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论文范例鉴赏(共4篇)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论文范例鉴赏(共4篇)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第1篇:刍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我国传统音乐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精髓,很多传统音乐都有古人的哲学思维和文化传统理念,追求流畅、自然、含蓄的教育思想和精神情趣。在进行现代音乐教育的时候,要加强训练提高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挖掘出传统音乐中的优秀思维,提高现代音乐的教学质量。将古代音乐的思想融合在现代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的音乐思想


  (一)中国传统音乐形成


  中国传统音乐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融合了外国音乐、四域音乐和中原音乐,是很多音乐的结合。在音乐来源中主要也是这三种音乐,其中中原音乐主要是将黄河流域作为中心,是汉族音乐文化的体现,西周时期和殷商时期的音乐最有代表性。外国音乐主要是中国音乐和外国音乐在交流的时候引进的,在汉朝的时候因为佛教的传入,天竺乐和印度教音乐在中国传播,隋唐时期的阿拉伯音乐、西域音乐等不断输入,引进了音阶、乐律和乐器。四域音乐主要是中原华夏族创造黄河流域音乐之外的各民族的音乐,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也是重要的音乐发源地,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贡献很大。


  (二)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的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是受古代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奴隶社会末期开始形成,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统治思想。礼乐思想是儒家思想提倡的思想,主要是将音乐放在礼制约下,是礼的附属品。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传统音乐很强调音乐的社会性,将音乐对于人民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了。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一定的不同,反对礼乐思想,崇尚大音希声。在发展中,道家思想也并没将音乐作为审美对象,而是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形势,所以中国传统音乐中很多的乐曲对于提高个人修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下,我国传统音乐主张让音乐感化人熏陶人,讲究社会尊卑有序,让社会成员和谐发展。


  二、现代音乐教育中文化的缺失


  (一)青年人对传统音乐认识不足


  高校教学中,我国传统音乐面临着艰难的困境。高校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认识严重不足,在传统音乐的鉴赏和传承方面有很大的误区。根据当前高校的课程设计,大学语文的课时通常要比大学英语少许多,这也误导学生认为英语更加重要。同时,大多高校关于中国传统艺术课程安排几乎没有,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建立及培养。这些情况都显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地位岌岌可危。在现代文化教育中,很多的年轻老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并不明显,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不足。高校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严重不足,这种现状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在对音乐的欣赏方面,更多的会倾向于当前流行音乐或西方音乐,而对中国的传统音乐经典曲目却知之甚少。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缺失


  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学习四书五经的人寥寥无几,在选择音乐的时候,大多也是知识浅显没有内涵的现代音乐,很少有孩子能够主动的学习传统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缺失导致了很多人失去了信礼智勇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中唯美的形势主义渐行渐盛,传统信仰难以寻找,传统文化前景堪忧。很多年轻人在社会生活中,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这样就导致了传统文化的层面越来越窄,很多的传统音乐已经失去了传承,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中艰难的生存。现代音乐在进行教学中,很少有将传统音乐进行融合的,现代音乐靠拢西方音乐,却是传统音乐,已经造成了现代音乐失去了文化性,在传播过程中变成了不科学的音乐。缺失了民族主体性的音乐必然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因此现代音乐是否能够将传统音乐进行融合开创更加精彩的文化形势任重道远。


  三、现代文化教育中借鉴传统文化策略


  (一)纠正现代音乐教学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缓慢,面对着现代音乐的崛起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无法适应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同时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观念有一定的偏差,音乐艺术家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有一定的误解,从而造成了社会鉴赏音乐的角度出现了问题。在社会中很多人都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在表演性、艺术性、思想性方面和西方音乐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西方音乐,忽视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这种情境对于中国古代音乐教学非常不利,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中西方的音乐各有所长,中国古代音乐注重幽婉深邃、销魂摄魄、荡气回肠,而西方音乐在审美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音乐表示的时候将人的思想素质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我国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人品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传统音乐教学的时候,能够从中加强思维的培养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魅力。教师在进行现代音乐教学的时候,要努力的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在现代教学中可以借鉴传统音乐的教育方法,注重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让现代音乐传播良好的思想素质。


