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音乐是最接近人类心灵的一门艺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和美育方式,而且是激活创新思维、开发人类创新智慧的特殊“维生素”和灵感“催化剂”[1],聆听不同时期的音乐,就像翻开不同时期的历史,音乐可以触摸时代的脉搏!音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生活的情感。它以一种奇异的、神秘的、难以言传的力量直逼人的心灵。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音乐更是表达内心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什么是可以激励并完善自我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符合人的审美追求?这就需要寻找到正确的音乐取向。
1 研究背景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创新是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具体体现之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多角度、多形式研究学习,把音乐与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欣赏综合能力。
在河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音乐王国》中,重点讨论的就是怎样深入音乐殿堂,提高音乐鉴赏水平,让这美妙的万能语言浸润心灵、滋养生命。而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压力,音乐鉴赏教材提供的欣赏作品大多数是经典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经常有学生在课下提出“为什么我们学习的音乐不是我们喜欢的音乐?为什么不教我们喜欢的流行音乐?”的质疑。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师研究的主题,即“现代高中生应该有怎样的音乐审美取向?”、“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更有利于现代高中生的成长?”
2 活动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对音乐语言、音乐发展史、经典作品创作背景等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扫清理解音乐作品的障碍,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
技能层面: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科学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
情感目标:尝试“以学生亲历过程为线索,以体验思辩、独立探索为中心,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音乐取向”,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并从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活动过程
3.1 确定选题
1)设问引思。通过观看两段视频和老师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见表1)。
2)讨论、分组、制定计划。“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音乐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3]。引导学生“从怎样认识、评价和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个问题开始讨论。在讨论中学生给出多种答案,有喜欢流行音乐的,有喜欢古典音乐的,有喜欢民乐的等等,喜欢的原因也很多样,如:流行音乐听得懂,古典音乐听不懂;喜欢的人多了,所以自己也喜欢听等等。最后,依据学生讨论情况,提出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分为三个小组。
第一小组为采访组,任务是分析影响音乐取向的因素。问题汇总:经典音乐是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可以激励我们?
第二小组为查阅组,任务是寻找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基本途径。问题汇总:音乐形式的种类有哪些?什么是经典音乐?以一部经典交响乐为例寻找欣赏经典作品的基本途径。
第三小组为科研组,任务是结合采访组和查阅组的结果及与音乐专业人士探讨,寻找高中生的正确音乐取向。
点拔要点:(1)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音乐、融入音乐,更好的接受音乐熏陶;(2)查阅资料的过程是熟悉音乐、欣赏音乐、提高音乐审美水平的过程。
活动效果:通过启发式提问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到研究中,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要主动发现问题,参与研究的目标。
总结提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有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观看两段视频和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在兴奋中接受问题,在疑问中思考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愿望。
3.2 自主研究
采访组活动:分别对校内学生、艺术中心观众、街道人群进行抽样调查活动。通过访谈、录像、抽取调查问卷、拍摄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查阅组活动:围绕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分别在学校阅览室、书库、信息中心查阅资料,独立解决调研过程中涉及的音乐知识。
科研组活动:随时关注采访组和查阅组的进展情况,对他们的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有关音乐知识,走访专业音乐人,让他们谈谈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从中感受音乐与生活、时代的关系,直接地接受音乐教育。
点拨要点:(1)充分领会培训讲座内容,掌握查找资料的一般方法和步骤;(2)在查找资料时,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考虑问题,注意紧扣选题,查阅和收集与选题相关的音乐作品资料;(3)要体现“以学生亲历过程为线索,以体验思辩、独立探索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活动效果:(1)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勇气增加了,做事也更加自信,学会了礼貌待人、与人合作;(2)在汇总采访资料后,学生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加强了对音乐语言的了解,有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改变了音乐取向,喜欢上了经典音乐。
总结与提升:在这个阶段,学生走入社会,拓展了音乐知识,亲身经历和完成了阶段性任务,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也实现了提高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3.3 拓展延伸
影响大众音乐取向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基本途径有哪些?高中生到底如何才能寻找到正确的音乐取向?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对前期的活动内容进行了归纳、分析、梳理和反思,提出有创意、有价值的观点,形成了下列结论。
采访组:社会大众的音乐审美取向受音乐的流行趋势和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影响,出现了大众喜爱流行音乐的现象,而经典音乐受音乐语言、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快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查阅组:不同性质的音乐作品(如: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它们在表现技巧、语言特点等方面既有很大的差异也有很多共性。而综合多学科知识考查某个音乐形式的起源、作品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生活经历等等,都会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科研组:无论是喜欢经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只有多加了解音乐语言,多亲近情趣高雅、思想内容健康、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才能拓宽音乐思路,寻求到适合高中生的音乐取向。
4 活动反思
定位要准: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在必要时加以点拨,不能越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受,在潜移默化中能力得到提高。
能力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活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需要教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回应,这个过程中教师开阔了眼界,发散了思维,提高了自身素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通过许多艺术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4]。
活动遗憾:由于实践活动的开放性,活动过程中无法对所有学生进行跟踪评价。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活动进行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
音乐是聆听的文学。现代高中生处在社会的洪流中,正确的音乐审美取向是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无论是喜欢经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应该知道:流行的不一定经典,经典的不一定流行;而流行的可能是时代的片断,经典的一定是时代的沉淀。无论选择什么形式的音乐,只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音乐的语言,拓宽音乐思路,多亲近审美情趣高雅、能够引领人们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高中生就一定能找到正确的音乐取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160492.html下一篇:关于民族音乐进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