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摘 要:《黑烟之歌》 (The Song of the Smoke)是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 (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Du Bois)所作的诗歌。本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诗歌形式,内容及其“黑烟”意象的赏析,揭示出诗歌要表达的黑人自豪感及其对惨痛历史的铭记,对苦难现实的抗争和对“白人至上”观念的挑战。
关键词:黑烟之歌,自豪感,抗争
《黑烟之歌》于1907年2月的发表于杜波依斯主编的杂志《视野》(Horizon)上,后又于1914年2月刊登在其主编的“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机关报《危机》(The Crisis)上。作者运用的压韵、反复等创作手法,使得诗歌充满着音乐性,读来韵律感强,朗朗上口。 而诗歌深藏的主题和历史意义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作者杜波依斯简介
杜波依斯于 1868 年 2 月 23 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个贫苦的黑人家庭。 他曾就读于 3 所大学,并于 1895 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也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的非裔美国人,毕业后曾在亚特兰大等著名大学任教。 杜波依斯身为生活在白人群体中的黑人,强烈地感受到黑人与白人间的不平等。 因此,依靠自己渊博的学识,他用毕生精力研究美国和非洲的历史和社会,其著作《黑人的灵魂》(1903),《约翰·布朗》(1909)、《黑人的重建》(1935)、《黑人的过去和现在》(1939)、《世界与非洲》(1947)等书以确凿的材料和精辟的论述证明黑人曾以他们的才智对美国历史和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也揭示了种族主义带给黑人的苦难。
诗歌品读
整首诗由四小节组成,前三节以“我是黑烟之王,我浑身黑色。”(I am the Smoke King, I am black.)开头,并以此句结尾,奠定了整首诗歌自豪而自信的基调。最后一节,依然以此句开头,但是结尾处激情满怀的呼吁“向黑烟之王致敬,向黑色致敬!”(Hail to the Smoke King, Hail to the black!),把对黑人和黑色的赞颂之情推到了至高点。作者采用了“黑烟之王”这一意象来比喻黑人,准确恰当。黑烟从草地袅袅升起,向上帝之家归去,就仿佛黑人从社会的最底层崛起呐喊,争取自由和解放。
诗歌的一开始,作者把诗歌的叙述者称作“黑烟之王”,第二行开始宣称,黑烟之王是黑色的。这在那个时期绝对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声明,肤色在当时的美国文化中几乎是判断人等级的一种外在的界定。 “白人至上”的观念横行社会。杜波依斯自己是褐色的皮肤,但是这里却自豪的借黑烟之王之口高喊,“我浑身黑色”, 足以表明其反对种族主义,反对以肤色来界定人种优劣的立场。
作者一开始就借“黑烟之王”之口,倾述了黑人的悲惨历史和现实:“我是工厂的思想昼夜不息,我是工厂的思想昼夜不息,我是贸易之河上泛起的涟漪。”( I am the thought of the throbbing mills, I am the soul of the Soul toil kills, I am the ripple of trading rills.)黑人的过去遭受了悲惨的奴隶贸易,使得他们背井离乡,而如今他们在现代工厂里高强度地劳作,很多人死于劳役。困苦磨难是黑人集体的共同记忆,黑烟之王不仅在这里控诉黑人所受的不公,也是要黑人牢记自己的困难历史,并能从苦难中崛起,去追求自由和解放。
