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一、对美国审判体制的讽刺
美国标榜民主,认为判处犯人死刑是无耻的和不可饶恕的,因而规定了类似于无期徒刑的终身监禁。然而,从影片来看,被判终身监禁的犯人极其的痛苦,对他们身体和心灵的摧残和死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总要在监狱度过相当相当长的时间,比如老布鲁克斯在监狱蹲了50年,被假释后不到两年就上吊自杀。主角瑞德蹲满了40年,从进来是的年轻人变成了出去时头发花白的老人。19年得牢狱就把安迪从意气风发的银行家变成了大半头发都染白了的人。经历美国司法审判被判终身监禁的人其实已经被判处了死刑,只不过不是立即执行,而是慢慢的执行。这些人就连想死的资格和机会都没有,只能接受意志和身心的摧残。他们自己没有决定权,自己永远不能自由地支配生命与死亡,只能在社会的批准下死亡和生存。[1]
二、对监狱管理和工作人员的讽刺
毫无疑问,肖申克监狱是黑暗的,其黑暗程度超过了美国其他任何监狱,影片中多人身上体现了这一点。包括汤米、以博格斯为首的姐妹花、哈德利看守长,更不用讲道貌岸然却擅长阴谋诡计的诺顿典狱长了。当然,这符合好莱坞影片的一贯风格和题材,也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安迪说诺顿有一百种吃回扣、报酬和受贿的手段,以读书人标榜的诺顿大肆受贿索贿,从来没有因此而后悔过,更没有检视过自己,除了影片尾声的时候开枪自杀以外。当廉政人员和警员持合法的逮捕手续准备来逮捕诺顿的时候,镜头再次给了墙上的那句话“主的审判会迅速降临”。这是在暗示问题的答案,还是诺顿的座右铭?尽管这只是复制圣经的经典话语,但却恰到好处的预示和印证了贪腐的诺顿,更是对视圣经为规则的诺顿的强烈讽刺。至于诺顿在媒体面前将监狱描述得如何的人道、规范,影片已经给出了答案。除了安迪和他的好朋友一共12人修监狱的屋顶到户外去过外,再也难觅户外工作的场景。诺顿将承包人送的钱留下,把馅饼都给了安迪,顺便说馅饼太难吃。诺顿前后的话大相径庭,也讽刺诺顿是表里不一的阴险小人,可笑安迪?那么信任他,一门心思替他洗黑钱,甚至还指望诺顿帮自己洗刷冤屈。诺顿之所以关安迪那么长的禁闭是因为安迪不在想继续为他洗钱了,他还威胁安迪,并自始至终都没有信任过安迪。诺顿对汤米的考查居然是对圣经和上帝发誓,而不是法律或者正义之类的。诺顿为了继续让安迪为自己所用,指示哈德利枪杀了汤米。汤米的死让安迪明白,因为他知道,《圣经》已经不能保护他的人身自由,更不能保护他脱离危险,只有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努力抗争,才能脱离苦海。[3] 圣经在影片中具有至高无上的作用,不过在笔者看来,充其量只不过是人治的替代品而已。典狱长诺顿是监狱的权威,虽然他口口声声宣誓忠于圣经,按圣经办事,但是他从来都没有主动去诠释圣经格言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倒是他最后的下场着实体现了圣经的格言,也是影片多次传达的思想和道理。在肖申克监狱里,法律、正义和圣经都集中体现在金钱上,而且是那么的明显。在这里,钱的作用比外面社会中的钱的作用更大,这里一美元比外面的二十美元的作用更大,瑞德如是说道。这一作用尤其体现在安迪身上。要不是他进监狱的时候携带了500美元,不但弄不到挖洞用的鹤嘴锥和美女画报,更不能摆平缠绕和折磨它的博格斯姐妹。也许看到了这一点,安迪竟和瑞德干起了雕刻的生意,获得了金钱、香烟、口香糖等各种监狱里囚犯急需的物资,并且还为最后成功地出逃进行了掩饰。不但监狱管理人员毫不知情,而且连他的好友也不知道,至少不确信。
三、对人性的讽刺
在电影中,安迪是一个有天大本事的英雄人物,没有瑞德帮忙,照样可以搞到想要的东西(这一点在他送给瑞德的口琴上就是证明)。甚至在监狱里就能把铁盒子和给瑞德的信埋在千里之外的布克斯顿。可以,充满戏剧性的是,既然安迪知道杀害其妻子和情人的凶手艾玛?布莱奇,也知道从汤姆斯监狱和乡村高尔夫球俱乐部的工作记录中可以查到他的地址和下落。那么如此神通广大的他为什么不洗刷自己的冤屈呢?退一步讲,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在成功越狱后查明事情的真相,还自己以清白。没有了汤米就真的不会水落石出吗?汤米不过是一个从杀手艾玛那里听故事的人而已。按汤米的说法,爱讲话的艾玛肯定也把这件他自己最乐意的事告诉了许多人。 能够成功逃出肖申克的牢笼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还能救赎其他人奔向自由优势奇功一件。只不过,如果能利用制度而获得自由比起通过逃跑而获得自由更要体面、更具有英雄般的色彩。安迪在影片中的一句话也许能说明这一点,安迪说道:“如果你知道社会系统的漏洞,随便发几封信就能办到。” 看守长哈德利向来冷酷,是诺顿的帮凶,打人、杀人从来不眨眼。可是就这样一个冷血的人被检察人员带走的时候据说哭得似小孩子。
四、结语
也许,主人公的救赎是唤起人们重新检视人性光亮的部分。不能只有被羁押者的救赎,还应该有更多制度化的救赎,这也是影片取名为《肖申克的救赎》的重要原因之一吧!故事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安迪与瑞德在阳光明媚的海滩上冲重逢,观众悬浮的心终于尘埃落地。《肖申克的救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值得我们不断去探讨,这才是影片经久不衰之道。事实上,就算是整本书都专门用来讨论某部影片,也未必能够穷尽一步影片的所有内涵。[5]本文亦如此。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7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