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论纳溪民歌的艺术特色

论纳溪民歌的艺术特色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4-0105-03

  

  四川西南部的泸州纳溪地区向来有“民歌之乡”、一方“歌窟”的美誉。纳溪具有悠久的历史,据《纳溪县志》记载,汉代时兴起纳溪寨,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升纳溪寨为纳溪县。纳溪位于长江之南,永宁河下游,两岸多深丘、低山,大部分场镇都建在山岩顶上,地理条件特殊。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勤劳和勇敢的纳溪人民在辛勤劳作中用山歌迸发了生命的乐章,有开山的拼搏怒吼,有夯基的整齐节奏,有薅秧的幽默调侃,有生活的逍遥感叹,有情爱的大胆邀约……种种吟唱汇成了独具特色的纳溪民歌。山歌随时可闻,歌者随处可见,群体劳作时的歌唱,在山坡田地里此起彼伏,独具魅力。

  纳溪民歌崭露头角,是1958年纳溪民歌《撵野猫》在全国民歌大赛上夺魁,震动了歌坛,纳溪民歌继而也开始被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所了解。纳溪痴迷民歌者,鼎盛时达1000多人,下至小儿,上至老翁。《撵野猫》等10首纳溪民歌,已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选编的《中国民歌精品》。仅《撵野猫》一首歌曲,在2002年获得四川省群众声乐舞蹈大赛金奖和第五届西部民歌歌手邀请赛金奖。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生活方式的变易、流行文化的冲击、音乐观念的偏失之后,纳溪民歌出现了文化生态恶化、后继乏人的局面。纳溪民歌资源未得到科学系统的整理和保存,对纳溪民歌缺乏深入的学术研究,纳溪民歌的积极文化价值更未得到挖掘和发扬。本文拟对纳溪民歌的艺术特色作一归纳,以期对纳溪民歌文化传承作一推力。

  纳溪民歌特有的艺术特征,除了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口头文学,以及历史、地理诸因素的影响之外,民间歌唱生活和民歌的腔调构成因素,具有更直接的意义。随着生产、生活的日趋稳定,民间集体歌唱活动,成了当地人民进行社会、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交流中,由于方言的特点,山川的阻隔,纳溪地区歌唱活动在交流中求同存异、约定俗成,于是形成自成一统的风格体系。

  一、纳溪民歌的音乐特征

  (一)旋法特点

  纳溪民歌中,具有起音旋律一般较高,基本为一字一音,尾音长且下行居多的特点。在曲式上,由一个基本句式作为基础,反复若干变体而成,呈现单段体、一段式的形态特征,在同一首歌曲中,根据歌词的反复变化,形成不同变体。旋律或节奏时值虽缩短或延长,但句头和句尾保持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在变体中,是同头、同尾、异腹,这是“纳溪”单句式变体的重要特征。在句子的排列上,纳溪民歌大多以偶数句,特别是四、六句居多的形式出现。

  

  但在纳溪民歌的号子中,如橹号子、招架号子等,也有以多段体的形式出现,并且还有多声部唱腔,这在劳动号子中是鲜见的。

  (二)调式调性

  纳溪民歌调式调性丰富,在民族五声调式基础上,多以 “宫、商、?铡⒂稹? 四个音为主构成独特的民族四声音阶,又常以宫、羽、?战嵛玻?最后结束在?找羯希?构成?盏魇健U馇『梅?合纳溪人方言说话尾音重、多以“入”声结束的语言特点。

  

  纳溪民歌在旋律的进行中,常使用大跳后下行级进的方式,例如在《太阳出来一点红》第三小节旋律中就有la-re的纯四度向上跳进,然后,按照民族调式re-do-la下行级进,这种旋律进行上行时愉快、激昂,下行时流动和委婉,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情感体验。除了这种旋律进行,纳溪民歌中连续二度音程级进与三度音程小跳进形成组合也使用较多,特别是小三度do-la下行音列最为典型,这就让曲调更为自然流畅,也符合纳溪人的语言特点。

  在众多的纳溪民歌中,号子这一种类独树一帜。如《二锤号子》、《搁浅号子》等,调式多为民族五声调式的羽调式和角调式,呈现小调色彩。另外还有一部分民歌,在七声音阶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变化音的运用,如:“b7”、“ #1”等音,如《高山包谷映得宽》和《太阳出来红冬冬》等。以上都能凸显纳溪民歌的艺术特征。

  (三)节奏节拍

  纳溪民歌节拍多以二、四拍子出现,节奏自由,句式规整,如前谱例《望郎(早晨)》等。还有一部分三拍子的歌曲,纳溪民歌中也不少见。如:《这山没有那山高》等歌曲,曲风热情、轻快,展现出自然、拙朴和真性情的音乐形态。这些作品都结合了田间劳动场景,采用即兴编唱、轻松说笑的形式,使唱歌能消除疲劳、调动情绪。它们无不是以景触情、以声传情的方式来赞美生活、歌唱生活。

  (四)唱腔与衬词

  纳溪民歌唱腔丰富。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岭、云贵高原的屏障作用,纳溪终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这些气候特征都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耕就成为纳溪人民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在人们的日常农耕劳作中形成了薅秧歌、劳动号子等一系列种类繁多的纳溪民歌。即使是同一类歌曲,由于声腔、调式的不同,又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唱腔。如“薅秧歌”就有“老鹰腔”、“石包腔”、“花河闹”和“大河腔”等;劳动号子可根据劳动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石工号子、轿工号子、打夯号子、船工号子等,再根据具体的劳动活动,又可再次细分,如:石工号子又分为二锤号子、抬石号子、搬运号子等。这些伴随着纳溪人民生产作息的劳动行为,产生出了种类繁多的民歌腔调,不仅丰富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以劳动号子为例。纳溪位于四川南部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区域,南高北低,平坝、丘陵、低山兼有,属岩区,石料产出丰富,石工号子伴随着纳溪人民的生活应运而生。石工号子则是指采石匠在打、砸、抬、采石时唱的一种号子,所以在纳溪随处可闻“叮当”的锤声、凿声,伴随着石匠的嘿、哟、喂的号子声。石工号子流传极广,曾有“九十二腔、八十二调”之说,可见石工号子腔调之多。

