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重新构建高师音乐教育思路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重新构建高师音乐教育思路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目前,面对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受传统音乐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进展迟缓。有人认为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高师音乐教育关系不大。显然此种认识是错误的。高师音乐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基础音乐教育后备人才,只有适应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的改革,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才会逐步走上正轨。本文就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之间的关系以及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基础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现状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2001年秋季我国在27个省市自治区设立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2005年我国所有中小学生都己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同时普通高中与幼儿园的课程也得到积极推进,短短几年新课程改革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展开。伴随着基础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教学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也是我国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如何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合格的后备人才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认真深入地研究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准确定位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科学调整课程结构,切实解决当前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因此,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对当前进行的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不闻不问,不了解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具有何种素质结构的音乐教师,我们必会迷失办学方向,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会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势必会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惩罚,甚至会被淘汰。


二、高师音乐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2003年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杨瑞敏,就十分客观地指出高师音乐教育当前所存在问题: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虽然在观念上己达成某种共识,但实际工作中有失偏颇。”长期以来,高师确实对基础音乐教育关注不够,更没有树立起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观念,总想走传统的教学老路一沿袭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培养目标,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技能本位的思想严重,对高师音乐教育主体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不够明确,对中小学教师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所需的教学技能不甚明了,因此不能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教学计划。


以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失师范教育培养目标,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课程划分过细,学科范围狭窄,学科的重点不突出,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重技能,轻理论,强调表演能力,忽视教学能力,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口传心授,机械训练,灌输式和一言堂等现象,应该强调的重点学科反而成为被忽视的学科,教学时数严重不足,提高综合素质类的课程几乎没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培养出具备一定知识结构和相当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使用教材内容陈旧,不规范、不配套,教师选用教材随意性大,这和培养中等学校音乐教师的目标有较大距离,因此优化课程设置在当前形势下相当重要。


高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激励、互相支撑的关系,目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师音乐教师教育如何探索出与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相匹配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三、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和重新构建高师音乐教育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明确地把审美和情感教育确定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因此,重新构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体系建设要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为前提,以设计为学生提供投入少、收获大的教育教学服务方案为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以实现课程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专业技巧课进行调整。


(一)协调课程设置领域及高中新课程标准中设立的六个模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培养这四个领域六个模块教学能力的专业课程设置。比如,中小学设立的这四个领域分别是音乐感受与鉴赏课程:包括基本乐科(含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与音乐鉴赏、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分析学等。音乐表现课程:包括钢琴、声乐、中外管弦乐器演奏、舞蹈、艺术实践等。音乐创造:包括歌曲作法、多声部写作等。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与音乐学概论,音乐与自然、社会、文化等。高中课程标准中设立的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音乐演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这四个领域六个模块的实施展示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立足于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基础教育改革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理解多元文化。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课堂,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鼓励音乐创作,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倡学科综合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的综合和弘扬民族音乐等。这四个领域六个模块的制定,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实践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摇篮的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中小学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师。


(二)调整课程内容


1.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歌唱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歌唱审美与欣赏、歌唱表演、歌唱心理、歌唱发声理论基础、艺术嗓音训练、适用的发声练习曲和歌曲整合为“歌唱理论与技能基础”,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授课,把传统声乐个别课作为选修课,供有兴趣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选修。


2.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键盘应用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钢琴弹奏技巧、理论、相关知识及相应作品与钢琴练习曲整合为“钢琴应用基础”,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授课。课程内容应包含培养节奏感、一般弹奏技法和即兴伴奏基础、初级键盘和声与作品分析、识谱、视奏、正谱伴奏、为歌曲编配简单伴奏、键盘弹唱、钢琴音乐欣赏等,以满足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把技巧性强的“钢琴演奏钢琴正谱伴奏”(个别课)和“中高级键盘和声及作品分析”“钢琴与乐队”、“钢琴四手联弹”(集体课)作为选修课,可供具备一定演奏条件的学生选修。


3.舞蹈课改为“形体训练与音乐教师形象设汁’课,作为必修课,目的是使此课程与今后的工作实践联系,更加増强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课程观、课程标准,以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出“实用教师音乐理论和技能基础”,并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其内容涵盖“音乐与游戏”、“合唱与指挥”、“基础乐理”、“音乐律动”、“基础视唱练耳”、“儿童歌曲创作基础“中外音乐欣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音乐认知能力分析”、“音乐中的人文素养”、“生活中的音乐”等课程,以増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


5.把传统多声部音乐写作方向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改为选修课。把实用的管弦乐曲改编、简单的合唱编写、民乐合奏曲改编、实用电声乐曲改编等科目整合为“多声部音乐编写”课程,作为必修课。


6.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都改为研究型课程。如把“中外音乐史”改为“中西音乐美学比较研究”、“中西音乐文化对比研究指导”、“外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指导”、“中国乐理研究指导”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拓展文化视野,培养多元的文化观。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指导”、“中国乐理研究指导’、“中国声乐演唱欣赏”、“中国器乐演奏欣赏”、“民族和声”、“民族音乐美学”等设为限选课,学生在规定学分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7.新的音乐教学理念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要求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另外,新的音乐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这些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増强学生的教育教把“音乐教学法”改为“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教学能力指导”,并将其作为核心必修课程加以强调,并把“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学”、“音乐认知学”、“教育教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内容融人该课程,以増强课程的实践性,确保学生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形成。


(三)丰富实践形式


1.开设综合活动课。如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常用教具与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简笔画与音乐课件制作”、“电脑动画与音乐课件制作”、“电脑音乐创作与制作”、“喜剧与小品实践”等课程设为任意选修课。其中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设为必修课,以强化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2.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课。如将“合唱”、“民乐合奏”、“管乐合奏”、“电声小乐队”、“歌手组合与乐队”、“室内乐队”、“地方民歌演唱”、“地方戏曲演唱”、“流行歌曲演唱”、“民族舞蹈”、“现代舞”、“舞蹈编导”等课程设为限选课,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増进社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开设技能课。如将“小乐队组织与排练”、“业余文艺活动指导”、“音乐编辑常识”、“多媒体音乐制作”、“节目主持人常识”、“影像录制技术基础”、“灯光设计与操作”、“化妆与舞台形象设计”、“服装道具”、“舞台装饰”、“舞美设计与实践”、“乐器维修、护理与销售”等课程设为任选课,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多方面发展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补充姊妹艺术


开设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的必修课。开设“艺术与人生”、“艺术概论”等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学科的信息,如美术、舞蹈、戏剧、小说、诗歌、电影等,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反思这些互相渗透的艺术门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五)改革考试制度


培养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人才,首当其冲的是应该对高等师范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每学期的考试内容进行改革,不能以单纯技巧课的评分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考试评分的方法对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培养的学生是“上舞台”的人才,是“精英式”的人才,一定要求在舞台上见高低,而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能上


同时,一定要増加其他的考试内容,比如:考查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音乐的辨别能力,演唱、演奏技巧的纠错能力,对外国名曲的理解分析能力,基础声乐或钢琴、器乐的考核辅导能力,钢琴自弹自唱及器乐演奏能力等,这样才能真正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另外,还需要与基层学校挂钩,派学生去实习,通过实践来使学生提前步入工作岗位,做一位“准教师”。


总之,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势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最终使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将各门课程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为新课程改革、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人才服务。


作者:王娟娟(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2309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