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艺术理论 > 浅谈歌曲《鼓浪屿之波》的艺术处理

浅谈歌曲《鼓浪屿之波》的艺术处理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中图分类号:J60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演唱的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是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更好地完成二度创作的必要手段。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做到对歌曲本身有个整体的把握,才能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进而产生良好的听觉效果。《鼓浪屿之波》作为一首初级声乐作品,在气息控制、咬字吐字、情感表现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分析研究价值,因而在声乐教学中常被作为示范教学的曲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鼓浪屿之波》的作品分析、声音运用、情感把握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一、《鼓浪屿之波》的作品分析

  如果学生对于歌曲的学习只注重声音而不注意作品分析,就无法在演唱中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也更不能保证听众能够从演唱中得到真正的美的享受。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大意以及音乐基本要素等进行分析,对于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诠释声乐作品的内涵有着特殊意义。

  (一)创作背景分析

  在初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鼓浪屿之波》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所反映的内容,使学生使对作品的时代特征、个性特征进行体会,从而真正做到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

  《鼓浪屿之波》是由钟立民作曲,张黎、红曙作词的一首歌唱海峡两岸情的声乐作品。1981年,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时代背景下,福建省组织了一次音乐采风创作活动。这次活动中,大部分作者以“海峡两岸情”为主题,创作出了大量好的作品,《鼓浪屿之波》是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在经过了30多年的风雨后的今天,这首歌曲仍然广为传唱。

  (二)歌词内涵分析

  从整体上看,《鼓浪屿之波》的歌词共有三段。歌词运用是讲述的语气,朗朗上口;诗一般的诉说,语句非常美。通过细心梳理歌词的内在含义,师生们不难发现其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离开家乡的台湾同胞置身于祖国大陆的鼓浪屿,与家乡隔海相望,思乡之情愈加浓烈。逐段来看,每段歌词的内涵又有不同:第一段歌词描写的是“眼前”,讲述的是现实,即主人公身处祖国大陆的鼓浪屿,与自己的家乡隔海相望。他登上鼓浪屿的最高峰远眺家乡,却只能看到云海苍茫的景象。第二段歌词描写的是主人公由眼前的景象勾起童年往事的回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歌词中,作者运用了两个“夸张”:一是骨肉情“唱不尽”,二是思乡水“舀不干”,说明主人公想回家乡的愿望更加迫切,心情更加激动。这不禁使人想到两岸人民饱尝亲人离别的思念之苦,迫切地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

  在声乐教学的艺术处理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刻挖掘歌词的内涵,丰富歌唱的情感表现。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学生才能把歌曲的情感把握得更加准确,演唱得更加完美。

  (三)音乐基本要素分析

  《鼓浪屿之波》是一首初级声乐作品,教学中一般面向的是音乐素养较为普通的初学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并结合学生实际出现的问题,协助学生解决音准、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性方面的问题。

  1.音乐结构。从音乐结构上看,这首歌曲采取的是A+B式的结构形式(见附录《鼓浪屿之波》简谱)。A部分相对B部分来说,基本是讲述的语气,不管是旋律进行上还是节奏上都比较舒缓;B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歌曲在完整演唱时A+B共反复两遍。

  2.旋律。《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旋律线整体上是比较明朗的。歌曲前半部分的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方法进行创作,跨度不是很大;后半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作曲者运用了一个六度大跳――这与第一段的歌词“登上日光岩眺望”特别契合。因为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而旋律也恰好在这一句到达了全曲的最高点。大六度的旋律跳跃,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讲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尤其关注学生喉头的稳固。

  3.节奏。旋律是和节奏紧密联系的。《鼓浪屿之波》的旋律进行与节奏进行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都是前半部分较为平缓,后半部分比较激荡。鼓浪屿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它的海浪全国闻名,本首歌曲的节奏上也运用了“海浪”式的节奏型:前四句节奏比较平稳,用了几个大附点和大切分的节奏,像风平浪静时涌上海滩的打着卷儿的小浪花;而从“登上日光岩”这一句开始,体现出了一种激荡的感觉:节奏开始加入了空拍,为全曲高潮的掀起储备好了力量,节奏效果上就像是海浪汹涌澎湃的击打岩石的声音。这个地方的演唱一定要注意弱拍起音的唱法,把握好节奏律动上的分寸感。

