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一、公共艺术与景观设计的相同点
公共艺术和景观艺术两者是有许多的共同点的。比如它们都需要进行人为地设计,无论是天然形成的景观和景象,还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思维建造出来的物体和景观,都是有很轻的共享性。景观艺术和公共艺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没有一个清晰地划分标准的,有的时候它们是同时出现在某一个或一些物品和景观上的。但是,无论是公共艺术还是景观艺术,它们都是人们感情上的一种表达形式,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陶冶情操,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还有一点就是它们都是供人们来欣赏的,很多人认为景观设计就是一种设计庭院的艺术,比如江南的很多庭院里都有山水的打造,很有自然的感觉。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的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了人们欣赏的一大特色艺术,而公共艺术也是这样,他们面向的都是大众。
不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公共艺术和景观艺术都存在共同的特点,它们与建筑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美国芝加哥的千禧公园,就展示了景观、设计和建筑相结合的奇观。公园里的云门受到了市民的赞扬,成为了城市的标志,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豆子”。据设计者介绍,这个设计可以让人们觉得芝加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城市。其中,皇冠喷泉更是让人们体会到了公共艺术的魅力,大屏幕上会播放很多的市民照片,通过独特的设计让谁从他们的嘴里喷出来,而周围的人则更喜欢嬉笑游玩。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体会到,公共艺术很景观设计是需要广大受众参与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上文提到的芝加哥的千禧公园这一案例可以体现出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都具有“公共”的特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越来越适应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设计者也逐渐朝迎合人们胃口的方向发展,这对人们的生活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教化作用。
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即“风格”。由于不同的设计者有不同的文化素养和设计理念,所以他们设计的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必然的,所以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们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们可以体现人们的生活,还可以反映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比较贴近他们的实际。当然,也有一些较为劣质的设计只是为了追求名利,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没有实际效用的设计,多设计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们生活健康的艺术品,进一步充实人们的生活。
二、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的差异性
艺术品通常作为一种展品呈现在人们眼前供人们欣赏,很多人也就是为了欣赏其外在的美,而忽略了艺术品的内在魅力,其实艺术是有象征含义的。很多设计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都将自己的艺术思想融入了其中,很多暗含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会使得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与设计者产生共鸣,引发受众的思考。景观艺术则是比较理性,缺乏个性化。
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在一些作用上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公园里的长椅,它本来是供人们休息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作为公园的一个景观存在的,成为很多人的欣赏对象。其实传统的景观设计就是用来欣赏的。
艺术是供人们来欣赏的,公共艺术只有让更多人来欣赏和认识,人们才能够接受它。以前的景观设计只是简单地利用石头和花草,很单调,现在则更倾向于生态环保。一方面它可以很好地融入自然环境,给人营造一种舒适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周围的动物们生存,为它们的生活增添乐趣。现在,全球生态受到了很大的破坏,需要人为来进行保护和恢复,而景观设计就是很有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公共艺术也可以对人们产生一种宣传教化的作用,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公共艺术重在展现艺术效果,景观设计重在展现设计的技巧,这是二者的一大不同。
三、公共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同时也不断追求精神生活的提升和丰富,所以城市要重点打造环境的同时,更不能忘精神生活的建设。公共艺术可以为人们带来丰富文化内涵,也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而好的景观设计也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将二者结合则更有利于打造城市环境和精神的丰富景观。
人类的进化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与自然做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大自然产生了很大的破坏,现在这种破坏还在继续,但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的最好选择。在城市中利用景观设计来营造一些美好的环境,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生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逐渐行动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上很多的艺术品都是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产物,这些艺术品很好地展现了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们的意识起到了一定的提醒作用,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建设城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6245.html上一篇:如何灵活驾驭课堂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