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马克思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属于认识论问题,都是研究人与客体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反映和认识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美学是不能和哲学分开的,不能和认识分开的,美学是哲学观的一部分从属于一定的哲学观。因此他在研究中发现,人的一切意识形态都来源于现实社会,也就是人们在不断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唯物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人的还会反作用于物质,从而推进意识的发展。
随后,他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又提出了“人化自然”的观点,这对他美学观念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考察了人类生产劳动,即人与客观自然的关系后得出“人使自己得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志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这一理论所揭示的科学唯物史观也体现于艺术和审美理论中。这就是说要寻找各种社会精神现象的奥秘,寻找艺术本质的真正答案,就得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从各个阶级社会中去考察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他指出:美是从人区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而艺术的美所反映的是带有社会性的、客观存在的人有意识的生产活动本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创造了美和艺术。美是人类在社会劳动实践中的产物,是美感的结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不断扩展,美和艺术的领域也会随之丰富扩展,他们是相互提高相辅相成。从而,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社会审美属性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对美和艺术本质的探讨,与物质生产劳动和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的各种生产关系联系起来,客观真实地揭示了艺术的本质。这在美学或艺术学术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它为艺术树立了正确的而科学的研究方向,为人们进一步深入地探讨艺术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事实上,无论何种艺术,自然艺术也好,文艺艺术也好,它的审美属性既有它自身固有的自然属性,又是客观历史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具有社会审美属性的意识形态,它既包有艺术家的因素,又有客观社会现实的因素,两者是不可或缺的。
不同的人对艺术的本质有不同认识。例如:艺术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艺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是艺术家的主观对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是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比现实的美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也有人认为文艺是生活的能动的积极的反映,第一,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所品出的生活意味;第二反映出生活的真实,使人们能超越实际生活,理解和欣赏更为真实的生活,提高人们分辨生活中的是非美丑的能力;第三,艺术还是人们情感的宣泄,是一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第四,艺术表现人类的理想,及其对理想的追求,表现艺术家对人物的感情态度和价值判断。还有人认为,艺术是为我们生命增添光彩而存在的。是为艺术不是专为有钱人而存在的,不能用市场价格来衡量的。也不是专为穷人纳喊的,所以不能说喊的越大声,批判得越响亮就越是艺术。艺术不是人脉,艺术不是无病呻吟,不是画了几个扭捏作态的造型就叫艺术。它不应该是羁绊我们生命的枷锁,更不应该是牢笼,是为我们生命增添光彩而存在的。
此外,艺术应该具备思想性,情感性以及想象性。好的艺术品必须是一件耐人寻味,使人产生共鸣的作品;鉴赏者与艺术家的情感相碰撞,擦出火花,是体验艺术的最高境界;再通过自身想象来构建出完美完整的画面。
结语
艺术是由艺术家主观想象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的审美形象。主体性、形象性、审美性以及思想性、情感性、想象力都是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属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6476.html上一篇: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