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论土家族摆手舞打击乐:锣鼓音乐

论土家族摆手舞打击乐:锣鼓音乐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其中最具特色、最富有民俗风情的是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摆手舞包含了人类生存、劳动创造等内容,是一部土家族生动的文明史诗,体现了土家族的特有文化。本文将摆手舞的起源、分布流域、基本内容以及打击乐特征加以分析,希望对土家族摆手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摆手舞的起源及分布流域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因为长期居住在山区,绵延不断的山脉横贯全境。土家族人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土家族人能歌善舞,歌舞民俗源远流长。而延至今日,最具特色、最富有民俗风情的是土家族摆手舞。

  摆手舞在唐宋之时即已产生,它源于土家族先民的巴渝舞,在土司制度时期,主要供土司王娱乐,且广泛盛行于土家族民间。“土民赛故土司神,旧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陈牲醴,至期既夕,群男女并入,酬毕,披五花被,锦帕首,击鼓鸣钲,跳舞歌唱,竞数夕乃止。其期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歌时男女相携,蹁跹进退,故谓之‘摆手’。”“改土归流”后,成为民间的娱乐活动。[1]

  摆手舞是土家族一种传统舞蹈,流传在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沅水、酉水流域一带,尤以酉水流域为甚。现在摆手舞的分布,有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县的大部分区域和宣恩、鹤峰两县的小部分区域;有湘西龙山、永顺、沅陵、保靖、古丈、桑植、永定等土家族聚居区;还有重庆市的酉阳、黔江两县的小部分区域,形成了以酉水河为纽带的土家族摆手舞文化圈。

  二、摆手舞的基本内容

  土家族摆手舞包含了人类生存、劳动创造等内容,是一部土家族生动的文明史诗,体现了土家族的特有文化。

  摆手舞,土家语称“社巴日”或“跳金巴”,是在摆手活动中进行的,是土家人祭祀祖先与庆新年、祈丰收的集体活动,摆手舞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别。[1]大摆手联村举行,规模较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土家族大摆手活动非常热闹,在土司时期就被文人形容为:“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遂成为湘、鄂、川、黔边境文化、经济交流的民族盛会。小摆手以自然村寨为单位进行,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由主祭人(梯玛或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主持。在整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的活动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大鼓,鼓放在正中间,鼓手是实际的指挥者,人们随着鼓手敲打的“盘冬、盘冬”的锣鼓声,便开始舞之蹈之歌之起来。大摆手舞以打大鼓、大锣为节拍而更换舞姿,放土炮、三眼炮、火号和爆竹。小摆手以打大鼓为节拍而更换舞姿,参加活动的人群随着锣鼓的节拍,翩翩起舞,使整个活动呈现热烈、欢快的场面。摆手舞动作约有120多个,现在失传的甚多,摆手舞与摆手歌的内容丰富,主要是表现土家族先民长期与山打交道,表现渔猎和初期的农事活动,还有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等等。舞蹈动作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走动顺拐,重拍下沉,双腿屈膝,全身颤动。

  三、摆手舞打击乐――锣鼓音乐

  摆手舞以大锣大鼓伴奏为主,节奏明快、简练,舞者动作的变化听锣鼓“指挥”,敲击鼓边为令,摆手舞的律动,绝大部分是顺摆,即摆右手出右脚,摆左手出左脚。膝部的弯曲,是摆手舞较显著的特点,通常在整个舞蹈中,膝部都是弯的,特别是在每一动作最后一拍,膝部弯曲更深一些。手的动作虽多,但摆动较小,最高不得超过肩膀,摆时臂膀伸直或固定弯曲角度。重拍向上摆,弱拍向下摆,同时双手和上身都要颤动一下。

  整场舞蹈通过锣鼓的节奏来控制舞蹈队形和动作的变化。不同的舞蹈内容有不同的节奏。表现战斗动作时,节奏高亢激越;表现追忆祖先动作时,节奏舒缓而庄重;表现生产劳动时,节奏快慢有致;表现生活时,节奏轻松活泼。