  (二)重视传统音乐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对研究古代风俗人情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加强音乐的素养,引导音乐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着哲学思想更是音乐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在进行现代音乐教学的时候,就要紧密联系传统音乐,不仅对传统音乐的风格、技巧、形式进行分析,还要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音乐的分析。在现代音乐演奏的时候,尤其是要加强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将我国古代的琴、古筝等传统的音乐乐器融入到演奏中,加强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进行现代音乐和传统音乐融合的时候,要密切联系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不仅能够在表面上进行音乐的鉴赏,还能够进行想象和联想,在作品的深处进行当时社会背景以及风俗文化的分析,能够从音乐鉴赏中体会到社会的人文背景。深入到作品中去,了解作者的思想,这就是音乐鉴赏的最成功处。在进行现代音乐教学中,要加强传统音乐教育的思维领悟能力,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体系差异之处,从而更好的掌握好现代音乐的发展方向。若是一味的将西方音乐作为教育的典范,只会让中国的传统音乐失去了文化性,丢失了民族性的音乐不具有魅力,只能成为了西方音乐的附属者。加强传统音乐的思维领悟,对于掌握现代音乐的教育方式有很好的作用,立足于民族的音乐,才是真正的感染人心的好音乐。


  (三)音乐教学体现文化底蕴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强调自身发展的文化性。现代音乐若是失去了文化性,就没有教学的意义、作用和教学内容。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要认识到音乐文化的文化性传播,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现代音乐的教学。音乐作为艺术形式和文化的载体和形态,将历史发展的内涵蕴含在了有旋律的曲调之中,是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产物,在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寻找发展的源泉。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更是负担着文化的传承、文化的继承、文化的身份渗透。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包括艺术、文学、哲学、历史背景方面的知识,若是没有了文化性,也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发展的动力。现代音乐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中有些失衡,这就更加需要从传统音乐中寻找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灵感,找到音乐发展的根本。现代文化教育中要体现文化底蕴,善于使用传统音乐文化的观点去剖析音乐、解释音乐、研究现代音乐。在全球化的视角下,现代音乐要立足于传统音乐,找到中国音乐的走向,在世界音乐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展示中国音乐的魅力。


  (四)尊重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组织在探究中不断改革现代音乐教育。因为社会、历史等多种原因,我国现代音乐并没有将传统音乐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文化定位中没有将传统音乐的传承放在该有的地位,在音乐的传播中传统音乐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虽然音乐教育有一定的转变,已经认识到了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但是距离立足传统音乐进行现代音乐教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进行现代音乐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传统音乐的主体地位,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明确强调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作用,巩固传统音乐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反思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理解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关系,摆脱一元化的思维模式。在现代文化发展的时候,要改变西方音乐为核心的模式,建立中国传统音乐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让中国传统音乐重新占据主体地位。在进行现代音乐教学的时候,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将传统音乐在文化脉络中进行传播。现代音乐教学者要领会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感悟传统文化的作用,时刻关注传承中的文化,致力于音乐本身文化的挖掘。将传统音乐放在主体地位,能够体现民族意志、民族尊严、民族本性,这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音乐应该提起注意并且大力发扬的地方[3]。


  我国现代音乐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存在很多问题,很少有音乐能够将传统音乐融合现代音乐,加强现代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创新必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进行现代音乐教育的时候,要认识到文化性、民族性的重要意义,能够从传统音乐文化中寻找发展的潜力。


  作者:张杞茗

  第2篇: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谈公共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历史上产生的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中国传统音乐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孕育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它在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频繁交流和融合之中,不断推陈出新,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中和”之美、“希声”之美和“气韵”之美。


