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约瑟夫?安德鲁传》是英国18世纪上半叶最有名的启蒙现实主义作家菲尔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抛弃了当时盛行的书信体,直接以作者的视角进行叙事。作者写作此书的意图之一是针对英国另一位作家理查森的劝善小说《帕米拉》。主角是帕米拉的兄弟约瑟夫,《帕米拉》中出现过的B先生有一个亲戚布比,约瑟夫即在布比家里当男仆。女主人布比夫人在对其引诱被拒之后而将其逐走。于是,约瑟夫开始了漫长的旅途。旅途中有约瑟夫的情人芳妮和牧师亚当斯与其作伴,以三人在路上的经历为主轴展开本小说的宏大叙事。作品通过对路上的经历和情景的描写,对当时英国的乡土人情进行了深刻的反映。亨利?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传》中,为了体现自己对当时英国现实主义批判的主题,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对约瑟夫等人的经历进行了宏大的叙事,对当时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嘲弄。本文即从亨利?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传》中使用的两种主要语言技巧,即宏大的叙事方式和幽默讽刺的语言表达出发,探索《约瑟夫?安德鲁传》中独有的艺术特色。
一、宏大的叙事方式
(一)宏大叙事方式的来源
宏大的叙事方式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艺术。其最初主要被古希腊的作家们用来作为对史诗式传奇人物进行口头文学和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场景广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多变而气势磅礴,充分体现出史诗式英雄在为集体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其最有名的代表作是荷马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因此一般又被称为史诗式叙事方式。虽然史诗式叙事方式一般被用来描述比较严肃的历史人物,是用来讲述历史而不是小说情节的体裁,但却被亨利?菲尔丁成功地运用到《约瑟夫?安德鲁传》的叙事中。[1]
(二)宏大叙事的长篇幅特色
宏大叙事方式意味着作者必须处理诸多复杂的故事情节,并将其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从而造成作品非常长的篇幅,这也是《约瑟夫?安德鲁传》最大的艺术特殊之一。
叙事的长篇幅首先意味着小说在形式上规模宏大,会多次出现不同的情景之间的跨越,这也是史诗式宏大叙事的最主要特点。展现这种长篇画卷的最常见的做法,是将主要情节安排在长途旅行途中。如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以及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均将主要情节安排在主人公的旅途之上。亨利?菲尔丁为了展示《约瑟夫?安德鲁传》中需要的诸多情节,同样借鉴荷马和塞万提斯等前人的成功做法,将文章的主要情节安排在约瑟夫等三人的漫长旅途上,根据故事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从而使其宏大叙事的长篇幅特色得以完美展现。
《约瑟夫 ?安德鲁传》宏大的结构共分为四卷,一共六十四章之多。作品首先从主人公约瑟夫拒绝布比太太的引诱从而被迫离开布比家,决定去找自己的女友芳妮,踏上漫漫征途开始,对其后续的冒险经历和爱情生活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在旅途中他历尽沧桑,包括各种人情冷暖,而且还遇到了包括抢劫在内的各种意外。在与其同行的好友亚当斯牧师的大力帮助下,终于与女友芳妮相聚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在约瑟夫从城市到乡村的漫漫征程中,作者通过其碰到的一系列形形色色的事件,不仅充分展现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且对当时英国的乡土人情进行了详尽的刻画,充分体现了宏大叙事长篇幅的特色。
(三)宏大叙事中的插曲
亨利?菲尔丁在为主人公约瑟夫安排的漫漫旅途中,为了充分展示其宏大叙事的特色,还穿插了很多有意安排的各种插曲。这些插曲也是宏大叙事的史诗式描写的传统之一,将其设置在主要情节的叙述过程之中,可以对这种宏大叙事起着恰到好处的点缀和解释的作用,从而增强宏大叙事的艺术效果。[2]
亨利?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传》中对主要情节的插曲式描述主要是通过其笔下的人物互讲故事以及偶然的意外而出现。一方面使故事在这些插曲的作用下合情合理地展开,另一方面则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比如约瑟夫的好友和旅伴亚当斯就被作者安排与一名旅店老板因为一些小事而打骂不休,场面滑稽可笑。而且,还巧妙地采用“意外发现”的艺术手法,使故事情节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从而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又如在小说最后,约瑟夫和其女友芳妮被人误认为是兄妹而无法成婚,结果约瑟夫却因为身上的一块红色胎记“意外发现”自己原来是威尔逊的儿子,和芳妮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从而使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