  声伴随着众人发出有节奏的“嗬也嗬”的和唱声,营造出一种刚劲、稳健、热烈又庄重的氛围。

  打击乐作为摆手舞最主要的伴奏音乐,是摆手舞队伍和变换各种动作和队形的指挥者。土家族摆手舞的打击乐最初源于原始社会。远古时期的土家族人居住在古木参天、洞穴遍地、河流纵横的地方,常与野兽为伴,人们为了生存,用敲击石块、木棒来驱赶野兽。随着人类进步,这种敲石块,击木棒进而用敲梆子,敲鼎盖来代替,近代则是敲击大锣、大鼓来驱赶野兽,这种杂乱无章的敲击声为摆手舞的伴奏音乐奠定了旋律基础,也就产生了摆手舞最为原始的伴奏鼓点。

  (一)锣鼓在舞蹈伴奏中的作用

  人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节奏是音乐艺术的主要表现要素”。[2]节奏又是音乐的灵魂。我国民族音乐的节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音高的节奏,另一类是无音高的节奏。前者是指我国音乐中各种旋律形态所构造的节奏,它是各种音乐形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后者是我国音乐中最具特殊的民族打击乐器演奏出的节奏形态,这些虽没有具体的音高概念,但中国民族打击乐器的生动性和复杂性,以及通过打击乐器不同组合和音色变化,体现出艺术作品中动与静、强与弱、疏与密、刚与柔的美,构成了人们心理律动的生命意义。可见,节奏在音乐舞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击乐是一种音响的节奏艺术,其各种乐器虽具有独特的音色,却只有单一的音,通过演奏,用不同的敲击方式和音量控制,才能产生出有差别的音色来,当这些极不一致甚至为躁音的音流在同一节奏中时,就可能产生出变化多端的气氛甚至意境来。   土家族本身是一个与锣鼓非常投缘的民族,有大量的史籍记载和民俗专家都对锣鼓在土家族的用途广泛和渊源作了大量说明,汉代的王逸论土家先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明《一统志》则强调,永顺土家人“铜鼓祀神,刻木为契”,这里的铜即“锣”。像土家族的薅草锣鼓、丧葬鼓、摆手舞等等,锣鼓在土家族各种民俗事象中占居着核心地位。可见锣鼓被大量运用于土家族人信仰、礼仪、生产和生活习俗、节庆、娱乐的民间习俗中。[3]

  锣鼓是人类音乐活动中最早的乐器,锣鼓功能体现的文化价值可以记载一个人类音乐生活的普遍现象。锣鼓打击乐是无音阶的歌,它虽无旋律变化,却唱出了人民的心里话,舞出了人民的真挚情。人类学者邓启耀说道:“鼓在各族民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它或象征母体,人兽皆本于本它;或形似女阴,备祭之后便可化生万物,或是送葬的指示,亡灵将循看鼓声回归祖地,在他们看来,鼓分阴阳,声联生死,既为祭生,也为葬死,生死灵肉,由鼓而发。”[4]这说明鼓与人的生产、生活和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锣也如此,这句话也形象地道出了锣鼓最本质的文化意义。

  土家族地区有一些技艺精湛、舞艺超群的男女锣鼓手,这些锣鼓手被当地人称为锣王、鼓王,锣艺、鼓艺就是通过这些人一代代相传至今。人们踏着锣鼓点所跳的摆手舞,将叙事性融入舞蹈形象地再现了土家族的历史。[5]比如大、小摆手对祖先的祭祀,体现了土家族人对人类祖先的历史追忆,摆手舞中的踩火山、播种、锄草、收获等一系列动作,将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完整地融入鼓乐曲的艺术中,鼓舞中表现的刀耕火种,记录了土家族作为一个农耕民族的历史;大小摆手舞的动作是摆同边手,表现出山区人民攀峭壁、爬陡坡、同边手脚同时向上手抓、足蹬的姿态……土家族摆手舞就是在这种伴奏乐器的烘托下,显现出它的艺术魅力。土家族舞手舞打击乐侧重于鼓和锣的运用,这是由摆手舞动作特点决定。由于舞蹈场面大,舞蹈动作重拍下沉要求伴奏节奏鲜明。俗话说,“锣鼓半台戏”,说明锣、鼓在舞蹈音乐中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通过锣鼓节奏,调整整个舞蹈过程中的场次交替、速度快慢、情节变换、情绪高低等。[5]

