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一)汉字对线之美的作用
书法发展至今,漂洋过海,成为不只是中国才有的线艺术,但无疑,中国的书法是最具特点,最能表现线之美的。汉字的一笔一划都是凝练的线,而这些线因为汉字的结构与组合而变得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就汉字本身而言,作为表现对象,就已经胜过了由汉字衍生的日文、韩文和线性的西方文字。
汉字发源至今,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商周的金文,到秦汉后的篆书隶书草书,再到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还有处于这些形态之间各种过度样式,它们之间有区别更有联系,它们丰富多彩,林林总总,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书法以汉字作为艺术创作材料,具备丰富的表现形态,奠定了优越的基础。
汉字作为记录工具,每一个字都有其构型上的基本要求,以保证识别的准确性。但是,这种要求并不僵化,只要保持点划,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稳定,它的正斜、长短、方圆处理时都十分具有灵活性。因而,汉字的结构、笔划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同一个字,在不同书写者的笔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依照书写者的书写习惯、书写技法、心境、性格等等反映出来的都是千变万化而非千人一面的。每个笔划都极富个性,所有的线都极具个人色彩,不可替代亦不可被完全模仿。
汉字的表现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组合的篇章。在符合语法的前提下,汉字的组合有无限的可能,它可以形成如国画小品般的清丽俊秀,亦可以成为大好河山般的壮丽景色。单独的汉字可以艳压群芳,成篇的文章亦可以风华绝代。这种可独看可群观的形式,使线的表现更丰富,更多样,更出彩。
(二)书法中线的动态美
许多人都以为书法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形式,他最终体现为凝练在纸上的形态。其实,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是动感的享受。书法创作过程的物化,仔细寻绎,能从其最终形态中找到运动过程的痕迹。
汉字的书写过程和运动形式是独特的,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逆性。书写过程中,起,行,收的各个环节,自行书写的笔顺、章法安排的前后顺序都有基本的规范,它的运动过程往往不许重复、运动方向往往不可逆转。欣赏者从凝定的作品中读到的往往是书写的运动过程感受到更多的是存在于纸上的运动节奏。
书法的线中表现出来的动感特征,与舞蹈极其相似。唐代著名草书家张旭曾经观看舞者公孙大娘表演剑器舞,因而悟到草书的精意,又传闻他曾经见到公主和担夫争道,由彼此之间的动势而领会草书的要诀。因此,在后来的艺术家心目中,张旭的书法,已经充分表现了天地间各种事物的运动本质。而在汉字书法中,草书给人的动感最为强烈,萧衍就说草书有“飞走流注之势。”
但是并非只有草书才能够体现运动之美,事实上,最中规中矩、工整端正的楷书也能够表现动感。清人刘熙载《书概》一书中就说道:“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他认为“动”“静”之间是辩证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工整端庄的楷书中也有动的一面。
而音乐与书法的共性早在唐代就有人提出。唐代张怀?就把书法同音乐相提并论,认为如果没有“独闻之听”,是无法来讨论书法这“无声之音”的。近代以来的学者,同样赞成这一观点。徐悲鸿说:“中国书法……有如音乐之美。点画使转,几同金石铿锵。”由此可见,纸上的书法确有音乐的动态,音乐的运势,音乐的旋律。
二、线之美在中国建筑中的运用
中国的建筑以木头结构为最大的特色,而在整体的规划上呈现出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建筑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上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而这种转化已经是书法中线艺术的体现。建筑物是凝聚在土地上的静态,书法是凝聚在纸上的静态,但是二者在观赏时,都能给人以动态的享受。中国建筑在空间上的平面铺开,使整个观赏过程有了延展性,人们在广阔的空间里面慢慢游历,而游历的过程中静态的建筑也变得鲜活起来,在不紧不慢的游览者的步调下,远处的亭台楼阁慢慢变近放大,然后再由近及远,观赏的本身也就成为了一个动态的过程了。
书法艺术运用笔划的曲直变化和空间构造进行组合,比划之间的空间相互制衡配合,产生一种和谐美。而中国建筑也不是以单独的体状形貌出现的,它的美也在于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个体建筑这种犹如一笔一划的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如书法般在方正的布局中仍有变化,在多样的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线的艺术特征在个体建筑物上也同样表现出来。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向上曲线使异常沉重的屋顶有上扬飞奔之势,配合敦厚庄严的正身和台基体现出和谐的、有韵律的节奏美。
中国书法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提炼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形式处理问题的概念,形成一套关于形式美的观念体系,并辐射到其他艺术形式上。
林语堂说:“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他认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这些由书法的线条美所发展而来的美学观念影响到了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思、中国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书法美的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6147.html上一篇: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
下一篇:“过度前卫艺术”不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