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音乐舞蹈
摘 要:在整个钢琴弹奏的过程之中,人的触觉、听觉和视觉三个感觉系统及其三系统之间都存在着特定而普遍的联系,这种联系对钢琴弹奏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的优化有着积极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整个弹奏系统的完善与提高。文章采用文献法、归纳演绎法为钢琴弹奏过程中各感官的协调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利于提高钢琴弹奏过程中各感官的配合与协调,从而优化钢琴弹奏系统的整体功能,为提高钢琴学习效率和弹奏水平建言献策。
关键词:钢琴弹奏,感官,协调
音乐旋律是指将音乐中的七个音符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合成的线条,这些组合接近于无限而且是瞬息万变的。一个单独的音符不会表达任何情感与思想,但将它们通过这些“线条”的组合,就使得这些单个音符具备了“生命”成为了有内涵、有情感甚至有表达能力的旋律。如何在实践中将这些旋律表达出来既是困扰初学者的难题,同时也是高级练习者所要不断进取的意义之所在。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和观察,对近几年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教学和练习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一、“四手联弹”训练法的应用
“四手联弹”作为一种常用的训练手段,对于初学钢琴者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应用在培养弹奏者触觉、听觉和视觉的协调上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四手联弹”的方式可以提高练习者弹奏练习的趣味性、协调性和娱乐性。因此深受初学者喜爱。当然,“四手联弹”对练习者水平有着一定要求,即弹奏者必须能把乐谱弹的准确无误且要极其熟练,而且“四手联弹”要求弹奏者在练习过程中充分注意听、触、视觉三个感官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尤其是节奏、指法、速度、力度、乐句间的衔接与停顿等)。四手联弹训练过程中,要求练习者通过听觉指导触觉来完成弹奏的音色、速度、情绪、力度等方面的配合。另外,还要利用视觉(键面、读谱)、听觉、触觉之间的协调,为弹奏准确性、技巧及四手弹奏音响互转、情绪调配的合奏者和谐性提供保证。只有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才能确保旋律在时值和衔接上的准确无误,使得整个弹奏成为有机整体。当旋律进出或声部交替不同步时,弹奏者必须适当顾忌双方的乐谱,同时听辨双方的速度和节奏,以便于调整弹奏(触觉系统)的节奏,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弹奏力度的层次、情绪的变化、音色旋律的明暗来增强感染力,从而激发弹奏者的听、触、视三个感觉系统自觉的合作与协调意识。
二、“有琴无谱”练习法的应用
“有琴无谱”训练法是指的运用背谱的方法训练弹奏者触觉、听觉、视觉之间的协调。准确记忆是背谱基础,牢固记忆是背谱的质量前提。背谱记忆方式一般分为四种,四种各有所长,各有所用,相互结合,配合使用,以保证背谱的质量与效果。第一种是谱面记忆。“无谱”是建立在 “心中有谱”的基础上的,该类背谱要求练习者精准地记忆乐谱上所载的一切。弹奏时,练习者依靠记忆视觉能“表象”乐谱上的一切,从而指导触觉系统进行弹奏,与此同时听觉系统通过反馈系统进行效果协调。第二种是音响记忆。这种记忆是练习者运用听觉系统有意识的记忆弹奏出来的音响效果,以便于在背谱弹奏时帮助触觉做出相应的弹奏。第三种是键面记忆。这类记忆是通过触觉对键面上位置进行记忆,它是利用视觉系统在特定时空中手在键盘上位置的位置以及触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记忆的,这种记忆是钢琴弹奏准确、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第四种是运动记忆。这种记忆是将触觉的运动作为记忆的主要依据。在练习过程中,肢体动作经过多次的重复,会将有意识的动作转化为无意识的运动,而这种无意识的触觉运动对背谱也是极有帮助的。
综上可知,谱面记忆靠视觉,音响记忆靠听觉,运动记忆靠触觉而键面记忆靠视觉、触觉。四种记忆动员的感觉器官各不相同,效果各异,各自有其优点同样也各有其弊端。练习者背谱时不可单靠一种方式。熟练运用“有琴无谱”训练,将触、听、视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牢固的背谱记忆网,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这就要求练习过程中首先强调记忆的准确性,既要求视觉器官能够将乐谱完整的“刻录”到脑海中;其次,听觉器官要有意识的将弹奏出来的音响效果记忆下来,并将它“扫描”至听觉储存;再者,利用触觉与视觉的协调,将手在键盘上的位置及每个运动的力度、节奏以及感觉进行准确记忆;最后,对所有听觉、触觉、视觉三方面记忆进行整合处理,为背谱弹奏的流畅性、准确性提供保障。
三、“旋律分析”训练法的应用
旋律又名曲调,是音乐表现的主要手段,也被称之为“音乐的灵魂”。在实践中,弹奏者往往利用旋律“表情达意”的优势,提取乐谱中有特点的旋律来培养弹奏者触觉、听觉和视觉之间的协调能力。