  4. 速度与力度。这首歌的基本速度是中速,但在演唱时可视情况将某一乐段或乐句的速度处理得稍快或稍慢、渐快或渐慢等。《鼓浪屿之波》歌曲演唱的力度变化,一是根据4/4拍子的强弱规律,把强拍唱出来,弱拍带过去,这样才有律动。二是遵照旋律的进行方向来调整力度变化,一般是旋律上行时力度渐强,旋律下行时力度渐弱。三是根据歌词的语气,即是根据歌词表达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另外,演唱力度的变化要紧密结合歌唱的呼吸来进行。如在高潮部分,旋律开始出现较大的跨度,掀起了情绪的最高点。在力度变强的同时,气息也要跟上,去更加充足地供气。而需要力度减弱时,气息也要相应的减弱。

  二、《鼓浪屿之波》的声音运用

  要想唱好歌曲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歌唱技巧。歌唱技巧包括歌唱的呼吸、咬字吐字、歌唱的共鸣等等,这些都是歌曲艺术处理的“硬件”条件,需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和运用。   (一)气息的运用

  《鼓浪屿之波》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整体上是大线条的感觉。这对演唱者气息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呼吸不在于多、猛,而在于适度、均匀和绵长。从换气、分句方面来看,基本上是两小节一换气,但要注意空拍位置要换气,做到歌唱呼吸的自然、顺畅。歌曲第一句中的“鼓”字有些学生容易提气,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气息下沉,可以借助“叹气”的感觉帮助学生找到气息下沉的位置。再如“鼓浪屿四周海茫茫”这句旋律是下行,力度减弱,气息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歌曲的高潮部分,学生最容易气息浅,要求学生一定要保持好气息。

  (二)咬字吐字

  歌曲演唱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的咬字吐字以“字正腔圆”为审美原则。《鼓浪屿之波》歌词中以开口音作为结束的句落较多,演唱者需要注意口腔的打开。另外还有“鼓浪屿四周海茫茫”中“鼓”字这样的闭口音,要注意用开口音的感觉去演唱。此外,演唱还要注意不要带有浓重的乡音,要用规范的咬字吐字方法,真正做到“准确清晰,字正腔圆”。

  (三)共鸣的训练

  共鸣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改善声音效果,打造符合歌曲情感的音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想”和“听”的方法来获得歌唱的共鸣。可以借助“打哈欠”、“贴着咽壁吸着唱”等语言提示,让学生把喉咙打开,实现声音的“通、实、圆、亮”。

  三、《鼓浪屿之波》的情感把握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是要建立在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前面所讲到的《鼓浪屿之波》的创作背景、歌词内涵以及音乐的基本要素等分析,都是掌握本歌曲情感的基础。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的情感基调是“思乡”。歌词中出现了鼓浪屿、日光岩、基隆港、台湾岛等地方名,交代出了基本的故事情境。鼓浪屿是一个小岛,它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它象征着祖国人民,时刻盼望着宝岛台湾的回归。同样,台湾同胞也迫切地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所以,这首歌曲在演唱的时候除了表达了思乡之情,还要表现出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比如歌曲后半部的“我渴望,我渴望”,第二个“我渴望”在情感上要处理得迫切一些。另外,还要注意歌曲高潮部分的情感要适当地喷发,做到尽量的抒怀。

  声乐艺术是依托于“二度创作”来表现美感的。演唱者将词曲的艺术内涵通过内心体验,再度发挥出来,把潜在的音乐美转化为现实可感的音乐美。这样的“二度创作”,既离不开歌曲整体的分析,也离不开歌唱者的技能技巧。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中,教师必须做到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做到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才能使演唱更加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附录:(谱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776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