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音乐舞蹈 >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宫廷乐舞的起源于西周礼乐制度的形成。经过西周、西汉两朝的大力发展,宫廷乐舞在唐朝的时候进入它的第三个高峰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唐朝宫廷乐舞在种类、式样、分类、技巧等各方面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历代王朝,宫廷乐舞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一、宫廷乐舞的出现

 

  古代宫廷的出现,使中国宫廷乐舞也随之形成、确立和发展。夏、商时期,宫廷乐舞多在祭祀等场合表演,是当时人们侍奉、祭拜、娱乐鬼神,以达到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随后的西周王朝制定了一套等级十分森严的礼乐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对等级进行规定,并规定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礼乐制度的形成也成为中国宫廷乐舞正式确立的标志。西周王朝的宫廷乐舞主要在祭祀、巫礼、驱疫、教育、宴享等场合表演。在西周以德配天的观念下,作为舞蹈主体的雅乐舞,其特点表现为肃穆庄重、神圣崇高。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随着西周王朝的没落而势衰,宫廷乐舞的娱乐功能又得到了发展。民间俗乐舞开始进入宫廷雅乐舞与之相融合,并得到了两汉皇帝的推崇。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俗乐舞的机构——乐府,乐舞在种类和形式上有了较大发展,西域舞蹈也开始进入宫廷与俗乐舞相交融。两汉的俗乐舞较之雅乐舞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分为较轻盈飘逸的文舞和较刚健勇猛的武舞两种,并在中国宫廷舞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舞和胡舞逐渐成为宫廷舞的主流。清商乐舞即俗乐舞的总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宫廷中广为发展。其特点是清丽飘逸、典雅脱俗,带有非常强烈的抒情言志性,能够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

 

  胡舞则是指西汉时期便已进入长安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三国时期,胡舞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至南北朝时期,天竺乐、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康国乐、高昌乐等都已陆续传入中原并进入宫廷。其特点是粗犷奔放、豪健刚猛。另外,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大多信佛,因此,具有宗教色彩也成为这时期宫廷乐舞的另一个特点^-33。应该说,汉代宫廷乐舞以及魏晋南北朝宫廷乐舞的发展,为唐朝成为中国宫廷乐舞的高潮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宫廷乐舞的盛世——唐朝

 

  唐朝作为中国三大盛世王朝之一,中国宫廷乐舞在此期间也达到了它的高潮时期。在种类、式样、分类、技巧等各方面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历代王朝,形成了继西周、西汉之后的第三个乐舞高峰期,大唐宫廷乐舞也因此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1.十部乐。唐宫乐舞以部伎乐舞为主。部伎乐舞是指将一些不同风格、民族、内容的乐部组合成一个系列而完整的乐舞。在隋朝时便已经出现了七部乐、九部乐。唐统一中国后,在继承隋朝九部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贞观十一年废《礼毕》,贞观十四年创作歌颂唐朝兴盛的《燕乐》并将其列为第一部,贞观十六年增加了《高昌乐》。至此有《燕乐》、《清商乐》、《西凉乐》、《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天竺乐》、《高丽乐》合计十部,形成唐初宫廷乐舞中非常重要的十部乐。除了《燕乐》和《清商乐》,其余八部都是来自少数民族或外国的民间乐舞。这些乐舞大多是对西域各地的民族乐舞进行改编或直接引用,保持着相当醇厚的民族及地方特色,因此多以地名或国名作为乐部的名称。十部乐的形成是以国家强盛四方臣服为基础,具有装点盛世、显示国力声威、强调礼仪制度的政治性质。其中,《燕乐》的主要目的是歌功颂德,在舞者人数与乐器种类上最多,表演规模宏大热烈,包含《破阵乐》、《庆善乐》、《景云乐》、《承天乐》四部。《破阵乐》是在唐太宗《秦王破阵乐》的基础上创编设计的,体现了唐太宗武功文治的统治思想,是其军事思想、政治思想、艺术观点的集中体现,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清商乐》属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舞蹈,汉代便已进入宫廷;与其他乐部的风格迥然不同,最为闲雅从容,在表演规模上仅次于《燕乐》。《西凉乐》来自于甘肃一带,是对西域及中原乐舞吸收并大胆创新融合的结晶,在唐代非常盛行。《高昌乐》是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统一高昌后,于贞观十六年进入十部乐的;从现今发现的资料看,《高昌乐》受中原舞蹈文化影响较大。《龟兹乐》源自龟兹,即现在的新疆库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因此《龟兹乐》受《天竺乐》影响较大,具有印度乐舞的特点,鲜明的异域情调使其在大唐盛行不衰,对唐代乐舞有较大的影响。《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都是西域乐舞,特点是节奏明快、奔放潇洒;其中《康国乐》又称为胡旋舞,其特点是急转如风。

 