1、主旋律提取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说把握时代主旋律,意思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样,在旋律分析训练过程中应该首先提取主旋律。对于一首曲子而言,主旋律是最能勾画音乐作品情绪和风格的,因此,在弹奏练习过程中要着力刻画它。当然,音乐作品主旋律并不一定都以单线条形式予以呈现的,很多是以双音和和弦构成的旋律。实践中不难发现主旋律一般会在高声部,因此,在提取主旋律时可以有意识的选取有代表性的乐曲,以此对弹奏者的触觉、听觉、视觉的协调能力进行训练。
2、旋律线走向
如上所述,旋律是音乐的“生命语言”,因此在旋律分析中要充分注意旋律线的走向。所谓“旋律线”是指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串成一条流动的曲线,识谱的效率及弹奏者对音乐情绪的理解都要求准确把握旋律线的特点。音乐情绪与旋律线的走向是息息相关的,一般分为:上行、下行、波浪型三种。谱面上的旋律线向上移动意味着音乐力度从触觉和听觉上都呈现渐强的趋势,因此,触键力度和深度应逐步加大,整个旋律从音量、音色上从圆润、细腻逐渐变得明亮、充实,音乐情绪逐步高涨;当旋律线向下时,音乐力度从听觉、触觉上呈现渐弱趋势,手指触键深度、力度将逐步减小,音量、音色从结实、明亮逐渐趋向圆润、细腻,情绪低落、乐句“语气”下沉,逐步松弛;而当谱面旋律线成波浪型的时候,旋律变化平稳,可适当运用手腕摇动式触键,协调手指主动弹奏,音色婉转、细腻偏于柔顺。
3、主旋律声部交替
部分音乐作品的主旋律会在不同声部交替出现的现象,因此作为
弹奏者的视觉要敏锐把握,在听觉的调控下,触觉器官做出弹奏调整。
四、“情境想象”训练法
情景想象法在各个学科中均有应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音乐的情景想象是弹奏者在原有对乐曲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体味、重读、音节拼接和重塑形成的新的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在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作等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想象的天空就没有音乐的灵魂。而且,我们借助音乐想象可以对音乐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现实音乐世界,还可以为音乐的表现插上翱翔的翅膀,使的钢琴弹奏机制日趋完善。另外,对弹奏者而言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情景想象,可促使练习者在生动形象的想象画面的引导下,完成触觉、听觉、视觉系统之间的自主配合与协调。
五、“复调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复调音乐是指几个独立的旋律声部在运动中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的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复调音乐中的每个声部在力度、音色、触键等方面要求均不相同,旋律与旋律间又需要通过对位从而形成较好的融合,因此可以通过运用这种多声部音乐来培养弹奏者触觉、听觉、视觉协调和配合的能力。以巴赫第五首《三部创意》为例,要求弹奏者用双手来弹奏三个声部的旋律,用右手表现上方两个声部的独立性是该首作品最难之处。弹奏时,要演奏者在读谱区分三个声部的旋律线条,并一词引导弹奏者依据谱面的信息发挥想象。与此同时,左手采用分解和弦方式进行弹奏。右手的两个声部独立进行,如木管二重奏。作品低音部重复固定音型,形成全曲支架,同时,上方两个声部装饰音相互配合模仿,尽情吟唱。乐曲如星夜之下的湖水,明净而充满温馨。从弹奏的技术方面看,右手承担的两个声部相距很近,呈交错对话的歌唱形式,这要求弹奏者以高灵敏度的听觉分辨能力和触觉调节能力对音色进行调控,使两个相互模仿声部之间具备一定的层次差异,高音声部明亮,中声部柔和,同时,装饰音的弹奏要求弹奏者用轻快的指尖贴键式触键技巧,手指一关节要十分灵敏,迅速以水平方向向内拨动键面,动作要精细而均匀;左手十六分音符要以轻快的断奏式指腹触键来完成,听觉效果上有如弹拨乐器所发出的音响效果;最后,弹奏者听觉、触觉、视觉系统之间不断协调合作,使这首《三部创意》的三个声部在对位过程中既有音色层次对比又能相互补充融合。
从以上弹奏复调作品的过程可以看出,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弹奏与学习将促进弹奏系统各感官之间的配合意识,有益于触觉、听觉、视觉协调能力的提高。
六、结语
音乐是一种具有张力的综合性艺术,音乐作品的乐思显结构与潜结构并存并充分体现出乐感张力。此种张力的表现需多种能力综合运用。因此,弹奏者需要通过不断练习、不断探索,充分运用并协调触觉、听觉、视觉系统,才能确保弹奏的每个乐句、每串音符都受弹奏者表演意识的支配,从而为欣赏者呈现美轮美奂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童道锦,孙明珠编,《钢琴教学与弹奏艺术》2003年版
2、张凯,《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徐少鹏,论钢琴演奏中的整体协调与配合,大家 2010/17
4、范文彦,奇妙的和谐——浅谈钢琴演奏中人体各关节的协调,音乐天地 2010/09
5、袁科,论钢琴弹奏中感觉的协调对策,作家 2009/2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nlewudao/24434.html
上一篇:服装表演音乐的美学观及其审美体验
下一篇:歌唱心理对演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