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是亨利?菲尔丁使《约瑟夫?安德鲁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这种风格的存在,整部小说使人读起来轻松愉快,他通过对人物各种滑稽可笑的行为以及荒唐的言语,用各种夸张、讽刺的幽默笔调,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违背常理的事情,对人性的贪婪、愚蠢、怯懦进行尽情的揭露。但是,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不同于严肃叙事所具有的刻板,也不具有悲剧式叙事使人窒息的沉重,而使人在尽情欢笑的过程中享受愉快的阅读过程。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一)故事情节的荒唐可笑
亨利?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鲁传》中经常安排一些荒唐可笑的故事情节,从而产生幽默风趣的效果。首先,作者安排布比家的女主人去追求自己家的男仆约瑟夫,这在等级分明的18世纪的英国已经是令人很奇怪的事情,更荒唐的是被追求的作为“下等人”的男仆约瑟夫居然还不愿意接受,无论布比女士对其怎样威逼利诱,其都因为深爱着乡下姑娘芳妮,即使被布比夫人驱逐也不屈服,从而开始了主人公约瑟夫在小说中的漫漫征途。这样的情节设计在使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也通过对相关人物的嘲讽取得了很强的幽默风趣的效果。亨利?菲尔丁对于布比女士对待约瑟夫的这种荒唐行为进行了非常生动传神且略带夸张的描写,使其言谈举止充满了使人发笑的幽默元素。“现在,她每天上午经常性地同约瑟夫去海德公园散步。当其出现每隔一分钟就疲惫的情况时,便顺势靠在约瑟夫的臂膀上,以某种很特别的方式同他说话。当她每次下马车时,总是顺势抓住他的手。当其害怕跌倒的时候,就会抓得更紧。”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让布比夫人家的女仆也成为约瑟夫的追求者之一,并且在激情的驱使下半夜约会约瑟夫,而且还误将他人当作约瑟夫,闹出一出笑话。“她就像一只寻找食物却毫无所得的饥饿的母老虎,终于发现了可以捕猎的羔羊,正准备扑上去。当她正准备施展其爱情的魔手凶狠地扑向约瑟夫时,女主人的铃声突然响了起来,使其预想中的猎物摆脱了被捕获的命运。”还有约瑟夫被抢劫的场面,碰到了一车衣冠楚楚的贵族男女,但他们并没有任何配得上贵族身份的高尚情操,而是对约瑟夫的遭遇熟视无睹,扬长而去。“那里居然有人在地上坐着,赤身裸体,一丝不挂。”“上帝,我看见了什么?一个一丝不挂的男人。车夫啊,快点儿走,赶快离开这里,不要理他。” (二)人物塑造的喜剧特色
《约瑟夫?安德鲁传》中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在荒唐的故事情节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但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对人物塑造的喜剧特色上。通过对相关人物的夸张和不和谐的偏离正常状态的刻画,将亨利?菲尔丁的幽默风趣的特色展露无遗。[3]首先,是对主人公约瑟夫的夸张描写。亨利?菲尔丁为了使人相信为什么连布比家的女主人都去追求主人公约瑟夫,是因为约瑟夫长得非常英俊,英俊到如“美人般”漂亮。在其非常精致的外貌的诱惑下,很多女人都为他所吸引,并且做出各种荒唐可笑之事。“约瑟夫先生年方21,略高的身材正好。四肢修长且充满力量。腰和臀部也很匀称,肩膀宽阔,肌肉健美。……他有一口精致洁白的好牙,有着丰满的嘴唇,而且红润温柔。” 其次,是作者嘲笑的另外一个人物,布比女士。她作为一个上层社会的贵族中的一员,应当有与其身份相称的高尚的品行。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其却完全不顾上层社会的体面,力图诱惑比自己在身份上低一个层次的男仆约瑟夫,这种完全偏离其应有的身份地位的行为使其成为人们的笑柄。比如其对约瑟夫的提问:“当有某位女士喜欢上了你,并且她比喜欢其他男性都要喜欢你,将你当作知心人,……你确信你不会因为虚荣而去发现她吗?和我说真话……”最后,作品中还有一个主要的喜剧人物,即主人公约瑟夫的好友和旅伴,亚当斯牧师。在亨利?菲尔丁的笔下,亚当斯总是以一副“心不在焉”,呆头呆脑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同亚当斯在书中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无私勇敢的行为相比,这种描述明显有夸张的幽默艺术特色在里面。亚当斯外在的粗俗和其心地的善良高尚形成鲜明的对比,其表面上的鲁钝同其处理问题时的聪慧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些不和谐的对比,亨利?菲尔丁在亚当斯牧师的身上充分发挥了其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也是《约瑟夫?安德鲁传》中描述得最成功的喜剧人物。
结语
《约瑟夫?安德鲁传》是亨利?菲尔丁写作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整部作品以其轻松明快的风格,对18世纪上半期英国的风土人情作了极其传神的刻画。在这部作品中,亨利?菲尔丁充分运用宏大叙事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特色,对当时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6895.html上一篇: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