  土家族摆手舞以锣鼓为特征,通过一个个具有逻辑性的舞蹈动作,生动再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历史、生活等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叙事性的锣鼓乐文化。[5]

  (二)锣鼓伴奏音乐的节奏特点

  1.规整的2/4拍节奏成为摆手舞伴奏的主要节奏特征

  在舞蹈的过程中,2/4拍节奏的强弱有规律的程式化的特点,形成一种渲染气氛、表达情绪的思维定势。节奏的律动与舞蹈的动律十分吻合,使欣赏者产生美的共鸣。

  2.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使伴奏音乐产生跳跃感,使舞蹈动作充满活力

  前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节奏的运用,加强了节奏的密度,使内部节奏形态发生了变化,这种松与紧的对比,使音乐节奏的进行获得了动力性和新鲜感,在舞蹈过程起着调节,变换动作和烘托舞蹈气氛的作用。

  (三)锣鼓点所表现的基本内容

  这里单从生产劳动、生活娱乐方面加以分析。土家族摆手舞的伴奏看似简单,只有锣鼓作为伴奏形式,但它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结合舞蹈动作,大致可分为四类:

  1.反映娱乐性

  舞蹈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见谱例一,用锣鼓演奏的音响来反映欢快、娱乐场面。

  2.反映旱地生产动作

  舞蹈动作有:种包谷、挖土等劳动动作。

  3.反映水田耕作

  舞蹈动作有:插秧、踩田、打谷子等劳动动作。见谱例三,舞蹈动作在锣鼓的伴奏下,再现生产和生活场面,恰似一幅土家人民的山水风情画,又恰似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人入胜。

  4.反映生活动作

  舞蹈动作有:“打耙粑”、“打猪草”、“打蚊子”、“钓鱼”等劳动动作。见谱例五,就“打粑粑”而言,舞蹈在锣鼓的伴奏下,意境非常生动,反映了勤劳朴实的土家族人民为过一个祥和而愉快的新年,家家户户忙碌着筹备各项年货,“冬冬冬 扁扁?冬冬扁?”铿锵有力的鼓锣声再现你一捶、我一捶的打粑粑的热闹场景。紧张而积极的节奏音响,真切地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生活的火热画面。

  土家族摆手舞不仅为土家人民所酷爱,同时也被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摆手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有幸观摩了龙山县马蹄寨大摆手盛况,那宏大的摆手阵营和振奋人心的摆手锣鼓至今仍记忆犹新。在摆手舞一系列的舞蹈动作中,有雄健强劲的,有俏丽柔美的。它们都是通过锣、鼓来控制力度,来表现各种人物性格。锣鼓声中透露出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这就是土家族人民对美的追求,他们用自己对美的体验去表现美、创造美。正因为有土家族摆手舞丰富的锣鼓节奏和音色变化,加上多姿多彩的舞蹈表演,达到了一种人与锣鼓节奏和谐美的境界。

  摆手舞不仅包含了土家族传统的摆手舞艺术,而且保存了土家族古老的宗教、戏剧、军事、体育等传统文化艺术。

  摆手活动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活动空间,在跳摆手舞的同时,有的还唱摆手歌、山民情歌,间或有梯玛举行祭祀仪式和土家族原始性舞蹈“茅古斯”表演,有的还表演声势浩大的军事活动。发展到后来,逐步融合了民间文艺、武术、杂耍等,构成了土家族地区一种广泛群众性的文艺盛会,进而演变成土家族特有的民俗节日活动。

  摆手舞已成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大汇集,通过其内容与形式,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土家族社会、历史、民俗、民族特征及其文化艺术发展轨迹。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6043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