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艺术理论
乱针绣乱又名“正则绣”、“锦纹绣”。乱针绣创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以学校命名为正则绣(学校是正则艺专),乱针绣源于苏绣,又超越苏绣,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乱针绣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乱针绣虽然起源于丹阳,成长与常州,但是发展在宝应,繁荣于宝应,成熟于宝应。八十年代初乱针绣技法开始传入宝应,先后经历了着色步骤创新、针法丰富和归类创新、丝理创新、绣理创新、自然通透效果创新等发展历程。
2 乱针绣的艺术风格
乱针绣是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刺绣艺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乱针绣来制作的“针画”。是用针线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乱针绣的复杂与珍贵之处便是乱,是有情理、有规则的乱。乱针绣摆脱了一般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操作法,以丰富多变的针线来体现作品的线条美与立体质感。从而使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乱,均符合情理与法则,让人感到乱中迸发出的活力,乱中显示出动感。一针一线是那么的自由交叠,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乱针绣”作者必须要有油画的基础,不仅要求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求有熟练的绘画技巧。特别注重色彩效果,它比一般刺绣的层次要多得多。把色彩堆厚些,其色彩效果才能出来。所以乱针绣作品看上去像一幅油画。在乱针绣中,针法长短不一、方向不同且互相交叉,并运用分层、加色的手法,使得在色彩上更为丰富。一副成功的乱针绣作品绝对称得上是完美的艺术品,人物、动物之神态,风景之秀美,让人对乱针绣刮目相看!
3 宝应乱针绣的发展
2016年5月5日,宝应举办了乱针绣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多位业内专家教授齐聚宝应,共同探寻乱针绣发展的方向。经过20余年的精心培育,宝应全县有各类绣庄几十家,从业人员几千余人,年创社会效益过亿。是县特色文化产业强项之一。宝应乱针绣成立了朱军成名师工作室与宝应绣协会后,邀请了国家级大师吕存在宝应创办了传习所,聘请了宝应在乱针绣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六位指导老师,为发展与弘扬宝应乱针绣的文化授课与传教!培育出一大批乱针绣绣制的佼佼者。
宝应乱针绣已经成为江苏省文化精品之一,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乱针绣作品远销海内外很多的国家与地区。为国际友人定制的肖像等不计其数。2009年起,我们宝应围绕宝应的特色,在文化,旅游等部门进行认证规划的基础上,着力做大做优做强乱针绣产业,投资了许多财力与物力,强力推动宝应乱针绣文化。宝应乱针绣的发展与壮大,不仅来自于刺绣行家的共同努力,也非常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技术职称的评定,技能的培训等,都离不开政府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乱针绣作品在国家级工艺品,省级工艺品评比大赛中屡屡夺魁。走进宝应,真的是满园“绣”色。
4 乱针绣的艺术价值
让我们仔细地观赏任何一副绣品乱针绣,其艺术性先不说,单是时间,就需要经过艺术师们花费数月的时间来完成。从上梆,临摹、铺底、上色、调色,直至修改,艺术师们将根根细细的丝线“劈”成几丝、几十丝,小小的绣花针在手中上下其飞,挥洒自如,而栩栩如生的各种景物就慢慢显现出来,观之生动,色彩斑斓,魅力十足。从技法上说,没有二样的事物可以用同一种针法来表现,尤其体现在人物、动物的眼睛上,需要有极高的手法,才能传神的点出所描绘对象,达到最恰当、最逼真的表现艺术!乱针绣的工作过程比一般刺诱要复杂得多,每一幅作品,耗费的时间十分漫长,一幅一般小点的规格的人物肖像绣品,其工期达五个多月。有的精品曾花费近一两年的时间来完成。所以,精品的乱针绣作品流传在市场上的很少。乱针绣作为珍贵的艺术精品,广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所收藏。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另外,乱针绣还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世遗组织定义来讲,乱针绣完全符合并鲜明地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属于传统手工艺技能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有形可感的物质,需要借助一定的介质即乱针绣作品来完成,作为其完成表达的一个辅助。乱针绣传统工艺虽然借助物质形式来表达,但工艺技能本身则表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的基本属性。
5 乱针绣的创新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乱针刺绣临摹绘画一方面促进了刺绣针法与绣法的发展,增强和丰富了刺绣的表现能力。明清时期涌现了一些刺绣名家,这些名家大致出自官宦家庭,自小受到良好教育,她们本身女工出色,掌握了娴熟的刺绣技巧,也懂得绘画的技艺,或者多与风流才俊交往,得到一些画家的指导,这是能使她们出类拔萃,不同于一般手工制作者的主要原因。这些名家的成就,对刺绣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绘画促进刺绣发展的积极一面。但在另外一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出现专业的画家为刺绣设计绣稿,从而使刺绣受到某个画种的限制,刺绣得不到绘画的理论支持,这制约了刺绣工艺和技巧的发展。
由于中西文化、贸易的交流,西洋的摄影和讲究光影的绘画艺术流传到我国,不少美术家参与指导刺绣工艺,从而对刺绣艺术的推陈出新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苏州著名刺绣家沈寿,她与书画家余兆熊结婚,婚后夫妇两人相互学习,对她的刺绣技艺的提高极有帮助。沈寿在刺绣上借鉴欧美绘画艺术之长处,讲究求光,注意光线明暗关系,在她的名著《雪宦绣谱》中说,自然界“虽一小草,一细石,无物不有光”,刺绣当“潜心默会”,“辨阴阳,影因光异,光因色异”才能取得完美的艺术效果。
二十世纪初的杨守玉20岁时便在近代艺术教育家吕凤之教授在丹阳创办的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担任绣工科主任。她娴熟西洋绘画,以“尤善于以西方画法状貌一切形式”,自己作画,自己绣,决心“越传统针法之规”,并在二十世纪创造了乱针绣,又名正则绣。乱针绣针法活泼,色彩丰富,层次立体感强,对于表现油画、肖像画、风景、摄影等画稿最能充分发挥其针法技艺的特长。
乱针绣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原理,融合于中国刺绣之中,是几千年来传统刺绣的重大突破,是西方绘画与中国刺绣融合为一的创举。乱针绣一改传统针法,以长短不一,交叉重叠,分层加色的新发取而代之,显示了刺绣的突变与进步,从而开辟了中国刺绣向更高美术层次发展的广阔前景。乱针绣以其流畅活泼的线条,丰富多彩的色彩,准确的明暗度,强烈的层次感,被誉为是东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
追寻历史,乱针刺绣在借鉴文人绘画,西洋油画等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同时乱针刺绣艺术只有不拘泥于传统,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时代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继承传统,不断发展,永葆其青春而发扬光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yishulilun/168012.html下一篇:对环境艺术设计及个性化发展的探讨