  “中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是其音乐美的最高原则。无论是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还是宫廷音乐,都强调“中和”。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鼻祖——孔子对“中和”理论的发展和基本成熟起了积极作用。孔子要求音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要达到感情适度;要求音乐“尽善尽美”,达到美善统一;又要求音乐、诗歌能起“兴、观、群、怨”的社会作用,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还要求放《郑》声,兴《雅》乐,达到音调典雅平和。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影响,人们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达到人与音乐、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和之美”也正是儒家学派倡导的“中庸之道”思想的集中体现,并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一个最主要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音乐对“和”的重视,使其有别于西方音乐。西乐重强度,中乐重深度。中国音乐的魅力在于带给人们纯心灵上的陶醉,让人在音乐中体验到中正平和的精神人格。如今,提倡建立“和谐”社会的观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心之一,欣赏中国传统音乐,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和谐的真正含义。用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为当代年轻学子们构建一颗和谐的心灵,将来他们才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希声”之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美的最高境界。道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淡兮其无味”,他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白若辱,大方若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认为音乐要能够创造出一种悠远、朦胧、辽阔的“虚”的意境,只有体会到这种“虚”的意境才是真正的得“道”。“希声”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由人的内心而产生的声音,它是人的精神世界活动的产物。受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追求一种虚实结合、阴阳相辅、意象共存的含蓄美。庄子发展了这一思想,他主张“至乐无乐”,这与《乐记》中的“音由心生”的思想观点是相一致的。这种注重内心感悟审美取向的传统音乐美学观点,也符合“欣赏即是再创作”的认识,给欣赏者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空间。联想和想象的基本特征就是它不必受眼前具体对象的限制,却能在心理上再现或创造出丰富的“心象”。聆听音乐作为人的某种鉴赏活动,是心灵的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的审美表象建构过程,审美想象力是音乐艺术的基石。在审美教育过程中突出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人的想象力,直接关系到人的审美创造力的提高,艺术家“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①。同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让他们富有创造的源泉,社会也才能持续向前发展。


  “气韵”之美是中国传统音乐美的最佳情趣。“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陆时雍《琴学丛书》)中国传统音乐是“写意”的,而不是像西方音乐艺术那样是再现或表现的;它不以“真”为旨归,而是以“韵”为核心,无“韵”即无艺术。这里所说的“韵”,就是植根于人和宇宙的生命律动状态。中国传统音乐虽然也描绘形象,抒发情感,但真正力求表现的是生命状态,是生命和谐的自然美,或者是生命的韧性与张力。总之,它是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来直接展示人以及整个宇宙生命的律动。中国音乐在乐音音色的处理和音列的起伏中显出生命的律动和自身的韵味,一位美国音乐家感慨说:“世界上节奏最发达的是非洲,旋律最发达的是印度,音色最发达的是中国。”我们只要听一听古琴曲《高山流水》,就能清楚体会到“意韵萧然,得于声外”的音乐韵味。中国音乐当中的“余音袅袅”“玩味不已”的音乐效果,是最高的品位,是最上乘的音乐境界。中国传统音乐采用横线型的织体思维和单线型的旋律进行,加之时间节奏上的自由活性,表现出“气韵生动”的线性之美,其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之音响色彩,孕育于丰富的各地声调、腔调、声腔及方言音感,音乐色彩丰富,曲调婉转。中国音乐的线条在运动中彰显出生命之气势、阴阳之变化、宇宙之情调。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需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感悟能力,把握住这一审美特征才能真正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旨趣。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学校的音乐教育应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我国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中国传统音乐根植于几千年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是民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的表现。普及中国传统音乐知识,弘扬“母语”音乐语言,能够激发莘莘学子的爱国热忱,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并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并非易事,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内涵贯穿其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情感体验是第一位的。在公共音乐教育中,可运用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结合以上所谈的审美特征,让学生获取较为丰富的审美情感体验。一般来说,人们对于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对音乐的感知;二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联想和想象;三是对音乐的理性分析。根据这些特点,在公共音乐审美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是指人对于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音区、音色、和声等音乐要素在听觉上能作出正确的心理反映,即对于“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音乐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审美的基础,而这一能力有赖于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曲目供学生欣赏,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乐曲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更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观。


