吧。为了欢迎男爵夫人的到来,孩子们当下迫切的事情是必须抓紧时间学习唱歌,但是正如女管家所说:“自从上校可怜的妻子去世后,上校自己管理家务,好像自己还在军舰上一样,整天就是哨子命令。不准再有歌声,不准再有笑声,不准有一件让他想起妻子的事,甚至对孩子们也这样。”所以,孩子们什么歌儿也不会唱。玛利亚不得不从音符开始。她采用了比喻加联想的方式:
“哆”是一只小母鹿,
“来”是一束金色的阳光,
“咪”是称呼我自己,
“发”是道路远又长,
“嗖”是穿针又引线,
“啦”是音符跟着“嗖”,
“唏”是饮料与茶点,
然后我们再唱“哆”。
就这样,通过反复穿插练习,孩子们终于掌握了基本音符。接着,她又领孩子们爬树;玛利亚又领孩子们划船。后来,又和孩子们共同表演木偶戏,逗得上校情不自禁笑起来。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真切地感知了世界,认知了万物,心灵的桎梏被打开,心智得以开启,心路得以开通,孩子们能够“格物、致知”[2]了,逐渐具备“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1]220的能力了。
三、假丑恶
影片一方面在颂扬真善美的同时,也挞伐了假丑恶。首先就是送信员劳夫的虚假爱情。他与丽莎早恋,在给上校家送电报时,两人偷偷约会。他“真心”地爱丽莎,并信誓旦旦地告诉丽莎:“我现在十七岁,马上就要十八岁。我要照顾你。”丽莎也袒露心扉:“我需要一个年长又稳重之人……你今年十七岁,马上就要十八岁,我就指望你。”
但是他们的“爱情”没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音乐节比赛结束后,上校一家逃到了教堂后面的墓碑后面躲藏起来,哨兵搜查他们藏身的墓碑,没有发现他们。劳夫留在原处,上校从墓碑后出来,劳夫欲吹哨子。丽莎说:“劳夫,别吹。”而劳夫举枪瞄准上校。上校还劝他:“把枪放下!你只是个孩子,你真的不属于他们。跟我们一起走吧,否则就太晚了。”但劳夫顽固地说:“不许再动一步,我要开枪打死你。”上校夺过劳夫的枪,迅速跑开,而劳夫喊叫起来:“上尉,上尉!他们在这儿。”他背叛了爱情,背叛了祖国,成为第三帝国的一个牺牲品。
假丑恶的第二个表现就是男爵夫人。用上校的话来说,她“可爱、迷人、聪明、优雅”,是一个“理想的主妇”。但是对于孩子们,她是一个陌生人,一个他们不能接受之人。当玛丽亚留下纸条,返回修道院后。孩子们郁郁不乐,家中失去了昔日音乐和笑声。男爵夫人试图讨好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玩球。但孩子们受不了那种单调和她的不真诚,于是停止了游戏。她并不是诚心诚意地爱他们,也没有全身心付出,放不下男爵夫人的架子。她期盼的是一个有地位、权势的人,是一个经济上依赖于她,听从她摆布之人。所以,当上校说,他已经把一半感情分给他人的时候,男爵夫人马上就说:“我真的认为你不太适合我。你太独立了,我……我需要一个极其需要我的人,至少极其需要我的钱的人。”上校显然不是她的理想目标,因此她明智地退出了婚姻角逐。
四、结语
《音乐之声》一方面完美地展示了玛利亚伟大、无私的爱与宽容。她的爱是那么真挚,那么虔诚,那么体贴入微,那么善解人意,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融;她的宽容可以容纳山河百川,可以融化冰山雪地。这种博大的襟怀挽救了一个家庭,也成就了自己美好的姻缘。她的爱验证了基督教哲学奠基者奥古斯丁名言:“爱是最高的美德,是一切美德之源。爱是惟一能占领与充满永恒的东西。”[1]148另一方面影片也鞭笞了“假丑恶”,劳夫的虚假爱情、背叛祖国,男爵夫人的做作、贪图荣华富贵等。
另外,片中的教育理念也对当今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玛利亚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人性关怀与爱戴,是一个教师必备素质;第二,教师必须要宽容,要有一颗博大仁爱之心;最后,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为主,以形成判断力为本,正如蒙台涅所言“经验证明,一个极好的记忆往往仅配上一个衰弱的判断”②是不够的。教育应该重思考、重实践。
注释:
① 《论儿童教育》,见北京大学西语系资料组:《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1971年版,第51页。
② 《论说谎》,《世界文库》第7分册,第3010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60315.html上一篇:《钢琴师》:以音乐抚慰生命的创痛
下一篇:简述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