诗歌的第二节更深入的展现了黑人所遭受的苦难:“钢铁时代的黑色灵感,与艰难环境中的苦役联姻,因无情罪孽而流下鲜血,”(Dark inspiration of iron times, Wedding the toil of toiling climes, ?Shedding the blood of bloodless crimes,)20世纪初,美国黑人的生活状况极其糟糕,种族歧视的情况并没有因为奴隶解放而得到丝毫改善,白人依然可以公然压迫黑人,甚至公然对黑人使用私刑。黑人普遍被认为是贫穷和无知的象征,他们只适合做粗重不堪的体力活。作者在这里就道出了黑人的无奈和心酸,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只能消耗在艰难的苦役之中。但是作者依然乐观的看到,即使是脚长在泥土里,心也可以飞向自由的高处。“向下我延伸至阴暗地,往上我向真实处升起。”(Down I lower in the blue, Up I tower toward the true.)这一句生动的展现了黑人不屈不挠的品质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繁重的劳役,不公的待遇并不能使他们的斗志消沉,相反,他们依然有着向往自由的勇气和心智,愿意通过激情奋斗把他们自己带向天空,走向真理。
第三节“黑烟之王”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我将会黑到极致尽兴,外表越是黝死嘣绞乔烤ⅲ挥凶虾诘奈缫咕兔挥欣杳鳌!保↖ will be black as blackness can, The blacker the mantle, the mightier the man, My purpl’ing midnights no day dawn may ban.)在那黑色遭受歧视鄙夷的时代,黑人被踩在社会的底层,对于白人而言,他们是“隐形人”,如同“紫黑的午夜”一般不被注意。“黑烟之王”却热情昂扬的赞颂黑色。这是在赞颂黑人群体,没有黑人的辛苦劳作,就没有美国社会的顺利发展。“黑烟之王”甚至要把上帝和地狱颠倒颜色,将黑色赋予上帝,而地狱则被涂上白色------- I am carving God in night, I am painting Hell in white. 作者在这里显示出极大的勇气来打破“白人至上”的神话。在他看来黑色才是一切美好的象征,黑人付出鲜血和生命辛勤劳作,却遭受白人种种压迫。黑人在白人的手上经历了人间地狱般的磨练,遭受了奴隶制,黑奴贩卖等苦难,从而表明白人的世界简直就是地狱
诗歌的最后,“黑烟之王”明确动摇了种族歧视不堪一击的基石。肤色并不是评判人种优劣的标准。“我要将黑人变白,白人变黑,强健有力之人该是什么肤色!请向勇敢,满是灰尘的双手致敬,仁爱的上帝,给予苦难大地慈心!”(I whiten my black men, I blacken my white, What’s the hue of a hide to a man in his might!Hail, then, gritty, grimy hands, Hail, then, gritty, grimy hands,)当黑人变白,白人变黑,当肤色被置之不理,如何知道谁才是真正坚强有力之人?如何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勇士和勤勉之人?答案是肯定的,是那些辛勤劳作,满手泥土的人。“黑烟之王”在最后道出了“白人至上”的可笑和脆弱。他向上帝呼吁,关爱那些在土地里耕种,工厂里劳作的苦难的人们。最后他要向黑人和黑色致敬,这似乎暗示着只有黑人接受了自己作为非洲黑人和美国奴隶的历史,才能作为独立的美国黑人不断向前,为自己
争取光明的未来。而白人也只有接受并承认黑人的智慧,劳作以及苦难的历史,才能使得美国社会向更美好的和谐的未来发展。
正如Manning Marable为杜波依斯的作品Dark water: voices from the veil 所作的介绍中说的那样,“和布克T华盛顿不同,杜波依斯不打算说服或者哄骗他的美国读者。相反他冒犯,震惊,甚至谴责白人,但是意在拯救他们,或者从他们那里拯救世界文明。” 这首诗歌中,作者的态度旗帜鲜明地谴责白色,歌颂黑人的一切,歌颂黑色。这显然是对“白人至上”的有力抨击,也给予了黑人无限的动力和勇气去直面惨痛的历史,并争取属于自己的自由而民主的未来。
结语
《黑烟之歌》其实是一首黑人赞歌。它描述黑人悲惨的历史,肯定黑人为社会进步付出的辛劳困苦,表达了黑人的自豪与渴望,呼吁黑人同胞不懈努力和持续斗争。
杜波依斯一生著作颇丰,体裁不一,小说,诗歌,喜剧,随笔等都有涉及。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流露出积极的心态,为黑人的自由平等而奋斗。
黑人对于平等自由的奋斗史漫长而辛酸,“这是飞蛾对星辰的向往,是黑夜对黎明的企盼”。但正是因为黑人群体的共同努力,“把一片赤忱倾注远方”,如今的黑人群体才获得越来越公正平等的对待。
参考文献:
【1】W.E.B杜波依斯著,维群译,黑人的灵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李杰荣,许焕荣,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黑烟之歌”,海外英语【J】,2010年08期
上一篇:舞蹈表演中的舞者与舞蹈
下一篇: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