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一、实验性动画的概念界定
(一)实验性动画的特点
当代社会,在各类型电影中,动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梦工厂、皮克斯争夺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年度之战,还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悠久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动画节――萨格勒布国际动画节上实验动画所占比例的大幅度提升,动画艺术多元化进程的发展无一不在昭示着动画早已脱离了高岭之花的最初印象,成为贴近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实验动画作为动画的一个重要分类,在动画艺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创造性的思维构想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早的一部抽象性动画是1908年的《Fantasmagorie》,短短一分钟的影像里,导演EmileCohl用清晰流畅的线条为观者做了多次变形:例如人变成酒瓶,转而画面就变为酒瓶、花朵等,形象地阐释了动画所带来的无法单用胶片实现的视觉奇迹。
动画作为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发展到今天,早已脱离了最初的漫画或连环画概念,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动画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型表现方式,结合了传播学、美学、建筑学等诸多艺术领域的精髓,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相较于越来越成熟的商业动画,实验动画在发展初期,是由个体来进行探索与开发的,因此实验动画保留了个体创作者的自我风格、形式及表现主题,且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推动,如今的实验动画无论是内涵还是形式都更倾向于创作者本身的极限发挥。创作者们对实验动画的不断探索、创新,为经济市场上商业动画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创作方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基于实验动画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和画面风格,在过去的百余年间,诞生了大量具有创造性构思和极强个人风格化的优秀实验动画短片,这同时也是实验动画完全不同于商业动画的标志性旗杆。
(二)实验动画产生的理论背景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曾提出这样一个著名的美学命题――“在每件作品中,以某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和色彩、特定的形式和形式关系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情感。我把线条和颜色的这些组合和关系,以及这些在审美上打动人的形式称作‘有意味的形式’,它就是所有视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那种共性。”[1]克莱夫?贝尔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形式主义,他的这一观点便是从审美情感中领悟出来的,并创立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家在创造作品的时候,自然追求形式美,而形式美又以抽象美作为前提、指导。在此之后,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对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作出了自己的解读,他认为也许最古老最传统的“艺术形式”最能引发大众最普遍的对于美的感受,巧妙的是,这与克莱夫?贝尔的观点不谋而言――“按照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理解排列和组合的形式,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感动我们。”在动画的短短历史进程中,从早期迪斯尼式的黑白动画到现今皮克斯、梦工厂的商业动画,不管是动画场景风格,还是最后呈现的艺术表达形式都由一开始寥寥几笔的单根线条到最终唯美细致的刻画,这之间的任何突破都是几代动画创作者的不懈努力才最终达成的。在此期间,又有人不断尝试探索何种形式的动画才能让观众获得全新的观感体验,而此时,一些体现创作者探索精神及创新思维意识,在工艺、技术等方面有所改进的动画作品应时而生,这就是实验动画产生的背景。通常来说,实验动画的创作者通常为个人或小团队,思维不再受限于商业动画的固有模式,更能开展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好地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
二、实验性动画的独特艺术风格
(一)实验性动画的材质表现
在当代的实验动画中,材质作为一种艺术表现载体,成为建立画面美术风格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动画的艺术魅力也在于创作者瞬间的思维爆发力和材质艺术感染力的结合。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动画创作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越多元化,就越能促进艺术家们在追求材质美的道路上走的越远。