  其次,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音乐语言”不具有明确的语义性,在音乐作品中往往只是某种精神面貌、感情状态的表现,其中包含着内在的生命、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的“希声”之美,给听众在感情体验、形象思维等方面留有广阔的空间。中国传统音乐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可塑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审美经验对同一首音乐作品作出各自的联想和想象以及不同的情感体验。可见,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加深情感体验的审美心理过程,它使人的感情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结合音乐欣赏给学生讲述必要的音乐知识。欣赏中国传统音乐除了在感性层面上让学生感受它的魅力,更应该给学生系统讲授中国传统音乐的相关知识,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把握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但在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不要讲得太深、太专业,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为尺度。对于较难弄懂的问题可采用知识迁移的办法来使学生理解、掌握。如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之音响色彩,表现出“气韵生动”的线性之美,音乐色彩丰富,曲调婉转。在讲解旋律线条的乐汇、乐节、乐句时,就可以与文学中的字、词、句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也更加通俗易懂。


  总之,审美性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这决定了在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审美为核心。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深厚的审美内涵,将其审美特征贯穿于公共音乐课的教学中,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选择,以及教学环境的布置都能体现出审美的特点。要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审美体验,在美的熏陶和愉悦之中,感受人生的真谛,成为道德好、情操高、心灵美的社会有用之人。


  作者:周游等

  第3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现状及其在电影音乐中的体现


  中国的古乐埋藏在留存的传统音乐之中。黄翔鹏先生的话使众多的专家、学者以及热爱音乐的青年投身到了继承、保存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队伍中。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众多人为之付出的同时,还是有不重视甚至鄙视传统音乐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社会群体,而且也出现在校园甚至是专业的音乐群体当中。西方,在现代人的头脑中,已经成为先进、时尚、文明的代名词。西方社会的文化侵略在不知不觉中已渗透到国人的肌体当中。一些人不以为然,更多的人则是无可奈何甚至身不由几。处在人类文化大背景下的音乐文化同样面临此类问题。以西方音乐为中心,一切以西方音乐为标准似乎已经约定俗成。


  毫无疑问,传统音乐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整个传统音乐文化以自己内部丰富的诸种类、品种、类型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别形态的文化样式。包含着由音乐文化反映出来的中国各民族人民独特的生存样式和应对方式。没有文化传统的民族是单薄的,没有生命力和生命激情的。而在我们的专业队伍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情况。民族乐器的演奏包括演奏记号及技法都是中华民族深厚传统文化的反映。但我们民乐队伍中的一些人,长期以来,常使用西洋管弦乐演奏法和演奏记号来不断“规范”中国民族民间乐器的演奏技法,无法对号入座就弃之一旁,使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演奏技法在谱面上无法体现。再来看当代作曲界,作品对音乐文化的反映也不尽如人意。八十年代以来,“文革”后培养的一代青年作曲家开始崛起,他们以新的面貌和大胆的艺术创造,打破了中国乐坛以往的平静,产生了许多音乐作品。其中不乏一些好的和敢为人先的作品,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面对用民族乐器表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作品,很难找到一种亲切感及共鸣。这些作品仿佛是不识人间烟火,较少考虑受众群体,并且大都没有体现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百折不挠的狰狰傲骨。我们的历史不仅有老庄、陶渊明,我们更有象岳飞、郑和这样的民族爱国英雄,有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宽广的男儿气概。罗艺峰在其文章《新时期音乐思潮一瞥一试论“崛起的一群”》中的评价非常客观。他指出,“许多作品仍缺少力”,“主要是一种消极的美”。应多一些现实关怀,“把它推及社会、人生,联系时代现实”。


