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一群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綦江农民,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农民版画,以自由夸张、色彩浓艳、乡土气息浓厚的独特民族民间艺术样式跻身于现代美术之林,掀开了中国民间美术史上辉煌的一页。綦江农民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刻年画,是一种用刻刀在木板上精心雕刻,采用人工拓印的方法制作而成的图画,创作手法上大量吸收了民间广泛流传的石刻、木雕、剪纸、年画、布贴、蓝印花布、刺绣、挑花等表现手法,作品内容则主要取材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展现出古朴雅拙、夸张变形的艺术效果,富有浓郁的民间风情与生活气息,可谓巴渝传统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
一、綦江农民版画的艺术发展现状
(一)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
綦江农民版画属于中国农民画现代派,既具有农民画乡土味的原本属性,又具备专业版画艺术的审美要素和刻印技法,以独有的画种样式展露独特的艺术魅力。綦江农民版画集合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把美好的现实生活与高雅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摒弃了写实主义,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构图上通天透地、造型夸张、大胆随意、不拘一格,审美取向上情感饱满、天真雅拙、风趣幽默、质朴单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綦江农民版画色彩重叠,厚重斑斓,带有强烈的表现性,这与它的粉印技法密切相关。粉印版画具有三大特点:一则以线造型,多用阴刻,底色多使用黑色、褐色等深色,呈现出明确的轮廓线,造就“阴转阳”的独特效果;二则一版多色,在同一块板上反复拓印,制作方便,节省材料,而且制作过程中当即可见效果,以便对画面随时进行调整,这与需要几个色就要刻几块板,最后再加一块全版的一般套色木刻版画显然不同;三则由于水粉颜料自身的覆盖性以及画家用笔快慢轻重、颜色厚薄和用手拓印摩擦的方式、力度、次数的不同,随即会产生特别的肌理效果,自然天成一种无意识的剥落肌理感,这种肌理无法完全随人的意识控制,即使同一模板、同一作者,每一次拓印出来的最终效果都会稍有差异。粉印版画与众不同的三大特色,加上綦江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当地农民自有的审美情趣,造就了具有自身鲜明艺术形态的綦江农民版画。
(二)市场化与人才培养
綦江农民版画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90年代的低谷,迨至21世纪初,得到新一届綦江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终于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綦江政府采取的振兴农民版画的举措包括:第一,出台《加快农民版画产业发展的决定》;第二,创立綦江农民版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改变以往版画作品由綦江农民版画院统一负责包装、推广的渠道,以便集版画衍生产品诸如附有綦江农民版画图案的衣服、雨伞、抱枕、帽子、扇子等的创作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以此带动版画产业的多元发展;第三,启动版画院建设,相关人员定岗定编,直属县文化局领导;第四,延揽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专业人才,充实版画研究的队伍;第五,綦江农民版画院定期培训农民画家,以让农民画家及时补充养分,力创新作;第六,綦江区教委“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在全区中小学校增开特色版画课,以促进綦江少儿版画的发展,借此储备綦江农民版画的后备军,确保綦江农民版画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七,积极引导农民画家成立个人版画工作室,以便创收增效。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綦江农民版面取得辉煌成就,蜚声海内外,各种荣誉接踵而至。1985年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美协、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綦江“农民版画之乡”的荣誉称号;1988年国家文化部命名綦江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3年重庆市确定綦江农民版画为对外文化交流礼品;2008年国家文化部又命名綦江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綦江农民版画还远渡重洋,飘香世界,先后应邀赴美、英、法、日、德、加、挪威、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备受世界美术界的关注。迄今为止,綦江农民版面已有超过1500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各省市博物馆、中国驻外大使馆和国外美术馆收藏。
二、綦江农民版画的困境与出路
(一)“泥土”与“城市”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深化,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物质层面如此,精神层面更是如此。新一代农民画家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与包容,不断找寻现代语言来诠释生活,以创造出与各种题材和现代表现手法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受此熏染,綦江农民版画现代意识增强,迎合了现代审美情趣,同时,也因过于专业化的表现技法、色彩和透视的运用,反而丢失了农民本身古朴稚拙的“土”味儿,以致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农民创作的版画吗?”