实验动画的先锋乔治?史威兹贝尔曾对动画下过这样一段定义:“动画应该有它自己的先锋性,无须过谦,也不是迎合审查的,更不是为了黄金时段的,不应该是主流的,而完全应该是另类的。”实验动画的一大成就就是在动画材质上取得了突破,拓展了现代综合性艺术材料的界限,运用各种材料不同的肌理、质感,以及光影甚至是自然界的客观物体。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象征性符号,实验动画的材质在表达动画创作者个人艺术语言风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将艺术家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更加突出创作者的风格意识。例如,乔治?史威兹贝尔笔下的动画,主要工具是水粉以及丙烯颜料,乔治打破传统动画场景表现的重重约束,将它们任意混合涂抹,逐帧画在半透明的赛璐珞片上,寥寥几笔构成有张有弛的几何线条,或者用颜料堆砌,造成油画般厚重的涂抹肌理,并使用影像转描技术,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流动感和节奏感,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突显了实验动画的艺术表现力。与此同时,这些短片不加对白,配合各种器乐甚至是风雨虫鸣声,营造出画面的荒诞感。乔治?史威兹贝尔开创了实验动画的多样表现形式和表现画面外的深意,成为实验动画历史上旗帜鲜明的标杆。 (二)实验性动画的装置空间表现
装置艺术也被成为“环境艺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简而言之就是“空间+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上世纪80年代末,装置艺术才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其发展初期是与现代艺术联系在一起,直到近几年才将动画元素融入其中,对动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合理运用装置,不仅可以体现短片的创新构思,而且能进一步烘托场面气氛,交代空间结构,对影片所呈现出的内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众多实验动画中,以空间设计为切入点,发挥设计初期的创意认知的动画不计其数,例如《Weiss Short Film》就是利用光与影的变化来衍生出不同的空间,直至完成整个动画短片的创意空间和视觉感受。在整部影片中,创作者只利用极致的黑白来营造出空间,通过剧中主角投射在地上的倒影来表现“障碍”这个概念,使二维换面呈现出三维效果,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质感。这部实验动画打破了实验动画之前的局限性,给观众塑造出画面外的空间感,把空间在视觉中的变换与认知、角色推动空间变化的关系充分展现出来,来实现空间与空间之间不同的转换,从而让观众能通过画面的形象感知空间的不同造型,使展示空间突破传统的限制,由有限转向无限。
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草间弥生,更是将装置与实验动画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例如她的代表作――“无限镜屋”就是采取“镜子”这个元素来构成基本装置,通过镜子的“反射”特性,塑造出无尽的空间,表现了艺术的另一个层次,使艺术和观者不再被限制在某一个区域中,在传统的基础上拓展了观者和作品的交流互动方式,这将有助于观者交互体验,调动观众兴趣。因此,合理的装置空间的布置能够驾轻就熟地帮助其营造空间氛围,由传统的影片播放形式转向多媒体、综合材料的展示形式,不仅让展示和空间之间的内涵产生新的意义,更能够给作品的内涵与观众的交流在更多层面产生可能,使观者对作品的解读能更深刻、更透彻。
三、实验性动画的社会性推动作用
(一)实验动画引发的社会反思
实验动画以其独有的艺术先锋性和本质魅力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正因为它不受商业动画模式制约,不受条条框框的动画规则束缚,甚至不要求物质回报,更多的是创作者表现自我思维、拒绝平庸的一种精神。同时创作者们还对社会现象、社会风气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并将之融入到实验动画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人际关系必然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新媒体环境中人与人的陌生情绪已充斥着周遭,这无疑冲击并加速着人们对整个社会道德现状的深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在不断的批判声中越来越远。例如1989年奥斯卡最佳实验动画短片奖《平衡》,折射出的就是当代社会人们在金钱、权力等利益的诱惑下成为牺牲者,随之利益又带来冲突,一直维系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平衡被打破,人类对欲望的追求成为社会平衡失控的内因,是得到还是失去,《平衡》这部实验动画短短几分钟,以开放式的结局引发观众的思考,引起整个社会的反思。由此可见,实验动画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画面的创造性和先行性,更在于引起社会对种种现象的人文关怀。
四、总结
作为新颖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实验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被很多寻找新的表现语言的艺术家们所采纳,实验动画在艺术语言和处理技巧上的创新性突破给大众造成了全新的视觉冲击,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更会引起社会反思的浪潮。由此可见,实验动画正逐渐被大众接受认可。在动画发展过程中,笔者发现优秀的实验动画短片实在不胜枚举,其短片里表现的人文情愫和审美情趣极大地拓宽了观者的视野,对实验动画新的表现手法的探索方式又成为我们积累动画制作经验宝贵的基石,希冀在往后的动画长河中,有更多充斥着探索精神的实验动画大放华彩,从而促进动画艺术的大力发展和不断创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7804.html上一篇:佛山岭南天地园林艺术浅析
下一篇:科普艺术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