  再来看学校及社会中的非专业群体:更多的是关注当下与西方,而较少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关心与兴趣。校园与街头充斥的是港台及欧美流行歌曲,视传统为过时,唯西方至上,成为黄皮肤的西方人。殊不知,自己还没把自己定好位,便迷失了自我,随波逐流,结果只能是一具空壳。对学校来说,要加强教育与引导。笔者曾对身边的初中生做过调查,有一部分学生仍对传统音乐文化及交响乐感兴趣,这说明传统音乐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我们并没有被流行、低俗的音乐完全占领。关键不在强制说教,空喊口号,要由内向外,使人心悦诚服的接受。自己的市场要靠自己占领。中国艺术具有原创性,我们应使自己的音乐语言、音乐思想深深的植根于这块肥沃的土壤中,建立自己的文化平台。文化是人的根本特征,失去文化依托,音乐将变的苍白、无力。淮阳泥泥狗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以它最原始的信仰形态被保留下来,中华民族的灾难太多了,它表现出了何等顽强的生存意志。另外。它还是一种生殖文化。至今,河南一些地区做的枣馍跟此也有一定的联系。豫剧中主角都是女性,这不仅与女性善抒情有关。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困难时刻,男性支撑不了,相反女性能为了家庭坚强的支起一片天地。钟,能使人领略倒古代帝王的威严。琵琶,给人以一种无限自由的生命激情。听到江南丝竹,便会想到江浙人的委婉与细腻。罗艺峰在其《空间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文中揭示了音乐与天文、地理、建筑、哲学等深层音乐文化内容。如此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我们能随便就将之丢弃吗?但,我们也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正如市场要求多元化,多元化市场是创新的龙头一样,我们的音乐文化也应多元化,海纳百川。只要不迷失自我,百家争鸣也未尝不可。也更能促进各种音乐文化的自身发展。放眼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央民乐团正在对琵琶编制进行改革。民乐是否应走交响化道路的讨论。这都是音乐文化理念的反映及音乐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新生事物产生前的混乱、迷惘在所难免。若干年后,是非曲直才会更加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变易与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中华音乐文化也必将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无论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还是创新,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专业音乐领域义不容辞的应该挑起重任。在这里笔者却想着重谈一个更为简便和行之有效的办法,从大众的欣赏环节做起,通过电影音乐来激发大众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创作、表演、欣赏三个环节是每一部音乐作品需要经过的一个完整流程。大众欣赏环节出现问题,受众面就会减小。因此仅靠专业音乐领域的孤芳自赏是不够的,如果能先在大众中普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那就能带动其他各个环节。电影音乐可以在欣赏环节起到启蒙作用,这一作用不可低估。


  在当代的一些电影音乐中,除了导演用剧情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之外,作曲家们也非常注重用音乐来表现剧情和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传统乐器来突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及传统文化。这些表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音乐主题及中国传统乐器的使用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电影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普及是件好事,它能使观众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并喜爱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以21世纪的中国古装电影大片如《卧虎藏龙》、《英雄》、《夜宴》等为例。这些影片中用了描绘性的、体验性的、表达某种态度或情景的音乐以及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揭示了人物性格与内心,更彰显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影片中的配乐使观众在厚重的历史空间驰骋的同时,更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


  在电影配乐所使用的乐器上,作曲家会选用一些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乐器来突出中国文化,如对中国先秦时期就出现的传统乐器——古琴的使用。古琴这一乐器在体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上似乎比其它中国古代乐器更有典型性。在电影中,这些中国古老乐器的概念也在扩大,已经扩大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不仅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也很好地体现出了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加强了电影的戏剧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在接受电影中所叙述的中国古代故事的同时,也渐渐地了解和喜爱了这一乐器和它所代表的文化。这些民族乐器所演奏的电影音乐为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正是这些民族乐器所表现的具有中国古典哲学意味的音乐丰富着人们的音乐积累,审美经验、审美心理,指导着每一位观众的个人趣味,电影音乐的社会功能在此也得到了体现。


  当然,仅仅是电影音乐还不能将笔者文中所提到的中国传统音乐所面临的现状解决好,只有创作、表演、欣赏三个环节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真正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大放异彩。但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通过电影音乐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趣味性和说服力。只有把真正的大众欣赏层调动起来,使他们熟悉、了解、接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的传统音乐才能真正受到欢迎,中国的传统音乐才会有市场,才会有更多的人学习并发扬传统音乐文化。