虽然“泥土”与“城市”存有矛盾,但并非不能相融,对于綦江农民版画而言则是怎样将二者巧妙地融为一炉,以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持它的“泥土”特征。綦江农民版画之所以广受青睐就在于它诞生于乡土,出自农民之手,作品中无不透露出“泥土”的芳香,正如郎绍君先生所言农民画的价值“不在于怎样程度上接近了专业绘画和城市观众的趣味,而在于它怎样的程度上发掘了乡土气息和农民的生命活力”,因而,綦江农民版画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应该把握好个“度”。农民版画院不能对农民画家进行灌输式的辅导,而需要引导他们倒出自己酿造的“美酒”,让“美酒”更香更淳,帮助他们把语言说得清,说得美。农民画家也要真实地体味、感悟生活,充分发掘“泥土”中的创作元素,绝对不能丢掉作品中的“泥土”味儿,“泥土”的味道才真正是农民画的灵魂,只有这样,綦江农民版画才不失纯真本色,继续长久地绽放奇香野味。 (二)艺术创作氛围的改变
綦江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重庆)与云贵高原(贵州)的接壤处,属于山地丘陵地带,文化属性为山地文化,境内居住着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等诸种因素的制约,以往綦江生产力比较落后,交通闭塞,民风淳朴,文化相对滞后,社会生活带有神秘的宗教(巫)色彩,而正是这种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孕育出了独具一格的綦江农民版画。
然而,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綦江鲜明的地域特色正在悄然消亡,农民版画赖以生存的创作基础正在逐渐丧失。与此同时,伴随全国各地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各地农民不断联合举办画展,借此扩大农民画在全国各类画种中的影响,并为农民画家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国各地的农民画在创作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出现趋同的态势,主要表现在绘画内容的接近、重复以及形式语言的直接挪用,结果会使得各个地区的农民画失去各自原有的个性。面对这样的冲击,綦江农民画家应该坚守阵地,切实取材于綦江独特的山地文化,紧扣当地民族风情、生活气息,创作出具有个性魅力的“下里巴人”的綦江农民版画。
(三)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矛盾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綦江农民版画出现大量用于装饰家居的作品,与做为艺术收藏的作品相比,这类版画颜色漂亮,色调鲜艳,带有很强的装饰味道,属于畅销产品。出自同一农民画家的版画作品,按其艺术价值,以数千元的艺术品出售则鲜有人问津,而当做一二百元的“花纸产品”抛售却很受欢迎。农民画家为求生存,无奈向市场低头,无限量复制畅销类的农民版画,在绘画内容与表现形式上极力迎合消费市场,致使版画的经济价值遮蔽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綦江农民版画适应社会需求,以赚取雄厚的资金促进版画的顺利发展本来无可厚非,但在市场化、商业化进程中,更要正视版画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分清主次。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则对綦江农民版画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只有大力提升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才能相应得到提升,这才是綦江农民版画长远发展的硬道理。
(四)艺术价值与政治利益的矛盾
綦江人民政府是本地农民版画获得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十几年前,綦江农民版画过分依赖政府,依靠政府“输血”生存,缺失自身的“造血”功能,导致发展停滞不前。现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綦江农民版画在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下,已经走上市场化道路,借助政府举办的农民版画艺术节,农民版画在招商引资上取得巨大成功,自身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开发,进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綦江农民版画经过政府一系列市场化运作,经济价值确实有很大提升,但民族民间艺术的价值不能以是否自负盈亏与创收增效为准绳,不应设立相应的经济指标,这样只会拖累压垮綦江农民版画院,而把农民版画推回到自生自灭的老路,这就远离了政府保护和发展的初衷。綦江政府应该给予农民版画院和农民画家们相应的指引,但是必须留给他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画家们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创作才能孕育出好的作品,推动农民版画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綦江农民版画是朵原生态的民族艺术奇葩,是历经千百年的文化积淀,由“下里巴人”烹制的独特美宴,既具有农民画的本质属性,又具备专业版画的审美元素,可谓两者嫁接的艺术之花。版画淳厚、幽默的造型,随意、大胆的表现手法,无不折射出农民画家淳朴的胸怀和超人的心智,从而以独有的农民画种样式在全国众多农民画中展露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散发着浓郁的野香。綦江农民版画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在发展中涌现出一些问题,面临一定的困惑与挑战,但依然充满希望与梦想。綦江农民版画在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应该始终保持农民版画的传统特色和独有风格,并强化精品意识,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