  《天竺乐》源自于印度,随佛教而传入中国,带有明显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高丽乐》是古代朝鲜的乐舞,艺术性非常高,在唐代流传甚广。从乐器上看,《燕乐》、《清商乐》、《西凉乐》、《高丽乐》多倾向使用轻微淡远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其乐曲风格也大多抒情优美。而《天竺乐》、《安国乐》、《龟兹乐》、《康国乐》、《疏勒乐》、《高昌乐》则更多地使用羯鼓、毛员鼓、答腊鼓等这一类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器,曲风呈现出热烈明快的风格。十部乐的表演遵循静————静、缓————缓的原则,从《燕乐》、《清商乐》开始,通过《西凉乐》过渡至五部呈现不同西域风格的西戎之乐,再由与《清商乐》在风格和情绪上前后呼应的《高丽乐》作为最后的压轴演出,将整个表演推向最高潮。其乐部的编排动静急缓相宜、首尾呼应,乐工器乐鸣奏阵容声势壮观引人、气势磅礴;演奏过程盛大华丽、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令观赏者目不睱接、身心愉悦。由于演出规模宏大,演出时间较长,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十部乐更多的是在朝会大典、宫廷大宴等较隆重威严的场合进行演出。

 

唐代宫廷舞蹈音乐发展历史


  2.坐部伎与立部伎。唐宫乐舞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创作了大量的新作品。因此唐玄宗在十部乐的基础上,又将宫廷乐舞分为坐部伎与立部伎。坐部伎通常在堂上表演,规模较小,表演者不过3—12人。而立部伎在堂下表演,演出规模宏伟,演出者往往几十上百人,气势雄壮,声势煊赫,通常在坐部伎演奏后再进行演出。根据演出的需要及演奏者自身的业务水平,太常乐工中技艺最高的可进入堂上成为坐奏的坐部伎,次者为堂下立奏的立部伎,再次的从事雅乐演奏,等级非常分明。其中立部贱,坐部贵。在音质性质上,坐部伎节目典雅,多以丝竹细乐进行演奏,演奏音乐优美细腻,乐工技巧要求非常高;而立部伎的演奏多以鼓笛和龟兹乐器为主,非常热闹喧嚣。在作品方面,坐部伎有《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等六部作品。其中《燕乐》包括《景云河清歌》、《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四曲。立部伎则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共计八部作品2]113-116。坐、立部伎代表性的节目首推大型乐舞《破阵乐》。《破阵乐》最初为唐军歌,至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亲自设计,由宫廷艺术家进行加工整理。在原有的曲调中融合了龟兹的音调,音律高昂慷慨,极富感染力。加上大型宫廷乐队伴奏,鼓声震天,声振百里,动荡山谷,气势恢宏磅礴,充满战斗气氛。它再现了李世民战无不胜的豪迈气势,成为大唐盛世的象征,在整个唐朝盛行不衰,并随着大唐的声势而扬名国外。

 

  3.唐代宫廷音乐机构。唐代宫廷的音乐机构以传统的太常寺、教坊和梨园这三大机构为主。据《新唐书》记载,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牲、诸祠庙等署。教坊最初是培训宫女的机构,而作为音乐机构是始于开元年间。梨园则是唐代宫廷训练乐工特有的音乐机构。梨园本是皇家禁苑的一个果木园,至唐玄宗时期,李隆基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梨园逐渐成为唐代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于一身的学校。李隆基自己担任梨园的崔公,相当于校长,并亲自为梨园创作。当时知名的文人如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节目,而著名乐师雷海青、以舞剑闻名的公孙大娘等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依靠这些非凡的人才,梨园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子弟,唐宫乐舞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梨园弟子分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其中坐部一般是极优秀的演员,乐工坐在堂上进行演奏,通常用丝竹细乐伴奏。立部是一般演员,乐工立在堂下演奏,伴奏以鼓和锣为主。法部是梨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就是著名大曲《霓裳羽衣舞》^86。大曲往往集歌、乐、舞于一体,结构较为复杂。《霓裳羽衣舞》作为法部大曲,也代表着唐宫乐舞的最高艺术水平。其系列分别为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曲据说为唐玄宗与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合著而成,集宫廷音乐、西域音乐、宗教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于一身。它采用法曲所常用的传统丝竹乐器为主,包括箫、筝、笛、箜篌、笙、琵琶、琴等乐器,既可以由一种乐器独奏,也可以由多种乐器进行合奏。白居易曾经描述此曲演出时,开始以磬、萧、笛、筝等乐器,奏出自由悠扬的散序六遍,接着转向慢板的中序十八遍,最后是节奏急促、乐音铿锨、起伏变化较大的曲破十二段,共计三十六段组成。霓裳羽衣曲曾被视为天乐而备受推崇,可见其优美精妙。可惜此曲安史之乱中失传,曾经

 

  盛极一时的梨园也在这场战争后没落,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参考文献

 

  [1]李晓燕,叶进礼中国古典舞的潜意识表达[J].舞蹈,2008(5).

 

  [2j柯黎,张维.唐乐舞坐、立部伎九、十部乐之关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

 

  [3]惠兴茂.简论兴庆宫梨园艺术[J].丝绸之路,2010(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2398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