  此外还有极具特色的永宁河船工号子。纳溪区境内有大小溪河130余条,永宁河是本区长江最大支流,纵贯区域中部后注入长江,境内流长45.7公里。永宁河河道较窄,河床较浅,行船较为困难,如“办干水号子”(办干水:枯水季节,水浅滩干,往往船底擦着河底,劳动强度极大,故叫办干水)。应运而生的永宁河号子比川江号子更有自己的特色,在歌词上以比、兴、借、代等手法见长,衬词多为地方方言中的“哟”、“呃”、“喔”、“噻”等虚词。其中永宁河号子衬词丰富,其“喔出,尼齐着”的衬词和唱腔最具特色。

  纳溪民歌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连说带唱。如《红萝卜??萏稹贰?《清早起来眼皮跳》等歌曲都表现出了这一特点。

  

  纳溪民歌这一“连说带唱”的特点,拉近了歌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这些在劳动人民生产劳动中产生的纳溪民歌,以其朴素、生动、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

  二、纳溪民歌的文学艺术特征

  民歌应该是起源最早,流传最广的文学形式,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歌祖祖辈辈传唱,历史悠久,是纳溪人民精神文化的体现,是记录社会发展的载体,也是研究川南地区风土人情的依据,是历史的活见证。从民歌演唱的内容,我们可以还原出当时的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等。纳溪民歌按内容可大致分为礼俗歌、劳动歌、情歌、儿歌等四种形式。

  (一)礼俗歌

  礼俗歌是伴随着祭典婚嫁、祈福禳灾等各种仪式而唱的歌。礼俗歌描绘的仪式中大部分沿用传统的语言和固定的程式。因此,它的民俗价值特别为人们所重视。就其应用的仪式来看,礼俗歌曲大致涵盖婚丧嫁娶、筑房建屋、酒席谢词、开工收徒等等很多方面。

  以《泸州民间文学集成》中记载的一首情感真挚动人的《哭嫁歌》为例:

  油菜开花,花花黄,女儿开腔叫声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好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起早贪黑非寻常。

  儿若男子立志向,光宗耀祖换门墙。

  怎奈儿是薄命相,不能伺奉二爹娘,

  叫声爹娘宽心放,莫把儿女挂心肠。

  (二)劳动歌

  纳溪民歌是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在与劳动生活相伴的实用性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即兴性、口头性和随意性等特点,即方言中常说的“见子打子”。纳溪民歌歌词生动传神、风趣幽默。坐在写作间的人无论如何也写不出“米筛做门眼睛多”这种贴切的比喻来,只有在地头田间劳动的人,才能唱出“大田薅秧行对行、一切秧鸡(儿)来歇凉,中午捡到秧鸡(儿)蛋,晚上捉倒秧鸡(儿)娘”的生动、具体、有趣的劳动场景。

  以纳溪龙滩乡的《石工平地抬行》为例:

  铁锤打石响叮当,开出石头建桥梁。

  不怕高山把路挡,不怕洪水奔势狂。

  凿开高山变平地,驯服洪水像羔羊。

  又如纳溪龙车乡的《轿工号子》:

  一边坡,微微梭。换沟,顺丢。

  天上明晃晃,地上水凼凼。

  弯的乖,甩的开。两头高,过桥桥。

  左边站起、站起让你。

  前面一捆柴,伸手抱在怀。

  屋檐口,放下来,提起走。

  (三)情歌

  情歌一直是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形式,早在《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纳溪民歌中的情歌质朴地表达着男欢女爱,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纳溪渠坝乡民歌《谷子越打糠越多》:

  谷子越打糠越多,爹妈越打我越爱哥。

  打断骨头筋还在,拄起棍棍来看哥。

  又如《太阳出来辣焦焦》:

  太阳出来辣焦焦,情妹出来薅海椒。

  情哥薅来不结果,情妹薅来压断腰。

  (四)儿歌

  纳溪儿歌清新活泼,极具地方特色。如纳溪江北儿歌《干豇豆,叶叶长》:

  干豇豆,叶叶长,巴心巴肝望我娘。

  娘又远,路又长,伤伤心心哭一场。

  大哥留我吃粽子,二哥留我过端阳。

  嫂嫂嫌我吃的多,拿起扁担打哥哥。

  大哥送我在朝门口,二哥送我到石板坡。

  “妹呀妹,这回去了哪回来?”

  “鸡生牙齿马生角,石头开花,牯牛下儿我才来”。

  纳溪大渡镇的《螃蟹歌》:

  弯的河,顺的河,弯河顺河,永宁河。

  沿河一带有螃蟹,背上背个硬壳壳,

  八个小爪爪,两个大脚脚。

  幺妹来挑水,夹倒幺妹脚。

  痛又痛得很,甩又甩不脱,

  这个螃蟹实在恶。

  总之,伴随着纳溪人民的辛勤劳作产生发展出来的纳溪民歌是一朵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奇葩,纳溪民歌以其腔调多变、旋律独特、内容丰富的特点,在民族音乐中独树一帜。纳溪民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

  责任编辑:陈达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658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