  作者:常丽梅

  第4篇:论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当代音乐学者都开始认识到,在面临国际文化大融合背景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我们本名族的文化特色。在现今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学校教育中音乐课程被其他主科替代、音乐课程授课结构单一、欧洲音乐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等问题依然非常普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具有显著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音乐概念及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是融合各民族传统音乐在一个共同的文化群体中的产物,既有历史上形成的共性,也有不同民族、地区所给予的个性,它是以在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黄河流域外的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简单说来,中国传统音乐的三大源流就是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国外音乐。中原音乐:与华族形成的同时,出现了汉字文化及其音乐文化,为我国古代文明奠定了基石。这其中便以商代与西周时期的音乐文化最为代表性;四域音乐,指是中原华夏族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这其中也包括与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长江流域地区的音乐文化;外国音乐,隋唐三百年余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高度开放的时期,中外音乐文化的双向性交流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隋唐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自外国传入的音乐就有天竺乐、高丽乐、扶南乐、安国乐,这些音乐的传入,除了带入大量的各国具有独特风格的乐曲之外,还在乐器、乐律、音阶等方面引进了许多不同的新元素,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与中国固有音乐元素相互交融。


  二、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影响作用


  1.传统音乐影响教育的特点


  首先,从形式上来看,传统音乐的影响作用有着间接性与隐蔽性。音乐文化主要通过作用于人们的观念形态来实现对教育的影响,这种作用主要存在于价值观、教育观、世界观等思想活动中,对教育活动的影响是间接地、潜在的。其次,从传统音乐对教育的影响的途径上来看,不仅对学校音乐教育的社会舆论和社会意识有影响,对于个人的心理及思想也有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虽然不同于经济、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来的那么直接与显著,但其作用往往是深刻的持久的。第三,传统音乐文化对于教育的影响范围很广泛,它不仅对教育观念和内容有影响,更会渗透教育体制、课程教材、道德教育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中。


  2.传统音乐影响教育的内容


  第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必然是对社会文化的选择,我们每一个“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也无一不需要教育而传递,可见学校教育中的各种道德规范、理论知识都是社会文化本身。因此,传统音乐文化是现代学校教育中传统音乐内容的重要来源,所以,社会文化对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第二,音乐文化观念制约着人的音乐教育观念,文化观念显然是抽象的东西,但它是人类的思考在心理上的沉淀,社会文化的差异往往反映在观念的差异上。一旦形成就会对思想意识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育观念的形成直接受到文化观念的制约。第三,传统音乐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模式。如果一种文化有着长远的历史背景,存在的时间较长,那么它的个性会更加的突出,存在的模式也较稳定。在今天,当社会发展变化时,文化系统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模式来适应社会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求教育系统调整自身模式与之相适应。


  三、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建议


  1.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音乐教育建议


  首先,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音乐教育援助想要立足经济、教育欠缺地区的实际情况,就要着眼于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效益,不能单纯的照搬异地模式,要防止投资盲目性与形式化。应当防止资源分配的平均主义,对症下药,把有限的资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实实在在的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援助要发挥激励作用。只有充分的调动音乐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为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培养更多的“造血功能”。音乐教育援助要锦上添花,但更要雪中送炭。为了实现传统音乐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2.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建议


  第一,对于音乐教学中,教学资源不均衡化的问题,要培养教师拥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技术。教师要实现良好的课程运用要掌握六个方面的技术,即洞悉、兼顾、保持教学过程的平稳与连贯、保持全班同学对课程的参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及批评学生避免“波纹效应”。其次,要培养教师的正确理念与思想,不同的理念与思想其最终的教学结果也是迥然不同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定位为欣赏者与被欣赏者的关系,或者说是表演者与欣赏者的关系,教师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表现,学生就会有强烈的认同感,同样也就自主性的喜欢上音乐课,从而传统音乐教育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


  四、结语


  综上,传统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是相互包含,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关系。社会发展不可能没有传统音乐文化,而传统音乐的传递和发展又依赖于音乐教育。它们都处在同一个层次,均由社会政治经济所决定。一个国家的人均文化水平越高,那么它对受教育的需求程度也就越高。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以及我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逐渐完善,中国传统音乐必将越来越受到国家与世界的重视。


  作者:薛睿韬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2295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