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聆听首师大曹理教授的评课,学习杭师大王家祥教授“对于音乐课教学案例中教学目标的撰写的要求”等研讨活动中都发现,原先常见的“通过……的教学,让学生……”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已悄然改变为“通过……,学生能……”。
这一细节虽小,却让人深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样上这节课,怎样教得流畅、精彩,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进行换位思考,怎样学得积极、主动、有滋有味。因而在教学时,我们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思路去引领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带入自己的设计,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绪和感受,忽视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而只是盲目地想当然,凭臆想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结果学生学习无兴趣,教师教得不顺畅,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二、实践之,打造高效课堂
“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能让孩子们对所授知识感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让孩子爱上音乐学习是最终目的,而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则是达成目的的最佳途径,为此我们就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合适自己也受孩子欢迎的教育教学方法。要做到“以学定教”,它的起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情,所谓“学情”, 就是指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研教材
教学是一个实践转化过程,在处理教材时不能拘泥于教材已有的呈现方式。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预设目标,预设目标与课堂的实际进程很可能不相符,需要在教学进程中及时调整修订,即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从而产生新的目标。其二是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需做到“三个了解”――了解小学音乐教材的全貌(全套课本);了解几册课本中相关部分的内在联系;了解一册再到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三要有机化地把握教材,使教材既有结构性、递进性,也有趣味性、可学习性,这样的教材处理方式才是真正的适合课堂教学的教材转化方式。
(二) 研学生
1.课前预测“学情”,顺学而导
课前预测“学情”指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心理规律等宏观的、共性的、静态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如,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可能会在哪些地方感到困惑?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学生会对哪些内容理解不透彻?是否愿意按教师的设想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交流?然后,针对这些预测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或策略,以便对学情做出及时调整和引导。
(1)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
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实现让音乐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2)预测学生的知识起点
学生掌握新知是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得到新知识的,学生对与新知有关的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学生学习新知基础,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了解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们可以在课前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但是每一节课之前进行调查是做不到的,所以更多的要根据教学的经验估计学生的水平,然后采用各种方式,找准教学起点。如,开门见山式:你对这个知识了解多少?你听说过这个内容吗?尝试练习式:你能解答这些题目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或情景创设式等。
2.课中捕捉“学情”,促进发展
(1)观察,发现学生的知识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刻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学情”,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课堂行为,看学生是否在学、是否愿意学、乐意学、学得是否投入。由于我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别,有些学生能通过点拨就可以学会,而有些学生则要进行反复的训练。
(2)倾听,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
我们教师应该学会在课堂中倾听,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对知识的现实掌握情况往往在其发言中就体现出来了,在倾听中了解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问一问学生的想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变化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3.课后检测“学情”,拓展延伸
课后,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后测法了解学生当堂课的知识掌握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确定下节课的学习起点。笔者提炼出以下评价的要点和依据,并凝聚成一份基于学情分析的评价表,包括学习目标:准确,表述具体,师生明确;合理,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经过努力可实现;优化,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学习过程:教学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有吸引力和启发性,所用学习材料具有较好的学习意义,明确指向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符合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学生反映,课堂上有呈示自己思维过程的空间,易错、疑惑点能得到教师精要的引领和点拨;课堂生成,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重对话。学习态度和习惯:课堂活动,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到老师设计的学习活动中去,神情专注,发言踊跃,对话积极;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表现出科学合理的学科学习习惯。
高效是课堂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传授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是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就要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它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这节课刚刚结束,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想着下一节课”的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60364.html上一篇: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下一篇:关于音乐表演技能培养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